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主要经营模式是网上销售,主要是与图书出版商的合作。亚马逊不是产品的生产者,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平台,在图书商与消费者之间架构一个平台,一个渠道。通过强大的互联网来展示商品。
亚马逊的B2C经营模式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与传统的价值链经营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从一个单一的图书,以及与图书有关的音像、唱片等商品,逐渐扩宽自己的经营范围,到现在涉足多个领域,包括摄影、家居、食品、体育用品等等。亚马逊现在所定位的目标客户群体除了来购买图书的客户,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新目标群体。
亚马逊网站采用线上销售的形式,直接面对消费者,少了中间商的利润留存,自然价格也低于传统商店的商品价格。而且成熟的物流管理使得体系更为高效,自然成本也降低。亚马逊将自己的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对自己的商品提供价格折扣,强有力的吸引了顾客,维护了客户群体,提升了同行业的竞争力。
亚马逊B2C的特点
(1)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观。亚马逊关注消费者,面向消费者理念,利用自己先进的网络服务器,使得用户进行书籍检索时变得更为便捷与迅速。高层的技术研发人员认真分析每个细节中顾客的不同要求,进而去解决各种问题。消费者在进行书籍选择时系统出现多家提供商品的信息,方便消费者进行货比三家,进行比较衡量。而对于一些目标性不明确的消费者,店家提供了书籍的免费预览功能,让顾客更加全面的了解商品,提升了购物体验和顾客满意度。
(2)降低成本的经营理念。亚马逊是一家网络电商,虚拟的网络经济让商家与消费者联系在一起。早期的网络电商相比当时的实体店面,没有了租金成本与门店的维护费用,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交易时间更长,打破交易范围的屏障,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在之前提到的,亚马逊没有了中间商的加入,可以对于核心的图书业务进行大幅度的折扣让利,商品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加敏感,同等质量的商品更优惠的价格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价格上必须保持竞争力。
(3)全区域的扩张范围。2001年亚马逊官方选择一种横向联盟的合作形式,与一些音乐公司、出版网站、以及一些实体店铺等进行合作。独特的合作形式使得亚马逊拓展了经营类别和市场范围,吸引了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营业收入。
当然,亚马逊的海外扩张计划也从未间断。1999年亚马逊走出美国,进入欧洲市场,在英国、德国等建立分公司。2000年来到日本,迈出了亚洲市场的第一步。国外的亚马逊继承了美国本土的网站优势与特点,不同国家的网站都是本国的文字,方便当地消费者的使用。2003年亚马逊将目标投向中国地区。于2004年8月宣布收购当时中国最大的网上图书音像零售商卓越网,从此打开中国市场,2007年正式收购,改名为“卓越亚马逊”。近期亚马逊(Amazon)与Twitter开展了合作,允许用户以Twitter消息的形式将喜欢的商品发送到购物篮中。这一功能旨在将Twitter转变为亚马逊新的购物窗口。
2 亚马逊成功的技术优势
(1)技术创新:kindle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买与阅读体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亚马逊都已新领域的开发与拓展提供着新的思路与想法。亚马逊于2007年11月正式向公众推出了电子阅读器-kindle。与纸质书近乎一样的视觉效果,更加方便快捷的搜索网络书籍资源。2009年2月亚马逊公司又研制推出了新一代产品kindle2.更大的储存空间、更新了全新的屏幕、让顾客满意度又一次提高。Kindle具有纸质书的阅读感觉、更强大的书籍库资源。
Kindle对于获得市场上的接受有几大优势。其一,采用水墨屏幕更加有纸质书的阅读感觉。其二,电子书代表长期使用权,不管是电子书丢失还是更换电子阅读器,用户只要登录亚马逊就可以再次免费获得电子书内容。第三,亚马逊主动接触新客户,让电子阅读器走进大学校园。亚马逊宣布与高校进行合作,向佩斯大学等6所著名大学提供了数百台kindle DX。在这些大学中将允许学生免费使用这些阅读器,并向学生们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的新渠道,而且与一些出版社合作定期向学生kindle设备提供教学资料。这些措施对于企业及设备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学生们更加信任亚马逊,信任组织与企业,他们寻求到新的目标市场。
(2)交易的安全性。购物的安全性是消费者的根本需求,为了提高交易的安全性。亚马逊承诺安全消费,当遇到不明消费时,网站会及时给予解决,进行还款赔偿。亚马逊与国内外多家银行合作,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网上消费。多重的安全保障使得消费者免受消费困扰。亚马逊并承诺不会透露消费者的任何信息,安全购物。
