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上线到现在,最常在留言区中看到的一类问题是这样的:
我觉得知道了这些,可还是不知道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啊,如何去疗愈自己呢?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听到后,会有一些焦虑感。那我们就拿我的焦虑感做例子,用这周专栏里的知识来分析一下。在没有形成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的意识前,我就会觉得,这个焦虑感是我的,因为我作为老师,有必要去解答大家的这种问题啊。
如果我是一个喜欢灌输知识的老师,那我可能就要绞尽脑汁去思考如何解答问题了;如果我是一个喜欢启发学生的老师,我可能就会反问:如果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来解答,你认为该如何解答?
但在形成了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的意识后,我就可以这样来思考这个问题了:
我感觉到的焦虑感,是提问的用户传递给我的,借着这份焦虑感,用户和我之间就建立了这样一种关系——“焦虑的提问者”和“无所不能的老师”。
如果我直接去解答这样的问题,就证明了我的无所不能,这时就有很高级别的自恋满足。
如果我不能直接解答这样的问题,我就会感觉到“我是无能的”,于是就有了自恋挫败感。
由此可以知道,这样提问的用户,无形中可能是期待自己无所不能的,至少是不愿意承受“某一个时间段内我是没有解决方案”的无能感,这样的无能感、无力感,或者说是无助感,会让这样的朋友觉得自己很不好,于是希望有一个立即的解决方案,但暂时好像没有,所以焦虑就由此而来。
相反,你还会看到很多回复,主要就是在分享自己的领悟和觉知的,比如说有这样的一则留言:
今天太震撼啦,为什么我对所有同性都没有好感,甚至有点讨厌,憎恶,原来这种关系模式是我小时候与我父亲关系模式的再现,小时候父亲经常控制、打骂、羞辱,在工作生活当中只要父亲一不顺心就当我是出气桶,而我和异性的关系是我与妈妈关系模式的再现,难怪我觉得女性更好接触,没有敌意,不排斥。现在我也为人父,为了让自己小孩不要再有类似事情发生,我知道要用“抱持”的态度去抚养。
在这样的分享中,你能感觉到,这里面是有一个空间的,这个空间容纳了自己的思考、觉知和体验过程,相反的,太急着问“怎么解决”、“怎么破”的时候,是没有这样一个空间的。所以,太急着找解决办法的朋友,不妨慢一点,再慢一点,看看我们的文章,激发了你怎样的一个内在过程。
不过,我在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我这样说,绝不是说第一种留言是不好的、不对的,我希望是,大家仍然可以按照你们的感觉,自由地分享、留言就好。
本周问答
镜花水月:
武老师你说妈妈的乳房是孩子最初的客体,那要是没有喝过奶的孩子会怎么样呢?我姐就是这样的,生了孩子没什么奶水,孩子都是喝奶瓶的,而且这样的孩子应该不少,他们会形成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呢?
武志红
的确,一岁前的口欲期,最好的养育是由妈妈带,妈妈有饱满的乳房和丰盛的奶水,还能按照孩子的需求和节奏去喂养。但现实有各种不如意,我们之前也强调过,养育做到60分就已经很好了。
真实的乳房和乳汁很好,没有没有,奶瓶和牛奶可以替代,而在喂养的时候,如果能做得非常好,那一样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广州一位朋友,她也是没有奶水,但她在整体的养育中都及时回应孩子,很尊重孩子的意志,孩子就发展得极好。相反,她的姐姐,虽然奶水比较足,但对孩子一直很忽略,结果孩子出了很大的问题。
所以,作为第一个重要客体的乳房,并不是仅仅指的是真实的乳房,也是哺育的总称。
时间之树:
性格都是来源于最初我们和客体的关系吗?性格和基因有多少关系?人们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么性格在后天的关系中可以改变多少呢?
武志红
我作为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深入到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时,就会发现,早期客体关系的影响,实在是太深刻了。
而我作为资深的被分析对象,我找我的分析师做深度咨询时,我也发现,我的早期客体关系,对我的影响,也实在是深刻入骨。
分析清楚这些后,有些地方是会发生很大改变的,比如我现在比过去更容易去处理和表达坏脾气,身体也因此变得更有活力。
基因当然是存在的,我们上一周介绍过蒙特梭利的精神胚胎论,最简单的比喻是,你不能让一粒苹果的种子,长成橡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中的本性,我觉得很大部分指的是六岁前形成的东西,性格在6岁前定型,但只是定型,并不是不可改变。
刺猬的优雅:
为什么同样的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性格却有很大不同呢?
