大家好,明天就是母亲节了,自媒体的小伙伴们都忙着写自己和自己的妈,我的写一下我和“后妈”那些事。
“后妈”不是我妈,是谁呢?
是我婆婆,其实我想说,我感觉母爱是来自于“后妈”不亚于亲妈。
初见婆婆,小雨的早上,她一米五八左右的身高,脸上的酒窝和一口不清不楚普通话,体现出来对未来媳妇的期待和尊重。
从那里说起呢?就从几件事情说吧?
1闺女是奶奶接生的,接生那些事。
怀孕后一直上班到七个多月,回家养了二个多月,就临近临盆。那年腊月初一,天气突然变的干冷干冷起来。
下午肚子就在一阵阵震痛中敲响了我初为人母的喜悦和夹杂着对新生的期待,但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去医院呢?为什么不去医院呢?
因为当时大家都是在家里生孩子,还没有什么人在医院生,好吧,虽然内心有很多的小小不满意,但是还是没有表现出来,折腾了一天一夜,还都能忍受,第二天,我就没有怎么出门,上午在外面看电视,下午就看不了。估计差不多了。
人家家里就忙活着烧热水,话说我总感觉人生娃和人家杀猪感觉都差不多,都是热热闹闹的,高高兴兴的,烧一锅热水,期待着。唯一的不同就是,一个是期待生,一个是期待死。
一堆人围着我,疼的腻害的时候,就感觉内心充满了怨恨,怨恨自己为啥要孩子,然后就听见婆婆在说,小声一点,莫要人家听着了。话说那那能控制。其实当时和婆婆相处也就几个月时间,如此隐秘的地方给自己母亲看了也不会觉得尴尬,但是当时的确感觉很尴尬。
经过漫长的时间等待,苦痛,孩子出来了,她们婆婆给剪的脐带,我就想起身看,结果被骂了,因为胎盘没有出来,大人是不可以乱动的,好吧,然后就等着人家把闺女收拾好给我看,远嫁他乡,没有一个娘家人陪伴,在一群语言还不是很通的地方,生下一个宝贝,婆婆的态度真的会决定媳妇的去留。
很幸运的是,婆婆对我月子照顾的很好,前面几天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能听见家里厨房砍大骨的邦邦声,夹杂着黎明的鸡叫声。生活简单而又真实。
有人说,月子里的女人很记仇,我很愿意相信这句话,虽然对某些事是有不满的,但是家婆的细心和对孩子的态度让我感受到母亲的温暖,不,比母亲更母亲。因为我的母亲不太会带孩子。因为她身体差,一直都是父亲照顾她的多。她能够照顾好自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我分析我骨子里面,对母亲母爱是有一定缺失的。而婆婆的能干和对家里的正向正面影响更加加速了我对一个女性的生活态度对家的影响非常大。
一个男人,开朗是一个人的事情,但是一个女人开朗是一个家氛围的事情,是的,我喜欢婆婆那爽朗的笑声和坚韧的好强的个性。
她是一天都没有读过书里人,用公公的话来说,她是牛大的字都不认识。但是为了媳妇愿意去在中年以后学习普通话,甚至教孩子们说普通话。的确让我很感动。
记忆再一次拉回了离别和回来的场景,离别的时候,婆婆总是带着孩子送我到桥头,一次次地离别,眼中有着不舍和牵挂
老大我带了六个月,就给奶奶带了,老二我带八个月,也是丢给孩子奶奶带了,风里雨里,家里,田里,我总是能够想象出来她一边背着孩子一边做着农活的样子。
每次听说我们回来,如果告诉他们那天回来,她们就早早的煮熟饭,热上水,一遍又一遍地嘴里和孙子孙女念叨着,你妈要回来的信息。
有一次能等到晚上二点多,后来几次回家不想让老人们等了,就悄悄的回去。归来总是有鸡杀的,没有鸡也是有鸭的,前面几次去还杀猪,这几年不养猪了,就吃自己家的鸡鸭鹅,好吃。真好吃。那就是“后妈的味道,更是妈妈的味道。
离开,画面很心酸
婆婆抱着闺女,站在桥头,用着她那不普通的普通话喊着孩子,给你妈说再见。
有时候车子越走越远,而婆婆和孩子的身影,依稀看见,于是知道这个世界除了自己已经离开多年的母亲父亲,真心体会到,原来有一种爱,跨越了血缘。婆婆也许前世是我的母亲呢?
03
雨中,她的反应
有一次和婆婆一起,那年春天,和婆婆一起在家后面采桑叶。采着采着,下雨了,然后婆婆就把采桑叶的袋子,就是哪种装化肥的袋子,内袋拆了,里面是塑料的。拆下来给我披上了。我说我不要,喊人家披。
婆婆说,习惯了。你披吧。这个习惯发音异常的标准,但是让我感觉特别的沉重。
好吧,习惯了,怎么能不习惯呢,经常做农活的人,特别是种稻谷的人,脚指甲都是黄色的,水泡出来的。手也很粗,但是不影响给我们做一餐又一餐的好吃的。
04 茅屋的那堆野菜,要不要砍?
原来老宅住的时候,没有厕所,有一个自己搭的茅屋,茅屋外面长满了野菜,叶子是紫色的,下火锅特别好吃,就是需要多放油。
我一下子想不起来叫什么了,深圳也有但是不是天然的,味道还真心不一样。
有一次,家里清房前屋后的杂草,然后清到哪里了,两个老人就在想要不要砍?后面的结论就是,儿媳妇喜欢吃,留着吧。好吧,我喜欢吃。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十几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公公婆婆给带大两个孩子,给我们减轻了很多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
好了,还有很多很多“后妈”和我的故事,但是我今天就写到这里吧,感恩婆婆,今生遇见你,是我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