(3)比较购物模式。B2C经营企业的最大竞争优势是可以提供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加强与顾客的互动,不断创新与发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2001年,公司推出一个极具个性化的网址定制“个人商店”,针对不同的消费个体进行商品推荐,拓展了亚马逊的业务范围、增加了市场份额。
亚马逊B2C经营模式对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启示
(1)完善的库存与物流体系。
亚马逊在自贸区内设立一个物流仓库,此举可以降低运费、减少交货时间、提高亚马逊跨境支付的能力,提高中国消费者获得亚马逊全球商品的获取便利性,从而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同时,亚马逊上海自贸区物流仓库,可为中国企业出口商品配送全球提供我留仓储服务。而且,通过中国在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政策,亚马逊也可优化其融资结构。
(2)进军实体杂货店的亚马逊。
不同于传统便利店,亚马逊正在进行一种崭新的,便利的概念打造。亚马逊用户可在网上下单,然后静等送货上门。这种崭新的尝试也标志着告别仅供线上的战略,同时开拓食品杂货市场。食品杂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也带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各种新形式的尝试下,亚马逊成功颠覆了传统模式,如今他准备在更靠近竞争对手主场的地方发起挑战。2017年伊始,亚马逊在纽约开设店面,并计划到年底有8家店面。几乎同一时间,亚马逊宣布旗下无人超市试运营,顾客到店不需要排队,也不需要结账,进门扫码、拿了想要的商品即可离开,购物金额会自动从顾客的亚马逊账户中扣除。
目前,海内外电商走向线下的例子尚且不多,但上述趋势已经窥斑见豹。2014年亚马逊为了备战“黑色星期五”促销日,专门建了一个新的仓储同时作为线下客户体验中心。与传统零售想要融合线上线下流量、形成互补的目标不同,亚马逊开设实体店,真正目的是多增加一些端口,吸引更多的流量到线上。亚马逊的实体书店、Amazon go等实验也都是出于此的考虑。
去年的美股中,亚马逊堪称是一个奇迹,股价从最低的1626美元涨到最高3344美元。这其中,固然有疫情有利于电商、云计算等业务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亚马逊的创新。
一组数字可以说明:截止2019年,亚马逊全球有超过12万项专利;亚马逊的Alexa智能语音助手每周产生约数十亿次用户互动;亚马逊Echo系列智能设备在全球获得了超过40万条5星级评价;亚马逊在其全球的26个运营中心应用了超过10万个Kiva机器人,智能物流正在变成现实;截止2020年3月31日,亚马逊的Amazon Go智能购物商店已经在美国开设25家……
亚马逊创新的背后,也有中国的身影。8月10开启的2020亚马逊创新日用一系列鲜活的实例表明:亚马逊不仅正在强化中国市场,而且找到了创新的“中国公式”,值得诸多全球化公司,以及谋求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借鉴。
技术创新本地化:亚马逊海外购的启示
亚马逊创新的中国公式,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技术创新本地化。亚马逊海外购就是典型案例,这个模式,利用全球促销同步技术,可以让消费者实时享受美、英、日、德四大海外站点“同货源、同库存、同折扣”的跨境网购体验。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李岩川举例,在前年的“黑五”大促期间,中国消费者可以在前一天夜里11点开始同步抢购日本的促销商品,紧接着在第二天早晨参加英国8点的促销活动,随之而来的是德国9点的促销,在中国时间的下午3点又可以参加美国的促销活动。也就是说,当外国消费者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中国消费者可以“先人一步”抢购爆款。这种全球促销同步技术带来的亚马逊海外购,可以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更丰富的折扣商品和促销优惠,以及时间超长的跨境购物狂欢节。
众所周知,全球公司的本地化创新一直是难点,为何亚马逊能做到这样的“全球资源 本地创新”?李岩川说,亚马逊和本地竞争对手的一个不同是有巨大的全球技术资源做支持,在创新的时候如果有类似的全球资源可以利用,那会让创新变得简单。如果需要做的产品是中国本地所独有的,因为有本地化的团队,创新速度也会非常快。
在亚马逊,有一个“双披萨团队”的创新模式,即用吃两个披萨的小规模团队来实现快而高效地创新。这样的模式同样存在于亚马逊中国的团队,海外购就是由亚马逊中国的技术研发团队完成的。李岩川表示,“双披萨团队”可以实现小鸡快跑,即可以测试性创新,发现机会可以立刻投入进行测试,如果做出来的创新一两个月没有效果,会赶快调整,这样的策略保证了创新的速度和灵活性。
“全球资源 本地创新”是一个循环,以亚马逊海外购为例,在全球资源支持下的本地创新成功后,会反哺成为全球资源的一部分,进而催化更多的本地创新。就在2020亚马逊创新日开启的当天,亚马逊在土耳其上线海外购商店,至此全球已经有10个国家推出了这个独特的跨境网购模式。
客户体验定制化:逆向工作法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长时间来这些技术高高在上,不能落地。但是,在2020亚马逊创新日,我们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境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诸多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其中的原因,是创新的路径不同。亚马逊海外购中国技术负责人王毅一语道破,“在亚马逊,技术创新不是商业利益驱动,而总是用户需求驱动。”