武志红
基因不同会有影响。
同时,后天环境也有非常复杂的影响。虽然是同样的父母,但因为时间空间的不同,对孩子的期待可能会非常不同。
邀月:
我女儿3岁半了,大概1岁时断奶,断奶很顺利。她一直对乳房有特别的依恋,不知道该怎样戒掉她的行为而不伤害她?
武志红
等她长大有了羞耻感,自然会放弃这么做。
如果一直没放弃,作为父母也可以适当强硬,人的成长过程,是必然会遭遇各种伤害的,父母别主动去制造太大的伤害就好。村上春树在小说《挪威的森林》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纵使你再努力,你还是会不可避免地伤害到别人。
柴高平:
我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觉得别人生气了。我猜测应该是因为在最初和妈妈的关系中,妈妈很容易生气。还有,我发现自己其实有些逃避和别人建立深度关系,这是不是在最初试图建立深度关系的时候,受到了伤害?
武志红
你的这个猜测很可能成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太容易生别人的气了,但你对自己的愤怒没有觉知,而把它投射到了别人身上。
这两种可能,也常常是并存的。也就是说,你一直怕妈妈生气,而一直太过于为妈妈的愤怒考虑,导致你会压抑自己的愤怒,于是对自己的生气太不敏感。
如果一深入关系,就担心别人生气,或者自己会生气,那自然会害怕深入关系。如果这些说法成立,那么可以对自己说:我是可以生气的!
匿名用户:
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总是什么都替我做主,在我稍微有点自我意识之后,我先是感到愤怒而后又无力改变只能逆来顺受了,这也就是我的人生轨迹吧?虽然我已为人母,但是仍然会有这种无力改变现状的强烈感觉,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我的儿子会变成我的样子,该如何改变呢?
武志红
你的担心值得理解,不过,在这一段话中,我看不到孩子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我只看到了你的担心。
这意味着你可能会忽视孩子的真实情况,而总是去想象孩子是怎样的。想必是你的父母也没有能力看到你真实的样子,而总是拿他们的想象去套你。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我给你布置一个这样的作业:花一段时间,比如一周,好好去回忆你儿子的那些重大体验,在那些重大时刻,他的表现是怎样的,特别是,他会说一些什么样的话,在这个回忆过程中,放下你的担心、你的想象,只是看着他的样子、听着他说的话、嗅着他的气息,就好了。
做完这个作业后,好好去看看你眼前的儿子,好好去听听,他有什么样的话想对你说。
匿名用户:
如果人际关系有问题的人多半是性格有缺陷,性格又是原生家庭的产物,那就要尽量摆脱原生家庭,在与其他的关系中的碰撞、摩擦中改变自我,是这样的吗?
但我觉得性格跟一个人除原生家庭外的遭遇也有关,比如一个总是遭遇挫折的人即使他原来再开朗外向,在遭受种种打击之后多少会变得内向阴郁。尤其在人际关系方面经常受挫的人,有多少可能越挫越勇,能挺到改变自我,改善与他人关系的最后关头? 是不是改善人际关系之前,首先得把内在关系模式纠正,才能在新的关系里良好适应,而不是让那个孩子与更多人接触这么简单就可以解决呢?
武志红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第一,谁都有性格缺陷,比如外向的人,就缺失了内向的人的一些优点。第二,从逻辑上讲,总遭遇挫折,“多少变得内向阴郁”,这个表达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生活中,我想每个人身边都有至少一个那样的人吧,尽管遭遇了无数苦难,可他仍然一直保持着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
郑金非吧:
如果经历了分离之后没有放过“毒”的人长大之后,他的伴侣能如何帮到他呢?
武志红
陪伴、理解和接纳,长时间的爱与陪伴,就是非常非常好了。在伴侣关系中,随着安全感越来越足,退行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反而是要做好准备,知道亲密关系中势必会彼此“放毒”的,否则亲密很难真正建立起来。
匿名用户:
我从小父亲因为在外包工程就不在身边,大哥代替了他的位置,总是以父亲的角色出现,对我和二哥相当严厉,以至于我从小就生活在一种恐惧中,生怕自己做不好就会挨他的打。但成年后的我,反而对异性追求者很严厉,总是要求他们对我好,能做饭,会哄人。这个与原生家庭的情况就相反了,不是被男性权威控制,而是想控制男性权威。
但也有可能是父亲与母亲的关系在我和追求者的关系中得到重现,因为在家里,基本上都是我母亲控制父亲,而且因为母亲和大哥的控制欲都很强,所以我在外面给人的感觉是太软弱,没原则,有时甚至显得懦弱。
那么,在我和追求者的关系中,呈现出与原生家庭截然不同的情况,或者说我的位置转换成了控制者而非被控制者,这又如何解释呢?
