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阳历五月五日或六日,太阳到达黄经45̊̊,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时钟上四点的方向,即东南方,在月明星稀,万里无云的集宁,天象的观测是非常容易的,尤其在5月九日夜晚,明月当空,让身在万里之外的远行人不禁潸然泪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希望身在远方的牵挂之人能够知晓。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只在抬手间,思念之情就可化解,而对于古代来说,鸿雁传书,鱼笺尺素,山长水阔。在这一天,也正是北半球春夏交替的时候,“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立夏,顾名思义,夏天的脚步已经悄然临近了,万物也感受到了阳气的升华,纷纷冒头来沐浴夏日的温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假在这里是大的意思,就是说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春天播种的植物都开始长大。古人认为春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合同,草木萌动。夏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礼记》中讲:“养之,长之,假之,仁也。”即是说此时天地之气相交,在夏季宽厚地纵容万物生长,是天地之间最为仁慈悲悯的季节。
虽说立夏,但此时的中华大地,却基本上春夏“划江而治”,大体仅有武夷山以南的地区才是真正意义的“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风光了,其他地区,春正享受着最后一点它的青春,这个舞台他还不想谢幕。在气象学上,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0℃,才算是真正意义的夏季,相比于严谨的自然科学标准,古人对于夏的定义就更加具体形象了,“樱桃红熟,百花凋谢”,夏日就来临了。“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看来还是花果的标准更为诗意和富有美感。
《礼记.月令》中将立夏的物候分为三个:“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蝼蝈,有说是蛙的,也有说是鼠,总之,在立夏这几天,动物的鸣叫已经在催促着人们,减衣出行了,而不久之后的蚯蚓也不甘寂寞,纷纷从土里爬出来,呼吸新鲜空气。王瓜,葫芦科植物,此时,王瓜的藤蔓开始迅速攀爬生长,逐渐占据房屋的各个角落,仿佛在给人们给即将到来的盛夏提供遮阴避凉的场所。立夏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生物们似乎捕捉到了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开始顺应天时,用自己的本能告诉人们,立夏节气到了。
庭深幽幽问花落,绿意浓浓看天涯。春争日,夏争时。此时,夏收作物都已经进入了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已经是嫩绿无比了,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已经进入了大忙时节,人们感受着先辈们传授给他们的农时经验,辛勤打理着茁壮成长的小家伙。而正式因为春夏之交,立夏的重要性在古代就显得尤为重要,据记载,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都城南郊举行祭祀典礼,在这个期间,封赏诸侯百官,乐师伴奏礼乐,太尉举荐贤良之人,并指令司徒等官员去各地勉励农人们抓紧耕作,这种天子迎夏的习俗,充分显示了当时人们对于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景。夏季,万物生长,农作物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段,在地理学上,中国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也就是说这两个最极致最豪放的特点叠加在夏天,给了这些小家伙们生长的舒适环境。可是,这两种最敏感的天气要素要是叠加的不好,过量以及少量,都会酿成灾害,因此我们国家特别希望风调雨顺,对于天气以及天象的观察,在古代就有很大的比重,包括我们如今的天气预报,都是体现中国人顺天应时的哲学理念。
在立夏时,民间最经典的食俗,应该就是吃“立夏蛋”了,立夏节气一过,天气逐渐转暖,并有炎热之感渐渐传来,许多人会有身体疲惫,食欲减退的现象,这被称为“疰夏”。古人认为,立夏日吃鸡蛋,能环节疰夏的症状,因为蛋形如心,即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还有例如吃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因此认为吃豌豆能明目安神,这些美好的寄寓,都体现了人们对于无病无灾的平安健康美好愿景的殷殷期盼,而这些在古代都是遥不可及的。同样,还有在立夏日饮新茶的习俗,民谚“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因此家家户户都会在这天带上烘焙好的新茶,冲泡成一大壶凉茶,再欢聚一堂共饮,称之为“七家茶”,感受合家欢乐的欣喜,寄托着古人对于团圆的深刻怀念。后来人们将剩下的茶水和立夏蛋加入香料炖煮,就产生了我们今天一道著名小吃,茶叶蛋。
除了吃以外,最有意思的习俗可以说是立夏称人的习俗了,这个习俗由来已久,而且在这个习俗的背后,还有着一个故事。相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遂感念蜀国恩德,保证永不再叛。诸葛亮这个时候叮嘱孟获,每年必须来看蜀主一次,而孟获闻言,当即就去看望,对后主敦实憨厚,玩世不恭的样子有了很深的记忆,而这一天刚好是立夏,孟获对后主说以后每年都会来看他,并且带南蛮的特产请后主品尝,后主对这个爽直魁梧的南蛮子很是喜欢,当即就赏赐了很多财物。后来晋武帝重用邓艾,偷渡阴平,直取蜀汉,刘禅被俘虏。孟获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领兵前去洛阳,要见后主刘禅,见到刘禅以后,每次都要给他称体重,以查验司马炎是否亏待刘禅,晋武帝不愿意招惹这个南蛮子,就在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粥给阿斗吃,因此有了这个立夏称人的习俗。而这个习俗的背后,是人心。在人民的内心世界里,阿斗虽然昏庸,但是心地善良,因此有孟获的保护,自然福寿双全,人们也希望有人可以为他们伸张正义,给他们带来好运。
从立夏道立秋前,被称为夏三月,包括小满芒种等六个节气,其中立夏和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也被称为孟夏,即夏之初的意思,四季当中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心又为阳脏而主阳气,加上气候逐渐炎热,汗液外泄,极易耗损心气,所以立夏养生以养心为主。《黄帝内经》中言: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即立夏以后气候变化无常,应晚睡早起,适应阴阳变化。
南宋陆游在《立夏》中曰: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诗人的闲散生活在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三国曹丕曾写过《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是指夏日里把瓜、李浮沉在凉水中,消凉爽口,类似现在雪糕的功效,可见古人的智慧。而长卿在诗《立夏》中尽显这个时令节气的风俗景致,“南疆日长北国春,蝼蛄聒噪王瓜茵。新尝九荤十三素,谁家村西不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