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阅读与写作50讲》
阅读方法论05-07
品味
快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要先从阅读“正统”文献或者作品开始。“正统”是指在一个领域,被主流认可的东西,虽说这个东西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个东西为我们提供了这个领域的一个基准线。
建立知识体系这件事的成本其实不是花钱多少,主要是要考虑时间成本和收益比。无论是对已知的还是未知的领域,建立知识体系从正统的观点出发,恰恰是效率最高的做法。从互联网找到好的内容的成本太高,特别是在入门前,无法判断优劣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把旁门左道当成主流来读,品味就很难提高了。
当我们站在了一根基准线上,还远没有能构建出知识体系,同时“正统”的知识可能正在或者已经过时了,我们就要对基准线进行修正。怎么修正呢?
读权威的综述文章。所谓综述文章,基本上会把一个领域最近十年的成就概括了。如果对某一类知识感兴趣,这一类综述文章读5篇左右,就有大致的了解了。虽然到不了科研的水平,但已经有足够的判断力,别人想忽悠我就很难了。
走正统道路的好处在于,便于和专业人士交流。
构建知识体系的第三步了,也就是读一些有趣的专著。专著里讨论的课题范围一般都比较窄,而且观点会非常鲜明,甚至偏激。一定要留心信息的准确性和中立性。
速度
评价阅读效果,既包括主题思想、作者的态度,也包括特定内容的具体信息。
回答宏观的问题,需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作者,为了组织好信息,达到表述清楚自己想法的目的,会怎么做?
微观细节,只要在阅读时脑子里一直有我们导论里讲过的6个W和一个H的问题,甚至一边读一边圈出来,其实就不难。
人阅读的速度有两个瓶颈,我们人脑接受信息的带宽,以及我们人眼识别图像的速度。所以,我们的阅读不可能无限快。快速阅读时,书不要捧得太近。把书捧得离你习惯的距离远些,养成这个习惯,可以提高30%的阅读速度。用语音辅助阅读,不是真的读出来,而是用默读的节奏来控制眼睛扫描的速度。音千万不要发出来,那会降低阅读速度,只要脑子稍微想一下读音即可。
经过训练后,每分钟的阅读速度大约在300-600个字左右。
层次
要想兼顾广度和深度,我觉得关键是阅读要分层。
我把书分为三类。
第一类:浏览的书,快速翻翻。很多书我会跳着读,一开始读得仔细,中间有些章节就跳过去了,或者每一章头尾读得仔细,中间快速浏览一下。读书获得哪怕两三页纸的信息,就不算浪费。
第二类:细读的书,逐句读完。这是浏览后,决定再读一遍的书,一边读,一遍划重点,对重点内容建索引,以便将来写作时需要。
第三类:典藏的书,长期放在我的书架上。一类是作为参考书,一类是品读的书。
阅读为什么要分层呢?
因为分层阅读是我能找到的唯一兼顾知识面、知识完整性和深度的办法。
阅读的品位是土壤,有什么土壤种出什么样的植物。
最深层的阅读是树根,根不仅要扎得深,而且根系要发达才能吸收养分长出大树。比深层次阅读稍微浅一点的细读,是树的枝干。大量的浏览是树叶树冠。
一棵漂亮的树要枝叶茂盛,光秃秃的没人喜欢。树叶回落了再长,大量浏览的书籍文章可能很快就忘了,但是只要有好的阅读习惯,很快又枝叶茂盛了。
和一般的树所不同的是,知识树的枝叶是交叉联系的,是网状的,因此我们也称之为知识图谱。一个人通过阅读,可以构建出自己的知识图谱。
深度阅读的一个目的是在把一本书读透之后,用它的内容构建我们整个知识体系和认知的框架。深度阅读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