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出电影院后,我第一时间询问了他对此片最大的触动之处。
他马上提到了应试教育的诟病和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然后就此发表了大约五分钟的感慨。
我在聆听他表达的过程中,会点头表示赞同,也会随之陷入更深的思考。
待他说完,他问我的触动在哪里?
我没急着回答,却问他,觉得上周看的《看不见的客人》和《天才枪手》有什么不同?
他想了想后回答:
“虽然都是情节紧凑不拖沓的好电影,但是创作风格和想表达的东西完全不一样。”
“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关联的两部电影。”
他又特意补充了一句。
“我倒觉得这两部电影有一个共通之处。”
我笑着看他满脸疑惑的样子。
《看不见的客人》里,对于故事开头那场车祸引发的毁尸灭迹事件,第一次是以劳拉引导作案的角度去叙述的。在观看时,我和身边两位同性友人就深刻地觉得这女人为什么要把事情越整越严重,当时真心不觉得她英明神武,或者她有多么沉着冷静不慌张,我们的共同想法就是:这女人在作大死。
虽然后来事实证明,作大死的是男主。但并不影响我根深蒂固的观点:
从一开始,始作俑者就选择错了处理方法,导致后来一错再错,让错误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
此间劳拉喊了停,她选择终止错误。即使换来惨死的结局,在我看来这是她的自我救赎,亦是她从心的选择。
而男主的每一次选择永远是出于对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止境地牺牲掉他人性命,甚至是一个死人的名誉。
最后的王牌女律师给了他致命一击,而相信这位女律师也是他的选择。
棋输一招便万劫不复,这便是恶人的恶报,所以我并不相信作恶之人在每个午夜都能睡得安稳。
其实任何时候都可以喊停,选择在你。
——————————
说回《天才枪手》。
Lynn发现了学校的不公,于是利用天马行空的作弊方法大肆捞金。
这一段起初看的人非常过瘾,但电影结束后却让我久久无法释怀。
方才他提到应试教育的诟病,而我却想到,倘若不是这样的考试,寒门子弟如何去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站上同一个平台,其实这话我说的都有些心虚,因为即便穷学霸们考了再多满分也不见得真能跟富二代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抢资源,顶多是被富二代们高看一眼而已。
Lynn最初的作案动机是气不过父亲瞒着她多付的那些赞助费,以及学校补课班捞钱等等这些不公平的交易。于是她在富二代们的蛊惑下,捞的更加变本加厉。
她想着这学校这分数左不过是个假的,干脆让它假的更离谱些。她发明的集体作弊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给我们这些看客们一场视觉盛宴。
可她忘了一点,正是考试制度本身才让家境一般的她高出那些人一截,即便这学校分数水分再多,她依然是保送出国留学的唯二人选。
还有一个是Bank。
我挺喜欢这个角色的。永远都在踏踏实实学习,埋头踏平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的坎坷。
哪怕手心常常紧张到淌着汗。
他最难得可贵的一点是对于考试公平性的较真。他觉得那个连ABCD钢琴暗号都背不住的男生向他提出帮忙作弊给他灰色收入的想法简直匪夷所思。
所以他才会去小心翼翼,认认真真的告诉Lynn,
“他在抄你的答案。”
然后还一一去向监考老师和校长报告。
这一幕和Lynn主导考场的出神入化比起来着实是笨拙可爱,可他在守护他耐以生存的考试,他认为神圣的考试,同样也是让他可以跃入龙门的唯一途径。
他在守护它的公平,我相信他是因为不愿看到一直敬重的对手lynn被这种舞弊的不公所侵犯,才去举报的,他是想保护她,却不想撞破了她的财路。
而后来,她的财路却也生生断了他的求学之路。
何其唏嘘。
他们之间的最后一句对话是,Lynn回头笑着看向他说:“一切的选择在于我。”
重新说回选择,如果Lynn一开始心无旁骛继续努力学习,分数会给她的下一步未来一个满意的答卷。相信Bank也会,不是吗。
当你怀疑一个制度的时候,你却选择与之同流合污,发着一样的财,然后说服自己问心无愧,午夜梦回,问问你自己,真的就无愧吗。
科举制度始于隋,考出文才无数;张继落榜亦有名篇留世。
当今高考虽说早已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成功想赚钱还有更多门路可走,但依旧是大山里的寒门子弟走向新世界最有力的跳板。
你们,是不是更应该去维护它的公正。
故事的最后,Bank的心境与处境都发生了质的改变,看似再难回头。
此刻Lynn却选择自首,来终结这一切错误。
不知看到最后的你是遗憾还是欣慰。
我想Lynn给bank最后留下的这句话,其实是想告诉他,
选择永远在我,也在你。
在任何时候,戏外的我们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