这也是亚马逊独特的创新方法论:逆向工作法,即亚马逊的创新总是以客户需求作为本源。所以,亚马逊创新的中国公式中的客户体验定制化本就深入到亚马逊的基因中,就像李岩川所说,“基于本地客户需求的创新是全球创新的起点。”
基于中国本地客户的需求,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痛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亚马逊的海外购在页面布局、商品和促销信息推荐等众多方面真正实现了“千人千面”,这背后是亚马逊通过技术手段,围绕用户行为、商品特征两个向量进行计算,包括对用户浏览历史、用户搜索习惯、用户购买历史、商品颜色与尺码等各个维度的综合分析,向客户推出个性化内容,进而智能化打造真正的“千人千面”客户体验。这样的创新,不仅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自动化、智能化的后台运营也大大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每年节省超过1800个运营工时。
亚马逊中国海外购团队做的智能尺码助手也是如此,它解决的是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海外鞋服时尺码不一致的痛点,这个技术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从最初的基于国家,到基于品牌,再到现在单个选品,颗粒度更加精细。这背后,是通过大数据开发的基于客户评论和反馈的机器学习模型。
亚马逊的创新实践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启示,正如王毅所说,“从以客户为导向构建概念,再到落地应用,最终提升客户体验。” 这才是AI持续向前发展的正确姿势。
搜狐网
晴 / 7°
为什么成年人越来越沉默寡言了?来soul畅想欲言!
广告
走进2020亚马逊创新日:三大定律揭开亚马逊中国创新底层逻辑
闫跃龙
原创 · 2020-08-12
订阅
今年的美股中,亚马逊堪称是一个奇迹,股价从最低的1626美元涨到最高3344美元。这其中,固然有疫情有利于电商、云计算等业务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亚马逊的创新。
一组数字可以说明:截止2019年,亚马逊全球有超过12万项专利;亚马逊的Alexa智能语音助手每周产生约数十亿次用户互动;亚马逊Echo系列智能设备在全球获得了超过40万条5星级评价;亚马逊在其全球的26个运营中心应用了超过10万个Kiva机器人,智能物流正在变成现实;截止2020年3月31日,亚马逊的Amazon Go智能购物商店已经在美国开设25家……
亚马逊创新的背后,也有中国的身影。8月10开启的2020亚马逊创新日用一系列鲜活的实例表明:亚马逊不仅正在强化中国市场,而且找到了创新的“中国公式”,值得诸多全球化公司,以及谋求全球化的中国企业借鉴。
技术创新本地化:亚马逊海外购的启示
亚马逊创新的中国公式,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技术创新本地化。亚马逊海外购就是典型案例,这个模式,利用全球促销同步技术,可以让消费者实时享受美、英、日、德四大海外站点“同货源、同库存、同折扣”的跨境网购体验。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李岩川举例,在去年的“黑五”大促期间,中国消费者可以在前一天夜里11点开始同步抢购日本的促销商品,紧接着在第二天早晨参加英国8点的促销活动,随之而来的是德国9点的促销,在中国时间的下午3点又可以参加美国的促销活动。也就是说,当外国消费者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中国消费者可以“先人一步”抢购爆款。这种全球促销同步技术带来的亚马逊海外购,可以让中国消费者享受到更丰富的折扣商品和促销优惠,以及时间超长的跨境购物狂欢节。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李岩川)
众所周知,全球公司的本地化创新一直是难点,为何亚马逊能做到这样的“全球资源 本地创新”?李岩川说,亚马逊和本地竞争对手的一个不同是有巨大的全球技术资源做支持,在创新的时候如果有类似的全球资源可以利用,那会让创新变得简单。如果需要做的产品是中国本地所独有的,因为有本地化的团队,创新速度也会非常快。
在亚马逊,有一个“双披萨团队”的创新模式,即用吃两个披萨的小规模团队来实现快而高效地创新。这样的模式同样存在于亚马逊中国的团队,海外购就是由亚马逊中国的技术研发团队完成的。李岩川表示,“双披萨团队”可以实现小鸡快跑,即可以测试性创新,发现机会可以立刻投入进行测试,如果做出来的创新一两个月没有效果,会赶快调整,这样的策略保证了创新的速度和灵活性。
“全球资源 本地创新”是一个循环,以亚马逊海外购为例,在全球资源支持下的本地创新成功后,会反哺成为全球资源的一部分,进而催化更多的本地创新。就在2020亚马逊创新日开启的当天,亚马逊在土耳其上线海外购商店,至此全球已经有10个国家推出了这个独特的跨境网购模式。
客户体验定制化:逆向工作法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长时间来这些技术高高在上,不能落地。但是,在2020亚马逊创新日,笔者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境遇: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诸多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其中的原因,是创新的路径不同。亚马逊海外购中国技术负责人王毅一语道破,“在亚马逊,技术创新不是商业利益驱动,而总是用户需求驱动。”