武志红
在你的家中,能看到一个在所有关系中都能看到的基本东西:严厉无情的强势控制者,和软弱服从的弱势被控制者。
很自然的,出于自恋,人们自然是希望做强势控制者,所以一有机会,就会展现无情的攻击,而攻击自己的追求者,是最不容易有代价的。
↓ 一键回顾:
关系01 | 性格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
关系02 | 认识关系奥秘的第三只眼
关系03 | 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用户留言
郑金非吧
224 赞
我一定要先谢谢武老师。您对于我的解答是如此的认真。我问您的问题,您竟然用两个角度来回答我的问题。我深有感受。我问了我和先生的问题,我将您的回答给他念出来,并强调我一定要用老师讲的来陪伴他。他认真的回答我就是:谢谢!我们都应该谢谢的就是武老师。
8月31日 18:06
风筝有风
212 赞
性格在关系中改变,我在刚刚在和我老公谈恋爱的时候,天天作,说了很多伤害他的话,但是老公依然对我包容宠爱,后来一次一次的生死陪伴我终于退行到婴儿阶段,对他充满了依恋和爱,而且在他面前我就是撒娇卖萌,我老公也接受了这样的关系模式,把我照顾的很好,我就像找到了一个好妈妈一样,从此我性格就改变了很多,不再像原来一样暴躁委屈。虽然也内向,可是我学会了接纳。一个最好的例子是,我长痘痘,原来我不接纳,是因为我妈妈从来不接纳我丑,所以长痘痘的时候,我就十分焦虑,想立马改变,后来,我遇见我老公是我最丑长最多痘痘的时候,我老公却陪我走过了这一段,因为他不在乎,接纳我的不完美,我也就释然了。现在我每天都跟老公拥抱,撒娇,就像小时候一样。
8月31日 18:38
四月天sky
151 赞
我今天就受到了伤害,上级说我干什么吃的,就是垃圾,最基础的知识都不会......我是受了一些刺激,不过一会就调整过来了。我是这样想,第一,确实是我自己比较弱,他说的事实,只是比较难听。第二,对于这样的只会打击人的上司,我会敬而远之(虽然物理距离远不了,心里远了。)我还想到一个故事,是有关薛兆丰老师的,薛老师说,有次小娴说他,你看看人家吴军老师,就差没说,向人家好好学习了。薛老师感觉收到了刺激。我想到,这么大的人物都可能受到刺激,我受到的刺激也能消受。我还想到,武志红老师教的自恋。我就想,现在是时候利用我的自恋保护我了。然后我就好多了。还有解决上面的问题的方法,只能是认清事实,慢慢进步。还有,我绝不相信我上司说的关于我的那些“坏话”。
8月31日 18:24
Louis張
138 赞
总觉得心理学专栏,有一种谅解的力量在其中。
8月31日 19:03
鸣沙石
107 赞
我怎么越学越有向自己动“刀子”的冲动。同意的点赞!
