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还有新的朋友申请进群,但这是近几个月来的第二位。
建群与解散初衷
我们遇见的书 建立之初,只是因为2019年读书日到来,是一个读书群,建立目的: 用知识认识和发展我们自己。
群内欢迎自由分享与交流,欢迎原创分享,欢迎自制小游戏——向着灵感奔跑
大家在此遇见,那就顺便做点什么吧
群公告所言,即书不是单纯可见的文字或画面,它还包括我们自己和自己的经历。只要自己还存在,经历还在继续,书就不会读完。甚至当自己的躯体不存在了,人的经历还可以继续存在于其他人的心中,去影响,去互动,去重塑,去飞跃。这是另一种书的写法和阅读法,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常常忘记了。
如果一封告别书只是如此从生的角度开头,那太单调,不如也从死的角度看看?
有些人一出生还来不及思考就很快咽气离世,有些人一出生就很慢地咽气离世,还有的人一出生却折得非常非常漫长:正常呼吸,长大成人直到离世。
当认识到人总是要折之后,我反而不那么害怕死亡了。我想自己之所以还能写这些文字,是因为自己确实一出生就在经历漫长的离世。因为它漫长,所以人可以经历很多事,有机会把自己这本书写得更饱满更不一样,也更容易接受真相而选择从容。
其实在建群之前,我脑海里“一出生就死亡”的想法已经形成。一个人如何死得更开心快乐,总是很值得思考的地方。就连一个群,这样一个有人性承载的读书群,自然要有风、有气,还要有接受任何结果的勇气。
包括解散本身。
我知道读书群承载了很多回忆,知道它有可能重新起航,但旧空间的风与气已经失去大部分原核,它的运转已经无法给人足够多的满足。
真相残酷,破坏人的生存空间会得罪人,在画逗号还是画句号之间我已经犹豫很久,直到自己又长了一岁,发现时不我待精力有限,可能性再多,也只能选择自己真正在意的道路行进。
事实上路的方向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显现,当时还比较模糊飘渺,一旦它变得逐渐明晰,人就容易心无旁骛。如果我这条路能叫书本身变得更丰富更奇特,那意味着群的种子还保留着,是不是能安慰你们一些。
只是在破坏之后没能提供新的空间,这的确是我考虑不周。(毕竟开发三峡还需要移民)所以请大家努力地、积极地挪动,如果内心有狠狠地不满,那就去狠狠地用自己的方式发泄,也可以狠狠地打造自己满意的地方。说不定我们能在未来碰到,我们的书能相互打扰,相互破坏,相互重塑,相互飞跃。
趁着还在字中,说声抱歉,道声还有期待。
群的历程回顾
关于后续
群虽然解散了,但是公众号的种子要存着。种子想法第一步已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