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西红柿下炒锅后,待水开煮上新切好的面片,趁着筋道把面皮捞出锅、入盘,在盛上一碗面汤……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心想着儿子狼吞虎咽吃面片的情景,嘴角不由的上扬起来。
给儿子打电话,“滴—滴—滴…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怎么关机了?”我心里嘀咕着,原本那个愉悦的心情一下子低落了。
再打打看,“滴—滴—滴…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儿?分开时说好的,我做好了饭,给他打电话,他就回家,怎么说关机就关机了?难道是自己玩儿得太高兴,不想接到我的电话就关机了?”
接着打,两个、三个、四个,结果一样都是关机,好吧,小宝儿七个月正在酣甜入睡,我不能抛下她下楼去寻儿子,于是想起林院长说的“时间是你的。”趁等儿子的间隙去洗个澡吧。 十多分钟后,再次拨打儿的电话,通了。还没等我开口说话,儿子在电话那头就已经说了:“妈妈,我这就要到家了。”“你可以不回家!”这句气冲冲的话,我刚要说出口,就被自己的思维拦住了:我为什么这么生气,是因为拨了四五个电话结果都一样,在拨的过程中,局面失控,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焦虑的小火苗越烧越旺;是因为预期的20:00吃饭,饭后洗澡,21:00入睡的规律被打破,自己很失落;是因为在将近30分钟的等待中自己越来越急躁。可孩子不一样啊,他跟小伙伴一起玩时,内心是非常愉悦的,他感知的30分钟是喜悦而短暂的,况且孩子已经说快要到家了,于是一句“好的”结束了这个电话。
儿子到家后,他一边吃饭我一边询问,原来儿子电话手表关机是因为一个小朋友总是给他打骚扰电话,原来儿子没有在原来的小广场玩儿,也不能用广场舞结束的时间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回家了,原来在我打电话时孩子已经到楼下了,原来儿子回家时,其他小伙伴还都在玩儿……看来一切焦虑和失控都是我自己内心的魔障,孩子是积极主动的。阿弥陀佛,幸亏我在要脱口而出进行指责时做了觉察,否则,那劈头盖脸的批评会让这个幼小的心灵多受打击啊。三思后,自己对儿子说:“宝儿,你知道吗,今天妈妈应当表扬你哎,因为你没有等妈妈打电话就自己主动回家了。”儿子一边吃着一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另外,妈妈还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说,不要随便把手表关机,那样妈妈联系不上你,妈妈会很着急,会担心你出了什么状况……”
孩子吃着,我们聊着,我们一起解决的好多问题:如何判断回家的时间——路灯亮了就该回家了;如何让小朋友不打骚扰电话———告诉那位小朋友自己不喜欢这样,这样自己很生气,这样一点儿也不好玩儿;为什么妈妈敢放手让儿子自己一个人去外面玩儿——因为妈妈知道我的儿子懂得保护自己,知道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求助自己熟悉的叔叔阿姨,求助保安……
是问题还是契机?要批评还是要表扬?觉察后再下结论。抓住每一次机遇,亲子之间就会沟通无障碍,亲子教育隐于无痕,孩子健康成长,妈妈在赞扬中愉快地看着孩子张成他应当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