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大风凌乱吹着,赶到沙河和猫猫姐见一面。上次见面竟然是在去年6月份,想想,这都过了大半年了,之前都忙于期末考试,终于逮到机会小聚一次。
我和喜欢和猫猫姐谈话,我们高中是同学,上了大学也一直保持联系。我们都是所谓“矫情”的那一类人,也是昨天我刚刚自我剖白过的。我是工科男,她是财经女,恰巧我们都不是最热衷于本专业,相反,我们最擅长的科目都是语文。
果然一见面,俩人都打开了话匣子,她向我吐槽如今学校生活总总,我也吐槽身边的朋友没有十分谈的来的。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还蛮相似的,不喜欢墨守成规,不喜欢拘束,对没有想法、世俗的人嗤之以鼻,对未来也不知道何去何从,各种理想主义,也就是“幼稚”的想法,还知道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和猫猫姐谈天的原因,身边确实很少人能够和我讨论这些,要不很功利,要不我看不上眼。说实话,我对人没有那么多不待见,但是我还是更倾向与有思想、有内涵、有风骨的人进行探讨,我也会从中收获很多。
不知不觉又谈到了高中时代,都在感叹当时眼界太小,选择了现在的专业,被其他的事物所限制。接着便谈到了语文课,我们俩都很喜欢并且擅长语文,高考都是120+的成绩,这个成绩显然都不是我们平常的水平。后来一分析,是不是高中老师判卷子实在太松了,或者老师早已熟知我们的写作套路甚至笔迹了。
虽说我学的是理科,相对比较语文我的优势是最大的。随便写,作文50+,我印象里都没有低于50,(有一个小插曲,稍后详述)。如果前面选择题准确率高,130+轻松拿到,好多次我的语文成绩比英语和数学都要高。每次语文考试,都是我最喜欢又最轻松的,能够阅读新的文章,写一篇新的想法,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在享受吧。后来,却也觉得有些应试,古诗文鉴赏,基本都是套用,阅读也离不开那几点,作文,每次都会写成“哲理散文”,老师还乐此不疲的当做范文在班级内朗读。
高中最喜欢的便是这语文课了。原来我已经5年没有接触过它。语文老师挺喜欢我的,刚才说的插曲,就是我一次考试作文给判了46,老师硬生生给我添了6分,他是年纪主任,所有分都他说的算。我也是头一次被老师平反,语文老师很喜欢那篇文章,我倒是觉得还是应试的八股风气。
说道语文课,我和猫猫姐都提到了背诵古文。高中新课改,我觉得没有几个班级会像我们老师一样选择“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这一门选修教材。这本书其实是没有高考要求的背诵篇目的,我们却基本把一本书背了下来,每次晨读,30分钟,可以从头背到尾。《长恨歌》《李凭箜篌引》《阿房宫赋》《项脊轩志》《春江花月夜》都是在这本书里学到。
每次背课文,也都是我们那一片的学生背得最快,上嘴皮子连着下嘴皮子,简直成了贯口。班里其他同学跟不上我们的节奏,每都会背成二声部,班级内此起彼伏,文字和韵律就在教室里飘荡着。
古人说的很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应该是文学学习的不二法门。诗歌,正是文学之精髓,文字与韵律凝结在短促的篇幅中,简单的词汇勾勒出大千世界。诗、词、歌、赋,描景状物、抒感明志,一句简短的诗词将其保罗其中。每当吟出诗词,仿佛韵味就在齿边盘旋,不可名状。
再一看如今,键盘代替了纸笔,各种快节奏的信息充斥着社会,网络词汇横行,担心人们会不会退化成“句读之不知”的境地。最近自己捡起来读书写作的习惯,也希望在这快速的生活中,为自己觅得一处休憩之所。
谈话的最后,想到书本的第一篇《长恨歌》,想了半天也想不起几句,只记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一句了。新年期间还去了洛阳瞻仰了白居易的墓园,说起来甚是惭愧。看来,语文确实被我们遗忘。
回家翻一翻旧书,且把《长恨歌》诵读,下一次见到猫猫姐,多吟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