8月31日 18:33
彭文峰
95 赞
我就是那个一发现问题就马上想知道解决方法的人。突然想到,一味的去寻找方法,是否也是把自己没有进步的原因投射到外在,想告诉自己:“看吧,我没有不想成长啊,我也一直在寻找方法,只是还没有找到而已,我已经在努力啦”。好像真是这样的。
8月31日 18:30
石先生
88 赞
学习心理学最大的好处就是疗愈自己。通过武老师的清晰定义,我明白了很多发生在自己身上问题。一旦明白了定义就豁然很多,不会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而是通过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并用合适的方法应对。一句话:用科学的定义解读自我,用恰当的方法疗愈自己,其实没那么难。
8月31日 18:09
维
78 赞
以前我脑子里总是会有很多声音:不断重复的想刚刚说过的一句话对不对,该不该这么说;各种矛盾的想法,这样做好,还是那样做好;然后一会又会来一句,这又怎么样,你要做你自己……然后又开始想,总想着抑制,总是抑制不住。很喜欢老师的一句话:流动而不成为。脑袋的想法就是这样,你越去在意他,越去抵抗他,就越会不停的想,不休止,浪费大量的精力。流动而不成为,脑袋里有想法,不去评判对还是错,只需知道:哦,有这个想法。然后就让他慢慢的流走。每当脑袋里有乱七八糟的想法,我就想起这句话,尽量做到不评判。感觉现在脑子里清静多了,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重要的上面。流动而不成为。
8月31日 20:40
dalialu
61 赞
60分妈妈 对我触动很大 在孩子还很小时 我是一个过于紧张的妈妈 对除了孩子以外的所有人都很严苛 质疑医生 质疑所有其它人给我的养育建议 只坚信我从书上看到的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我不认为自己能做到完美 那是因为我无法知道所有正确的养育知识 但我已经知道的 都要求自己百分百做到但这其实也很难 且不说现实的很多无奈 单是我自己的情绪和精力 都没法让我时时做一个高分妈妈60分妈妈这个说法 让我彻底放下了心结 对自己宽容 才能对孩子宽容 对自己抱持 才能对孩子抱持 自己做一个60分的妈妈 孩子做一个60分的孩子 就已经很棒了
8月31日 18:30
唐古特大王
55 赞
在与别人的相处中我总是害怕别人会生气,担心别人会因为我的笨拙而不满。但反过来想一想,我在和别人相处过程试图构建的这种讨好关系是不是也反映了我希望被别人讨好的特性,从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过要是我做得很优秀父母就会很光荣,而我也为此努力,可见我是依赖外部评价系统过活的。于是我的很多行为动作都是以讨好照顾父母或者别人的感受为先驱。但由于自己也是自恋的,也是希望得到被讨好,所以不自觉的在构建关系的过程中想用谄媚的姿态让别人觉得我是好的,然后对方也会因此对我好。由此我忽略了一个点,从今天的问答可以知道,我是可以生气的,我是可以有自己的诉求的,重视自己的感受,建立起平等健康的关系才是我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的墓志铭可能得改一下了:这个人,他曾经自在的活过
8月31日 18:21
桑尼
49 赞
看到这么多留言中诉说原生家庭的控制欲的强势和非控制下的软弱。原来我不是少数的。在关系中,我也不敢跟别人深入关系。要么是因为我自卑,配不上别人做朋友;要么在关系中别人让我生气。因此总把自己限定在孤独的焦虑中。不急,慢慢来!
8月31日 19:05
蜕变的蝴蝶(HGH)
40 赞
尽管我年龄到了不惑之年,不放弃活出自我。跟随武老师的课,慢慢来!慢慢来!
8月31日 18:37
Linda Lin
39 赞
今天在整理专栏笔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自己的判断力比较弱——别人说什么都会觉得有道理。而且缺少学以致用的能力,进而我就攻击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真是愚钝,本身在不断学习却没有什么长进!结果今天老师开篇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就是这样遇到问题马上就要寻找解决办法,确实有些急躁!就像读武老师的书《梦知道答案》之前以为读完这本书就应该会解梦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种心理的本质应该也是自恋吧,以为自己很聪明强大。不过,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幻想状态,还是很有收获的。我开始记录自己的梦,开始尝试觉知自己,开始通过别人的行为关注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开始关注自己的各种关系。今天发生一件让我触动很大的事。中午开会,一个93年的同事迟到了。她竟然一边跑跳着一边用嘴发出嘟嘟声就跑进了会议室,结果大家都笑了。本来影响不太好的事被她毫无意识轻松又自然地化解了。我当时就设想如果是我会怎样处理,肯定很死板地道歉!相比她而言,我太不灵活了!我发现自我的一大部分是被隐藏和僵化了!我得找回我自己!当然是慢慢来……
