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生日,浪了一天后晚上花两个小时在简书上写下第一篇文章。此刻已是大四最后一年,身边的同学徘徊在“读研、工作、出国”的单项选择中犹豫不决,告别灯红酒绿的五道口每个人都在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自己算是比较“幸运”的一波,拿着保研到南开的OFFER,去RBC文艺电台和旅游规划公司里实习,省去了大四下的一些焦虑烦恼。所以,22岁的我此刻在想什么?
一、学习
大学之前学习意味着考试排名和名校,大学之后学习变为考试周的几天里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的背书刷题,为了“学习”而向大脑中生硬地“填塞”知识,时效一过,只记得九年一毛。
有两件事情改变了我对“学习”的理解。大三时《生态旅游导论》课上年近半百的老师聊起植物一时兴起,饱满激情抑扬顿挫地给大家朗诵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植物名的一段落,全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今年寒假和老爸自驾游,在车上老爸教弟弟“黔”这个简称时,即兴背出来文言文《黔驴技穷》中的段落,我一瞬间惊讶不已,心里暗想自己这么多年语文课代表都白当了。
当你热爱你所学习的东西时,理解和记忆只是不由自主的一个过程,而学得知识过程中的乐趣无法言悦。我们学习知识,思考学习的过程,审视我们学习的知识,不是说这些知识能够带给我们多少利益,而是当我们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这些知识让我们面对事情背后的真相时,可以更坦然,更笃定。然而,根据二八定理,我们当中只有20%的人掌握了好好学习的方法,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两大资源不断地积累知识并且在现实中快速迭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应用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多元化地看清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几米曾在《地下铁》中写道“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多年以后再读这句话,感触颇深,比起童话迷宫里没有尽头和边界的世界,现实中不安现状的我们,多多少少抱有一份“看清这个世界,然后去爱她”的英雄主义。当你22岁的时候,acknowledge it, understand it,appreciate it.
二、独立
22岁意味着你可以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生活独立,脱离父母老师的安排开始独立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经历过保研的种种不定和实习求职时候的纷繁选择,我意识到面对徘徊不定时懂得欲选择必须放弃后能接受。能够独立判断做出选择从来不是易事,但这是你步入成年独立成长的标志之一。
想想每次离家独自一人踏上北上的火车,一瞬间变得独立坚强起来。自己已经慢慢学习一个人的相处模式,大学里的“独立之精神”开始慢慢生根发芽,一个人去食堂吃早饭,一个人去购物中心逛街,一个人去图书馆上自习,一个人去咖啡馆喝咖啡,一个人拎着行李箱天南海北参加面试。我们慢慢学会看淡别人的观点,渐渐束缚绑架在自己身上的朋友圈关系,开始关注自己,抽丝剥茧般地审视自己,也许这过程中会时不时碰撞出矛盾,击碎自己自以为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但遍体鳞伤后会重塑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思想。
三、时代与个体
谈这一点是最近深感互联网下个体快速英雄超级IP的快速崛起,网红时代,爆款时代,细分领域里顶尖的人逐渐用自己独特的认知带领着新的消费方式,“为知识付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共识,通过自己积累以教为学分享知识和技能,影响一小波人逐渐积累达到临界点时爆发惊人威力,变现或者影响更多的人。互联网实现了很多“不可能”,日日夜夜更新变化太快中我们怎么抓到一根定海神针?认知。成甲(直系学长,《好好知识: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常常提起这个词,只有具备认知优势的人才能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赶得上最后一波红利。
北上广是中国人才密集度最高的地方,这里有很多机会,但年轻的时候不要那么在乎机会,因为你眼前这些眼花缭乱的绝大部分都是平庸的机会。我们更需关注的,是自我认知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在细分领域里把努力发挥到极致,耐心等待更为优质的机会,那时就是应验“机会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时候了。
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但愿种下的花都有所得,盛开的果也有所分享,保持热情,保持善良,做可爱人,行可爱事。
You live but once,you might as well be amusing.22岁,依旧直到而行,在这个城市的小酒吧里等待彩虹般的人敲门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