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何许人也?关于他,他的书:《史记》,他的事:宫刑,他的精神:忍辱负重、发愤著书。他是我学生时代作文里的明星,非常优秀的演员。还记得我们常这样写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钢铁般意志的司马迁,不言弃、发愤著辉煌巨著《史记》”;“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我曾无数次想象这位儒者撸者胡子思考问题的样子,但是有人却告诉我“那事”以后他是没有机会做这个动作的。宫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刑法?我无法想象!但在《报任安书》书里,司马迁这样写道:“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想来是可怕的,又念及自古文人士大夫对于宦官的态度得知,不能成为男人的男人是根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吧。
尽管我无法揣摩当时的社会形态,但我从《史记》里领略了有血有肉的故事,在故事后面见识了深沉而不一般的太史公。
说起《史记》的文字,非常规整的官方语言是再好不过的形容;说起书本的内容,简洁明快、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且具有艺术性是最具特点的说法;说起事实的感受,评价性、概括性极强,让人眼前一亮却也让人无限思考。
那些常常出现成语:卧薪尝胆、纸上谈兵、毛遂自荐、指鹿为马、破釜沉舟、四面埋伏、负荆请罪、背水一战等等是否会让你想到一些故事,生动有趣,还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寓意。
那些丰富的想象,把冷冰冰的历史,流水式的记录,活灵活现的向我们展现成一幕幕的舞台剧。《鸿门宴》、《霸王别姬》、《荆轲刺秦》、《赵氏孤儿》、《孔子》,曾留在我记忆里,我都以为是真的。不知道还有多少故事书是来司马迁的书里取经产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物经过司马迁的洗礼后,灵魂得到升华;也不知道有多少所谓的事实,会刷新你对历史的认知。
同时,在汉武帝本纪里,明明让人清晰的记得武帝时期精彩的事件:推恩令、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地方的刺史令等,却未成出现在太史公的颂词里,只看到武帝对于求仙问道的痴迷。当然对于武帝的功过,我大概觉得他比始皇好一点,毕竟国家没有因此走向灭亡。那么,也许让人产生疑问,是太史公对于武帝的情绪吗?
如果司马迁没有继承父亲之志,或许今天能见到的《史记》是另外的样子吧。我想他会做什么呢?是游走大山河川,也许历史上就有很优秀的游记;是在民间小巷听老百姓讲述发生过的故事,也许他会是很好的说书人;是自信的墨客骚人,也许他会与士大谈笑风生,说不定又有其他趣谈;还是征战沙场,为国效力、出谋划策,利国利民呢。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太史公的体会非常深刻吧!我并不想对他歌功颂德,学生时代一直会写他,亦是为了迎合老师的口味、为了考试能得到好的分数,我此时都觉得我是多么的卑鄙且卑微。不管在别人看来司马迁是多么伟大、多么的英雄,但他的痛苦都是无人能体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