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希望生活可以适时给我一巴掌,用以让我以后的路好走一些,用以告诫我不要执着于看似美好的回忆而对眼前的渐行渐远感伤不已。
顾城的一首小诗有几句是这样写的“去看山里的水,说了第一句话,经过许多日子,我们并不认识。”这时很多人就很不理解,玩在一起,谈在一起,一起经过了那么多时间经历了那么多事情,然后发现双方都不认识,这不是很尴尬的事情吗?可是,如果换个角度呢?先是玩在一起,聊天在一起,然后分开,隔了许多日子,再次相聚发现,其实我们都已经生疏了太多,甚至最初熟悉的感觉也成了陪衬。这样会不会好接受一些呢?
他是我的初中同学,第一次排位按身高,意料之中他坐在我后面。“嘿!你好啊,多多关照”,一口标准普通话的阳光大男孩,在我们那个几乎连老师都喷家乡话的小县城里,他给我的感觉就是“so cool”“嗯”我用淡淡的笑容掩盖了心中所有的疑惑,激动,更多的大概还是兴奋吧,在那个男女生还没太玩得开的时代里,这一声招呼让我感到我们正带领着万千同学相信时期新文化前进了一大步。
竞选课代表时,他以英语成绩全班第一的成绩毫无疑问地担任起了英语课代表这个职位。可这工作并不是好当的,帮老师收发作业,批改简单的题目,他忙不过来时总喜欢喊我帮忙,查个作业,改个选择题,一来二去也算熟了,也敢在一起吵吵闹闹开个玩笑了。那时做数学题有的解不出来,也经常前后桌,左右桌商量着一起来做,同窗之情就在每日的欢声笑语、细碎交谈中一点点累积起来。
我知道他个性冷傲,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口中时时带着“我要拯救世界”等等之类的狂妄字眼,自信到极致,考前说“我要考第一”,结果人家用实力还真考了第一,他还是一个敏感的人,你一不小心戳到他痛处了,他也会脸红也会难过掉泪,同时,他还是个暖心的人,班里组织郊游,他会担心我背包太重,和我一起分担,他深沉时堪比智者哲学家,幼稚起来又像个幼儿园还没毕业的小孩子。我自以为很了解他,事实却也如此。我曾经一直以为那时的熟悉感会陪我到高中,到大学,甚至到老。然而,中考那年,我发挥失常,没能考进重点班,他进了,分班隔断了时常交流的我们。分开就分开吧,我们同样可以多联系,没什么大不了的,至少我当时是这样想的,可结果不是这样啊!他在班里压力很大,老师管的也很严,我们虽在一个学校一周也见不到几次。三年,就这样稀稀落落的少了联系,高考前,我们偶然见面,他只是说了句“加油”,我在他的眼神中看不到之前的清澈,更多的是疲倦,“你也是”,我捶他一下,咧嘴笑着。然后,高考我发挥正常,二本院校,他发挥失常,一本院校,轨迹就这样定了。
大一夏天,我们曾经关系好的初中同学约着一起爬山,各个地区各个大学的几个人聚在一处,本以为会有说不尽的话,可到嘴边的却是寥寥几句的近况,再之后就是片刻的冷场。那个时候,我突然心痛,前所未有的慌张。分开了几年的我们因接触的事物、阅历不同,真的谈不到一起了,还是说,当年的友情太纯粹,经不起时间、生活的打磨?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不知道再过五年,十年,我们是不是更疏离,甚至形同陌路,我不想,也不敢去想,我只想抓住那一丝丝曾经的熟悉感,尽力填补陌生感带来的空缺。
故事到了最后,我想:所有的熟悉、陌生,全部都是真实存在的。你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你们会变得无话不说,同样,你们阅历不同,生活轨迹不同,亦或是时间的远离,这些都是陌生感袭来的契机。我们曾经熟悉过,我们后来变得陌生之至。大概,他们就是我想说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吧!我们的个性都没变,变得是心情心境及被时光打磨后的成熟、坚韧。我不渴望什么,只是希望我能坦然接受生活带给我的这些变化,或许,这些就是成长必经的一部分。
直到现在,我不知道他曾经到底在我生活中或者生命中扮演过朋友或是什么角色。但我依然会说:我了解他,只是不再懂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