8月31日 20:06
莫小言
31 赞
自己每天睡眠时间充足,晚上8小时,午睡2小时,可是每天还是浑浑噩噩,我知道问题出在自己的心里方面。然后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会每天困呢?因为焦虑?为什么焦虑呢?因为赋予自己的压力大,渴望优秀,不甘落后。可是源自老师第一周所说的为了维持自恋感不被破坏,不愿意开始。看着办公室室里打游戏的同学感到他们怎么可以浪费时间?看到自己又忍不住吃了零食而责怪自己没毅力。所以压力与无法开始的冲突导致身体没有精神。而压力源自哪里呢?源自从小妈妈对我的要求,好好学习,直到现在,我25,我妈对我的要求还是好好学习。在武老师的课程后开始慢慢聆听自己的内心,可是这种压力还在,焦虑还在,我知道我应该做的事慢慢来,不能急,放轻松。
8月31日 18:32
吴旻恩
25 赞
伤害是无法避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自我的力量和自我的组织力迅速的调整好自己。 我的原生家庭是很复杂的,我是被抱养的,我的养父母后来又生了一个弟弟。我的养母一定是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自己亲生的孩子身上,而我则一直在渴望爱缺乏爱的环境下长大。我现在的人际关系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看上去我有很多女闺蜜,她们在金钱上也从来不跟我计较,但是她们老是说为我好,其实她对我挺好的一类话,我真的是浑身觉得不舒服,于是就和其中三个对我很好的女闺蜜断交了,和闺蜜断交了以后,我一想起就会嚎啕大哭,这样的情绪一直持续了半个月到一个月。 渐渐的我心情平复了以后,我自己会经常思考这件事情,包括其他人也会帮我分析。有的人说她们并没有把我真的当朋友,有的说我们的关系因为金钱导致不平衡,可是我们就这样已经好了十年了。一切可能就从我来了上海以后开始发生改变了,现在想来主要还是我变了,我开始觉知我自己,而她们还一直把我当成原来的我,还和原来一样对我。我想她们是不会看到这个留言的,但是我还是想说,很感谢她们过去十年和我做朋友。未来有机会的话,我们依然是朋友。但是现在我要把朋友放一放,我要寻找我自己,做我自己。只有我做好我自己,我才能和她们重新建立新的友谊
8月31日 20:34
纳塔梨
24 赞
按温尼科特的理论,只吃过奶瓶的孩子,他们错过了对母亲的乳房攻击(撕扯乳头,咬)后再保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母亲是真实的,并且不是报复性的,在不报复的母亲怀中,他们看到了真实的世界,也看到了真实的自己。我的孩子刚一星期多的时候,第一次用奶瓶喂过她,她那么小,但眼神中都是戏,里面有困惑不安,好像说,难道你不爱我了吗?直到我母乳又喂了次,她才带着特有的贱贱的小表情,安然睡了……
8月31日 18:51
Bruce
22 赞
自己似乎过于功利和焦虑,学习专栏上的内容,刷认知,遇到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希望老师能给出解决方案。没有给自己的认知留出空间,让独属于自己的答案顺其自然地生长。一味焦虑地赶路不如适时地停下来想一想看一看。
8月31日 19:04
三小毛
22 赞
我有一个很喜欢玩游戏的室友,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就剩玩游戏的那种。在与他相处的时候,时常觉得很不舒服,心理总是会去评判他懒惰、堕落,也会不自觉地感到厌烦。因为他沉迷游戏,我们之间也几乎没有交流。从这周关系的角度来看,其实我是将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了他的身上。从童年经历来看,这应该和我父母从小对我严格要求有关。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小时候因为学不会拼音被父母打了一顿。觉知到这个心理后,我觉得我得让自己学会放松。
8月31日 18:27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21 赞
今天我的留言被老师精选出来解答,太高兴了。谢谢老师! 老师每一期内容我都是准点必读,一字不差的阅读,每次读完后,总是要结合自身经历去思考,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感悟?有什么启发?有什么体验?有什么知觉?有时会突然惊讶,原来是这样啊!难怪会出现这种感觉!我不能这样!我应该这样!等等。 老师的文章有些看不太明白的地方,我一有空反复读,有时还会倒过来读,每次读的感觉竟然会不一样,产生的惊讶感太兴奋了,难以言表,我想应该是突然认清了自己,找到了自己,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吧!
