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人谈话聊天时候,有个特点,很喜欢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索。
也因此,曾经把无数的天都聊死。
昨天下午,在玛雅历的分享群里面,小花说,我希望父母能尊重我的想法,一些他们文化背景不太能理解的事情能给予支持的空间。
我当时看到了以后,直接回复了一句,你不能要求别人做她们不会做的事情。
其实我这句话说的很直接,因为我并不觉得你可以要求别人做他们不会的事情,即便是父母也是如此。
可是当时的群主科科回复说,其实,我和父母都希望得到彼此的支持。
然后小花,在后面慢慢的说,可能我做了很多事情,爸妈没有看见,爸妈做了很多事情,我没有看见。
两代人之间能够做到可以相互理解,其实事情就算是解决了。
我和科科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其实暴露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待角度和层面完全不同。
我切入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倾向于对待提问者。在要求其他人如何做的事情上,首先要考虑的是,你的要求是不是超出对方的承受范围。
拿我自己为例,我跟爸妈的关系有过很紧绷的时候,我一直希望她们理解我支持我。为此,我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讲道理,摆事实,抗争等等。但是到最后,我发现,两代人其实就是两代人,你没有办法要求另一个人理解和支持你,你也没有办法要求他们做他们不会做的事情,比如你想要的你喜欢的方式的尊重和支持。所以我最后选择的方法是,我只提出父母可以达到的要求,在生活习惯层面,努力沟通,其他层面,保持距离。
但这仅仅是这个问题我的处理办法和解决办法。
而群主科科的方式,其实她是从关系层面上去处理了这个问题。
小花需要的,可能仅仅是看见,看见自己的想要被理解和支持的心,而科科的方法,是提醒小花,其实父母也有跟她相同的需求。
我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元的,我仅仅从问题本身出发。而科科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二元的,从一定程度上,她是从关系的层面出发。
所以她这种方式,更容易解决问题。
在和朋友聊天沟通的时候,其实我的沟通方式也是一元的,都是有问题解决问题,更倾向于在问题本身去扩展延伸处理。
很少去考虑问题产生的成因,背景,或者把整个问题放在关系层面去沟通和处理。
其实每个人都很难改变,所以有些时候,我即便出于好心,但是直接指出我认为的问题所在,其实可能是对问题提出者的一种冒犯,因为她能提出这个问题,必定有她自己的思索和考量,我不应该完全用我思维模式或者经历去套用她的问题。
把问题放入关系层面中,向更高的层面探索问题,可能是更好的对待自己和他人问题的解决方式。
这件事情,让我去反思,在人际沟通问题上,我是不是还有更多的进步空间。
我是不是应该更多的去用关系的视角来处理人际沟通的问题?
我想,这可能是我下个阶段要学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