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7年11月15日)下午一点多,我按照提示更新了简书app,随即一个全新的简书展现在我的面前。这不仅仅是版面的一次更新,更重要的是她揭开了自己商业运作的面纱,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了公众。
有人问简书是什么?我的回答简单明了,是纯文学的创作社区。而百度的回答就更具体,“它是一个创作社区,任何人均可以在其上进行创作。用户在简书上面可以方便的创作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是“写作软件”,是“阅读社区”。这就是简书,它的单纯已被社会所接受,当然也包括我。
说实话,对之前简书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不曾知道,或是知者甚少。若不是准备“签约”的简书作者发文介绍,压根我就不知道简书还有商业运作的项目。我总认为这是一个纯文学性的平台,与铜臭不搭边。不发广告,不付稿酬。我搭建公众平台,你“创作你的创作”,好似一潭碧水。很难在官方的言谈话语,字里行间找到简书与钱的关系。
这次简书改版,使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简书,尽管还看不到它的五脏六腑。看是版面调整,实际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从近些天进入app弹出的五秒广告,到今天改版后“积分商城”的出现,无不散发着商业化的信息。如果说首页展示的五秒广告仅是在为简书商业化运作探路,那么,“积分商城”的出现就是简书进入商业化运作的宣言。尽管商城里上架的商品寥寥几种,而且都还是文化商品。但它终究是商城,穿着商品时代的衣装,步入了新时代的经济社会。
无可讳言,任何一个平台的运营都要有经济做基础,简书也不例外。与其说羞答答在后台做商业运营,倒不如堂堂正正走向前台,走向大众。这就是这次简书改版的核心,更是展现出简书的自信。
既然走向了商业化运作,那么接下来简书的路该如何走,可能是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我认为简书的发展之路应该是两手抓,即一手抓创作,一手抓经营。两条路同时走,既要保持原有风格,继续走“创作你的创作”之路,又要走出自己的商业化模式,与当今自媒体的商业化运作有所区。创作出在“一个优质的创作社区”里,你“创作你的创作” ,我经营我的商业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已经商业化运作了,是否该给那些够条件且又准备申请“签约作者”的简书作者们松绑了呢?据介绍,够条件想签约者可能最难过的一关就是在简书大学堂的讲课。能否顺利签约,这一堂课至关重要。也真有作者在这里卡了壳。
良心讲,一个作者未必都能把课讲好。当然,也有签约作者在简书大学堂收入过万,不过这也是极少数。但他(她)或许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如果把签约与讲课捆绑,有可能会埋没一些优秀的简书作者。况且我国那么多作家不一定都是教授或者讲师。因为讲课不仅需要知识,更是一门艺术。所以,对于讲课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签约与讲课挂钩,岂不有强人所难之嫌?如果用专业团队专司商业化岂不更好?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切莫让人们在简书里闻到的“大约只有铜臭了”。
愿简书走的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