(亚马逊海外购中国技术负责人王毅)
这也是亚马逊独特的创新方法论:逆向工作法,即亚马逊的创新总是以客户需求作为本源。所以,亚马逊创新的中国公式中的客户体验定制化本就深入到亚马逊的基因中,就像李岩川所说,“基于本地客户需求的创新是全球创新的起点。”
基于中国本地客户的需求,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痛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亚马逊的海外购在页面布局、商品和促销信息推荐等众多方面真正实现了“千人千面”,这背后是亚马逊通过技术手段,围绕用户行为、商品特征两个向量进行计算,包括对用户浏览历史、用户搜索习惯、用户购买历史、商品颜色与尺码等各个维度的综合分析,向客户推出个性化内容,进而智能化打造真正的“千人千面”客户体验。这样的创新,不仅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自动化、智能化的后台运营也大大降低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每年节省超过1800个运营工时。
亚马逊中国海外购团队做的智能尺码助手也是如此,它解决的是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海外鞋服时尺码不一致的痛点,这个技术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从最初的基于国家,到基于品牌,再到现在单个选品,颗粒度更加精细。这背后,是通过大数据开发的基于客户评论和反馈的机器学习模型。
亚马逊的创新实践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启示,正如王毅所说,“从以客户为导向构建概念,再到落地应用,最终提升客户体验。” 这才是AI持续向前发展的正确姿势。
商业模式轻量化:长矛攻略
亚马逊创新的中国公式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商业模式轻量化。亚马逊海外购就是一个典型的轻量化创新,一方面是善用全球资源,19大站点连接全球175个运营中心,组成了强大的全球智能网络;另一方面是善用技术代替人力,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了本地零库存、低成本。
甚至亚马逊中国的海外购还实现了“订单未下 货已先行”的运营。李岩川透露,以前消费者订购海外商品一般需要5-9天送达,但是亚马逊中国用机器学习模型对用户购物行为预判,提前将商品分配到位于香港的前置仓,使得配送时间缩短到最少只需要3天,大大提升了体验。
与此同时,在全球疫情爆发期间,亚马逊海外购从未有一天中断过运营。亚马逊海外购利用其特有的全球布局和轻量化运营模式,将中国消费者喜爱的爆款商品提前备货到了在香港的跨境前置仓,并积极调配疫情影响较小的货源国的库存,如日本,所以即使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也可极大程度上满足中国消费者的跨境购物需求。
李岩川将轻量化的策略比喻为一个长矛,要攻占一块市场,不用大规模军团,而是先把长矛掷过去,长矛的长尖儿会很快能触及目标市场,如果能够产生一些效果,就可以快速迭代、加码。这样的策略可以快速高效地在市场打开局面,又规避了商业环境、成本高昂等难题。
亚马逊中国的商业模式轻量化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也非常值得借鉴,即要懂得借势,借势技术、借势合作伙伴,也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用轻量化提升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其实,亚马逊的诸多创新也得到了亚马逊云服务(AWS)的支撑。AWS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企业战略顾问张侠表示,亚马逊的智能设备、智能购物、智能语音交互等创新的背后,都得到了AWS的技术支撑。AWS也在将其深厚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技术积累,以云服务的方式,赋能全球数百万活跃客户。目前,AWS提供的云服务已经超过175大类,涵盖了计算、存储、数据库、联网、分析、机器人、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安全、混合云、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媒体,以及应用开发、部署与管理等众多方面,堪称是全能选手。
这些云服务也在加速落地中国,张侠透露,仅去年上半年,AWS就在中国区域落地了150多项云服务和功能。这些云服务不仅能让中国企业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速度和敏捷性。当你拥有上百个云技术服务在手边可供随时选用时,可以更容易地将想法转变为产品和服务,由此软件开发人才的稀缺资源可以从传统的IT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将灵感转化为产品,实现差异化创新。
总而言之,亚马逊创新的“中国公式”=技术创新本地化X客户体验定制化X商业模式轻量化,总结起来就是“全球资源本地创新”的体现,这一切不仅展示出亚马逊用创新不断满足中国本地客户的需求,深耕本地市场,其背后的创新方法论更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企业借鉴:基于客户需求的逆向工作法,善于借势的轻量化思维,以及将技术与本地客户需求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