8月31日 18:34
慢魚
19 赞
老师说的对,“这样提问的用户,无形中可能是期待自己无所不能的,至少是不愿意承受“某一个时间段内是没有解决方案”的无能感”。摸摸内心,的确对自己有无所不能的期待,希望自己是问题解决的最后一道防线。想到跟上级报告或平行单位合作,其实也很忌讳只提问题不给建议、而较好的作法是提出两个以上的建议给对方选。我想这也是老师所提的“空间”。
8月31日 18:22
茶小茶
18 赞
只是看到了这期课题的标题,就已经想举双手赞同,而听完老师的课,更是觉得生活中确实处处有共鸣。伤口又怎么样?是光透进来的地方。我越来越发现,越是不着急,生活越会出现惊喜反馈给我。我记得之前自己的留言总是在问老师该怎么办?最近我的留言都是自己对自己的总结与分析,可以找回自己的感觉真的很舒服!并且我还要把这种找到自我的感觉用在关系中。
8月31日 19:05
荧大大
17 赞
感觉自己以前是带有一股压抑的冷风气场,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这大概是早期客体关系的影响,父亲属于严重控制+暴力型,母亲温和,父母常吵架,小时候没有一个抱持性环境,说错一句话或犯点小错,常常被打,从小到大感觉都在用超我压抑本我。到现在跟父母都没能建立一种深度的亲密关系,彼此都是很少情感交流,不擅言表爱意,所以我跟外人建立关系都只是浅关系,这大概就是害怕深入的未知感。学习了伍老师课后,内心竟慢慢发生变化,也可以试着跟人正面对眼交流,没有逃避和抗拒...一切都在生变化,觉知是让伤口流出瘀血的地方。
8月31日 20:38
昕昕
17 赞
攻击自己的追求者是最不容易有代价的,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暗暗窃笑,我们确实是这样啊!我就有这样的经历,开始那个男孩子追我的时候,我就很享受他服从于我,他也在我面前说尽好话,表现得很殷勤,在一起之后变成我反被人家控制,变成我什么都听他的,他还是不满意,时常对我发脾气,分手了,现在我找的男朋友会说赞美我的话,但是不会献殷勤,也不是很浪漫,但是跟他在一起很舒服,很踏实,可以做自己也变得越来越自信,敢于追求想要的,也有不坚强的时候,但是内心知道我想实现活在这个世上的价值,我们准备结婚了,想分享给那位提问题的女生
8月31日 19:39
甜小腻
17 赞
看了这周的课,明确的认识到,我的潜意识在人群中积极的寻找和建立“关系”来帮我疗愈。一开始,建立起来的是“另一个我”,然后,建立起来了“安全岛”,现在,建立了“爱和被爱”。“另一个我”和我生命共担,“安全岛”无论什么情况都稳稳的存在着,而现在的“爱和被爱”,简直让我幸福,像姐姐甚至是母亲的宠爱和包容。在我坚定的开始自己的人生后,“命”开始变的好起来,因为遇到和选择了上述的闺蜜,或许我也在积极的自救。在与“爱”相处的时候,我的确会退行,在她第一时间没有附和我的时候,我立刻就会委屈,反驳,爆炸,她都能很好的接下来,对我说,你真是不容易,你辛苦了。我也会时常展现出“恶毒”和攻击,她会宽慰我,也会帮我使劲儿的骂对方。我整个人都好了,充满了能量。这些选择,这些美妙的关系,这一切都清晰了起来。
8月31日 18:15
改变是痛苦,不改变是受苦
16 赞
以前误以为学习心理学可以是专门“识人”的,现在慢慢发现学习心理学最主要的是认清你自己。没学习心理学,和学心理学就像两个人眼镜都可以看到自己。而学习了心理学的就像戴了眼镜可以更清晰的看懂自己。
8月31日 19:00
第十天
15 赞
急于改变我忽然发现我们急于改变,本身也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我们从小到大总是想着马上能够改变。但是往往的结果是马上不能改变,然后就形成了这种,循环,或者说轮回。想要去改变,却又无法马上改变,然后就不断的想要改变,改变不了,想要改变,改变不了。然后就不断的焦虑。其实我们最应该改变的是改变这种行为模式,改变这种思考模式。任何改变,都是需要时间的,即便是一个再小的改变。有时候甚至是越是小的改变,也需要时间。尤其是那些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我们的思考习惯,我们的行为习惯。总之我们是需要用时间来换改变。这本身就是一个交换,没有时间有没有改变。
8月31日 18:55
梁东杰
14 赞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我好像把自己对于成长的焦虑投射到了女朋友的身上,总是觉得他不上进,不看书,不学习,其实这很可能因为自己以前就是这样的人,我不想面对自己的这份焦虑,于是就把焦虑甩给她~
8月31日 19:30
如是
13 赞
前排沙发……谢谢老师,读了老师的专栏接近两个来月,周围的同学都说我变得好开朗٩꒰。••。꒱۶
8月31日 18:22
春暖花开
12 赞
学习武老师心理学的课程,发现了自己在这么多年生活中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都让武老师的心理学讲清楚了,心理有一种敞亮的感觉。特别是有一种多年心理创伤疗愈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在每天学习武老师心理学课程的时候,简直就是在享受,好像心理在沐浴温暖、阳光、清新。就好像是在每天一点一点的洗刷心理的污垢,心理感觉一天天在轻松愉悦的感觉。谢谢,我真好命—遇见了武老师。
9月1日 9:57
相逢一笑
12 赞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觉察之光没有照进内心,很多人真的就这么江山易改和本性难移中度完自己的一生。可是我们一旦开始觉察、觉醒,改变在已经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