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临近10岁的小男孩真的是毫无大人模样,而且有时候我们能从他身上接受到的反馈真的是有点点凋敝,不过我们一家人依然非常爱他。
平时对于他的教导,我也是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什么“权威式家长”、“共情式朋友”、“父子换位法”、“自我惩罚法”、“需求导向法”,但凡是我能想到的,不过这块海绵是真的有点木讷,不但吸收得慢,有时候还吐出一些“挑衅”,哈哈哈哈,我都安慰妻子,这家伙是个“晚熟的人”,或许会成大器。
当然有一点我们还是特别喜欢的,他对妹妹极好,不太会争抢什么,也基本都顺着妹妹的意愿,不管她妹妹霸道或是自我,他都非常爱她,愿意与妹妹扮家家、捉迷藏、读书、画画、骑大马,等等。这应该就是幸福的模样了吧,有些烦恼,有些焦虑,不过呢,更多的是爱与希望。
为人父母殊为不易,但是有时候想想为人子女何尝不是一件辛事。譬如儿子二年级期末考试的成绩并不突出,妻子甚是乏累,觉得自己付出了这么多竟是如此收场,奈何儿子毫无心气,竟还有些沾沾自喜,觉得比许多人考的好多了,妻子心灰意冷,扬言要把注意力全都关注到女儿身上,让儿子自由生长去了,虽都是笑言,其实里面藏着的多是一些观念的歧化。
之于妻子,作为一个通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个人命运的成熟个体,她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学习有较为成熟的方式方法,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代际传承,让儿子在这个时代相较最公平的上升渠道上拔得先机,少走弯路,也可以通过学习走上一条相较轻松的人生之路,这是伟大的母爱,无可厚非;
至于儿子,作为一个刚满九周岁,仍处于懵懂孩童状态的小小少年,对于学习的意义基本毫无概念,只是觉得这是父母、老师要求,同学们都在做的一个共性的事情罢了,而且他确实取得了比大部分人优秀的考试成绩,父母仍对他指指点点,几近苛刻,确实也挺难过的,这是孩子最正常不过的心理动向,他怎么能理解得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如果我们养育了一个多智近妖的孩子,那岂不是更加焦虑,所以这样一个现在看来普通的孩子未尝不是一种福报。
人类的悲欢是不相通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悲欢有时候也不全部相通,这也才是需要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迁就的原因。而家长作为成年人,更应该懂得如何去与孩子相处,也更应该迁就孩子,而不是等着让孩子顺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