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是大学期间在家呆的时间最长的一个暑假。
一直呆在奶奶身边,大部分时间在县城学校附近租的房子里住,因为上高三的妹妹要补课,奶奶不得不呆在这里给她做饭。
陪读是一种常态。在学校附近,有大片城中村,住满了像我们这样的租户。高中有宿舍,但是每周要给生活费,这对我们家来说是一项不小的开支,毕竟家里目前还有三个高中生。幸好有奶奶,而且身体还算硬朗,所以在这里租了一小间房子,专门供学生上学。
02
在乡村社会呆久了的人,总是不习惯县城里的水泥高楼、淡漠人情。刚开始的两年,奶奶一放假就迫不及待的往家里跑,回去就是一通抱怨,给左邻右舍说县城的各种不好,表示等她大孙子——也就是我——考上大学,其他孩子就让住宿去。
转眼六年过去了,小出租屋已经送出去了两个大学生,奶奶依然坚守在这里,居然渐渐适应了,偶尔回一趟家,不是感冒就是拉肚子,不由得感叹:“人穷命不穷,县城住惯了回来还就不行了!”
03
每天早晨,各个院子里的学生都去上学后,整个巷子就安静下来了。巷子出去是一个早期的工业小区,老工人们组织起来做早操,跳广场舞,奶奶出去散步,顺便站在旁边看看。散步回来,洒扫庭院。虽然不是自家的院子,但整洁点总是好的。院子里租住的年轻人们也开始起床,准备上工了。
吃饭的桌子折起来放在外面,只要天气不错,我们总是在院子里吃饭,因为房子太小太黑,有些局促。十点钟,奶奶便开始准备午饭了,然后一直到一点多洗完锅,她才能消停一会儿。下午五点,又是做饭时间,然后一直到七点学生去上晚自习,她才能从锅台上暂时解放出来。
很长一段时间,她一双又一双地给我们做鞋,布鞋,鞋面上绣着各种各样的小花,然后拿去市场上绱一双胶皮底。奶奶的鞋子做得很漂亮,亲戚邻居谁家生了小孩,总是会让奶奶帮忙做一双小绿鞋,奶奶也总是有求必应,做一双刚能塞进去我三根手指的小鞋,鞋面上绣着轻巧的小花儿,鞋底铺一层绵绵的白布,可爱极了。
单是去年后半年,她就给别人家的小孩子做了7双小鞋,给我们做了十来双大鞋,长期用眼过度,眼白常常充血。
她说:“我们虽然没钱,但从小到大我没让你们穿过露脚趾的鞋子!”的确如此。
04
在县城呆的时间久了,奶奶把村子里的为人处世的本领也用上了。
以前她很少出门,家里来来往往的都是我们的同学、朋友。每次家里做了好吃的,她都要留一些让我给我们附近的同学送去,然后我同学的奶奶也会把家里的泡菜端给我一碗,一来二去,两个老奶奶就成了朋友,等我们去上学了,两个老奶奶就开始互相串门了。
这几年,奶奶在周边逐渐交了一些朋友,邻居之间也有了往来。每天,老奶奶们会成群结队地出去散步,或者坐在路边看人来人往,或者结伴去买超市促销的货物。晚饭后,互相串门就是正事,租住院子的大门外,常常聚起一堆老奶奶,奶奶会拿出她的红泡泡(一个9寸的看戏机)放秦腔、小曲听,老奶奶们聋三拐四,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倒也热闹。
05
张奶的孙女今年考大学,租住在前面的院子里。每天晚上,等学生去上晚自习了,她就会来找奶奶,俩人一起看碟片。家里有个11寸的看戏机,妹妹们每次上街都会挑几个好点的电视剧碟片买回家让奶奶看,她多看几遍竟也能看得懂,比如《平凡的世界》她就看得懂,而且总是拿里面的生活哲学教育我们。
张奶来看碟片时,奶奶总是一边看一边给她讲,讲到精彩处,回头一看,张奶正在打盹呢,头一点一点的。即便是这样,她也要等到上晚自习的学生来了才肯回家去,应该是一个人呆着的确孤独吧!
06
除了张奶,奶奶还有好多朋友,比如隔壁的龙龙妈,小区里的蔡奶,诊所里的张晓梅,还有前院里的鲁奶、已经搬去楼上住的姜奶等等。
这几年假期,奶奶总是迟迟不回家去,在租住的房子里呆到学生都走光了才离开。
在这里,奶奶是自由的,是开心的。
在这里,奶奶是充满活力的。
在这里,有奶奶,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