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无论是写或者不写的人,他们对于写作者有很多的评价,比如:写作的人都有一颗孤独的灵魂;写作的人有一颗敏感的心;写作是忧伤的抒怀;写作也是苦恼的释放。而我,便是那个怀揣着孤独,正在慢慢走的写作人。时光如梭,从开始到今天已经九个月有余了,而我也刚好,今天在简书写到第二百篇。因为做不到每天都写出一篇,与日更的作者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我也写了四十万字。
这个数字,决定是超过我从读书开始写作文的所有总和了。也许数字只是一个维度,坚持才是可贵的,因为热爱,才在孤独前行的路上无怨无悔,依然充满力量。从而我爱这个美好的自己。
自恋吗?也许。但,作为对自己的鼓励,有什么不好呢?
上周我翻译了一篇《纽约客》里的文章,是一篇小说,《尽在不言中》(意译),它带有一点点自传的成份,是作家“我”的一段成长历史。这里顺便提一下,成为作家,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我们只需要一点天赋,很多热爱,更多的是通过专业学习,掌握了写作技巧后,坚持不懈地练习,写出来,写下去。文章里面作者有这样两个观点,我十分感慨,也有一些感动。
...which is: Yes, you can say whether people have published books. But you don’t get to say whether they’re writers. Some of them are probably working on books now that they’ll eventually finish and sell; some of them probably haven’t written fiction for years and might never again. But the way they inhabit the world, the way they observe it—of course they’re writers.(原文)
是的,你可以按照是否出书来看,但你不能只据此就说他们是不是作家。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正在写书,他们将来最终也会完成并出版;还有一些或许他们几年都没有写小说,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写了,但是从他们和这个世界相处的固有方式,和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来看——他们当然是作家。(中文是我的翻译)
写作差不多半年的时候,有朋友问我,现在在做什么工作。我微笑地告诉他,我是一个作家。朋友一下子有些诧异,但很快,他就报以真诚的赞美和鼓励。其实我已经不太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和看法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而且我也学会了给自己鼓励,给自己前行的力量。有不多的一些读者,几乎是从我开始写就一直陪伴我至今,不离不弃,每每想到,就如寒冬里的暖流。我没有理由更不舍放弃,时常内心涌出强烈的激情,鞭策自己认真写下去,努力去写好每一篇文章。
我当然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更多的点赞,但是无论有或者没有,都无法左右我的内心,就如我之前的文章《我像阿甘跑步一样写作》,如果我有一天不写了,就是我单纯地不想写了,我不会因为无人阅读点赞就放弃。世俗的看法里,这很傻气,不过这就是我。
我的译文《尽在不言中》里的“我”,从二十五岁时在写作研究生班练习写作,到四十多岁,出版了七本小说,依然是“睡衣晚会风格”(注:多半是孩童时期放松的夜间谈天会,真诚坦直)的女性文学,虽然男性读者很少,她却没有想过要迎合或改变。这也是我很欣赏的,就如我知道,我的文章绝对吸引不了那些滚滚人潮中想要赚大钱、求秘笈、想成功、要干货,还有各种希望速成、找捷径的人的眼球,但我也不想去学这种套路。
所以就注定我是孤独的,但孤独是一种常态。我只想和自己、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谈关于思考、关于生命的看法,分享一些快乐和有益的经验。有了经历也不好为人师惹人厌,有钱不趾高气扬、出言不逊;没钱也不吐槽抱怨、满纸戾气。能写就好好写,不能写就不写,还无法如行云流水般恣意潇洒,就一撇一捺、一步一练,不急不燥,进一寸就感知进一寸的欢喜。这就是为什么我写到今天,仍然激情满满,孤独前行着。
我愿意有一个有趣的灵魂,生活里几乎所有人,不管贫富美丑,最终都会败给岁月,只有有趣和滋养的灵魂永远不会败岁月。所以经常写作,可以滋养自己的灵魂,对于喜爱写作的人,写作就是丰富和愉悦生活。思想无疆界,自由不禁锢,这种美好,只有写的时候才能体会到。
“Are you a good writer?” the man asked.
I laughed. “That’s a totally subjective question.”
“Do you think you’re a good writer? Would you enjoy your work if someone else had written it?”
“Yes,” I said. “I would.”
“That’s important. Hold onto it..."(原文)
“你是个优秀作者吗?”这男人问我。
我笑了:“这完全是个很主观的问题。”
“你认为自己是个优秀的作者吗?你会不会很欣赏自己写的作品,哪怕别人已经写过类似的?”
“是的,”我说,“我会欣赏。”
“这很重要,一定要保留这一点......”(我的翻译)(注:这个男人在小说里是一个比“我”年长十多岁的学长,已经出了不少书,名校当教授。文中受邀回母校给学弟学妹们演讲。与“我”偶遇,“我”是唯一没有喝酒的,所以开车送他回酒店。)
读/译到这里,我会心一笑,原来她文中的“我”和我一样孤芳自赏啊,读者和作者共鸣是很美好的事情。有人说,觉得自己的文章写得不好,一写完就不想再读了。我则相反,每篇文章,都是我的孩子,哪怕是丑小鸭,我也爱。常常拿来重新读一读,有时又会萌生出新的想法,有时会想到去阅读另一本书,或者某些段落还可以尝试改一下。这也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
所以我很感激,这么适时地让我遇到《纽约客》里的这篇小说,虽然我自己还没有开始写。曾经写过一篇七八千字的短篇故事,但并不成功,将来还会尝试。作者(写作者)的思想和感悟有时是相似的,而且都是不分国界的。这位美国女作家也给我树立了榜样,同时她的文章是多么励志,她鼓励了许许多多像我这样的写作者继续前行,哪怕一路孤独,一路无人喝彩。
这两天读到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里的一段话:“最高的文学是不求人解的,老子所谓“知我者稀,斯我贵矣。”孔子说:“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总之,文学的境界是面对有人,但面对无人是最自然的境界。”大师的话,是最好的指引。所以,只管认真地好好写,无怨无悔,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