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开,关于教育的所有话题都是最热的热点。其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提出关于给小学生家长减负的提案,引起家长的热议。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作业真的很多形式主义吗?
真的是需要家长陪同甚至是代替才能完成吗?
这些作业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
又都是谁布置的?
为什么要布置呢?
01 家 长
我身边所有有孩子的朋友,除了孩子还小的,还没有体验到家长这两个字的分量。其他的,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没有一个没接受过孩子作业的考(折)验(磨),提起作业来,个个都有一肚子的话。
家长们看到的、接触到的事实是:
现在的老师经常会布置各种各样的作业,这些作业包括但不限于:
照片、音频、视频、手抄报、PPT、艺术作品、手工制作、科技作品、各科学具、思维导图、观看各类讲座、观后感、读后感……
比如:观看《开学第一课》拍照片、写观后感,
比如:各类节假日做手抄报,
比如:有的学科经常布置做思维导图,
比如:学校、幼儿园开展活动,交作品,
比如:班级班会、队会上的交流,要精心准备,
比如:校园广播、电视台作品征集,
这些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相当一部分孩子,根本不能独立完成。
当然也有的家长心大,让孩子独立完成,但是孩子做不好。同样是手抄报,有的作品美轮美奂,赏心悦目,有的作品粗制滥造,只有线条。
一般来说,这些创意作业不打分,不影响学生的学业评比。
但是,如果要展示,肯定要挑优秀的,如果要表扬,肯定要挑认真的。孩子独立完成的作品,受限于年龄和能力,基本上是选不上的。
现在总是说“减负”,减少机械性、低水平重复性的作业,结果负担更重,做作业的时间更长,大人孩子更疲惫。有时候都耽误了正经作业。
还有给家长布置的作业,投票啊、点赞啊……有时候还总在晚上、上班的时候发通知,一个不留神,根本看不到,耽误了全班的完成率,还要老师单独@自己,挺不好意思的。
苦吗?
苦。
烦吗?
烦。
但是不敢说。
这是家长的感受。
02 老 师
那么,老师呢?
老师可能比家长还惨!
明明没布置作业,只是传达,但是要负责收缴,还要背负误解和指责。
苦啊,
冤啊。
现在对老师的管理越来越严,越来越精细化,除了所教学科的作业,老师根本不敢随便布置任何作业和任务,就连学科作业,也是精心选择,甚至是集体教研过的。
这个部分的作业,基本没有负担。
那些形式不同的作业,都是谁布置的呢?
表面看是老师,是班主任,毕竟老师是班级的管理者,是上传下达的责任人嘛。
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老师布置的,就不是老师的想法,不是老师的本意。
甚至有很多时候,也不是学校布置的。
现在上下都在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乱布置作业,不怕家长有意见吗?家长有意见,就不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了。所以,学校也不会布置这样的作业。
就说每年9月1号开学吧,都要观看《开学第一课》,好的节目,应该看,也值得看。
但是,看了要拍照上交,有的学校还要求写观后感,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还没学认字呢,就要写观后感。
那么,作业是谁布置的呢?
不是老师,不是学校。还能是谁?
上级呗,上级的上级呗。
具体是谁?咱也不知道,咱也说不清,咱也不敢问。
03 原 因
好吧,不是老师,也不是学校,那为什么要布置这些复杂的作业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2个原因:
1.管理越来越细
可能在七八十年代,像我小时候,学校里主要就是教学工作,各种活动很少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老师只要上好课,家长几乎不怎么管孩子的学习,更不用说辅导作业了。
但是现在不行了,除了教学工作,老师相当大的精力在完成各种事务性工作上。
各级、各种会议、讲座、培训、检查、评比要参加,各种报表、资料要整理……
很多部门的工作要配合。消防部门的宣传,安全部门的教育,交通部门的检查,卫生部门的验收,科技部门的活动,环保部门的评比……
这些在过去和学校没什么关系的事情,现在都和学校密切相关。
随之而来的,就是要有学校组织的活动。有活动就有宣传有总结,就要有作品征集,有参与记录,各种资料的上缴保存整理……
每个部门一个活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作业”就多了,可就忙坏了!
在我看来,这是官方的原因。
2.对教育越来越重视
而在老百姓这方面呢?
时代在发展,要求在改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人人关注,人人评论,人人可以提建议和意见。
于是,建议、意见和要求五花八门,越来越多。
要求改变应试教育,提高艺术类学科的教学水平;
要求重视身体素质培养,增加体育课的课时;
要求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多布置一些有创意的、培养能力的作业;
要求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实施快乐教学;
……
对教育的精细化管理,不过是努力满足家长们日益提高的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罢了。
合着,作业越来越复杂,花样百出,其实始作俑者是家长。
是不是觉得有点儿吊诡?
04 利 弊
那么,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有什么利弊呢?
既然是满足家长的要求,为什么家长又承受不住了呢?
1.利
利处很清晰,可以培养孩子全方位的能力:排版、设计、表达、写作、创意、操作设备、解决问题……
2.弊
而弊端也很明显:耗时间、家长累、折腾,
最关键是培养能力不可能立竿见影,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出来的,什么时候能培养出来,也不可预知。
而在孩子的能力没培养出来之前的漫长日子里,这些作业,就成了家长的。
这么看来,这些形式各样的作业,性价比不怎么高,也不确定。
3.问题
最关键的问题是,布置的这些种种形式的作业,课堂上并没教过:
怎么设计小报,从排版到插图到选材;
怎么做ppt,怎么画思维导图,怎么拍照,怎么拍视频、录音频、制作各种手工作品……
老师不教,就布置(准确点说,是传达),孩子不会只好家长做,家长也不会,只好自学,或者给孩子买网课报班学。
可能家长们对这些作业有意见,并不是嫌麻烦嫌累,而是因为“没教”。
但老师也有苦难言啊!
老师的教学都是有大纲有指导有计划的,办小报、做ppt这些课程,不在自己的教学范筹啊!
再退一步,就算老师(主要是班主任)想教,也得有教的时间啊!也得适合学生的年龄啊,有针对性啊!
于是,就产生了现在这样的局面——大家都难。
05 办 法
作为一个普通人,从个人角度出发,我试着提3个办法:
1.家长们认清学习的本质,抓好基础,别乱提意见。
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只能一板一眼地练习获得,机械重复性作业,必不可少,别老想玩花活儿。
2.层层减负,少些形式主义、摊派任务,和不必要的精细化管理。
3.尝试开发更多实用、新颖、有趣的课程,教学生技能和方法,让学生能独立完成。
如是,视野开阔了,能力培养了,效率提高了。
结 语
关于多样化的作业,家长的苦恼,是人人关注的热点,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本人并非官方,更非专家,不过是一家之言,一管之见,和大家探讨交流。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