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唐胞苷
1.
在病房里,我认识了一个高考结束的“准大学生”。
她是江西的,2013年高考结束后,挨过难熬的等待分数和准备录取的阶段,她受到了江西南昌一所本科大学的入取通知书。
她和家人都非常兴奋,且为之骄傲。
大学开学前,她和同学去了香港旅游,回来后,总觉得身体乏累,没有力气。最开始还以为是出去旅游累的,后来发现症状并没有因为在家休息了几天而消失,反倒有些严重的趋势。
全家人这才发觉,这样的浑身乏力不是旅游所致这么简单,随即,家人带她去了当地的医院检查。当医生看到相关的验血报告后,告诉她父母赶紧去大城市的医院医治,不要耽误病情。
后来,她和父母来到上海医治,结果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这真是噩梦般的经历,一个好好的孩子,怎么就出去旅旅游,回来就这样了。她和父母很长一段时间想不通。
她是2013年7月底发病的,我是10月初,相差2个多月,等我认识她的时候,他们一家人的情绪已经相对稳定,在努力接受这一事实。
但是,在我和她们一家人的接触中,我发觉她妈妈不太能接受这一事实,话语中能感受到对于这个病的治疗持悲观的看法,她内心觉着这个病根本治不好。
同时,她妈妈很难忍受病房中的消毒水味道,因此,在医院陪夜和照顾女儿的,都是她爸爸,她妈妈负责“后勤”(医院的饭,长时间吃会没胃口,也没营养,她妈妈每天做些可口的饭菜送到医院)。
因为治疗周期比较长,后续还要静养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她的“大学梦”很难圆。
好在,这个小姑娘知道孰轻孰重,努力在接受这一事实——放弃上大学。
2.
这样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过程中需要看清问题的复杂性,并能分析哪个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哪个是必须舍弃的东西,这个是智慧的选择过程。
我在病房中看到她的时候,她已经不再像发病时候那样乱发脾气,不爱讲话了,而是变成了一个懂事,明事理的好孩子。
她不会任性发脾气,父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批判她和指责她,比如,她喝水少,父母可以严厉督促(化疗期间需要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数以减少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看手机时间长,父母能够看管(住院期间,我们病人还是以休息为主,特别是手机看时间了,在血小板低的时候对眼睛的伤害很大)。
这些父母批判孩子的常事,在外人看来,很正常,但是,现在这个孩子不是以前那个“正常”的孩子了,她是个生病且是得了癌症的孩子,父母的指责和批判在有些父母或外人看来,近乎是不近人情。
潜台词是:孩子生病,父母自责,认为是父母没有给孩子一个好身体;病中的孩子,不能随便批判,哪怕是她真的有错。
自责父母如果遇到一个不懂事,任性,生病的成年子女,这样的“组合”非常不利用身体的恢复。
因为这样的父母会言听计从,不能给孩子明智,亦或智慧的建议和选择;孩子会从内心真正怪罪父母,认为父母是罪人;父母的小心翼翼,使得孩子更加“肆无忌惮”。
在我看来,这样的父母不但不会因为自责使得孩子宽慰,孩子反倒会抓住父母的心里而心生愤怒,这个愤怒不仅针对父母,还会针对自己和他人。
因此,最好的做法是适时地把孩子当成病人,即该批评的时候,父母还是要批评。
3.
但是,有的父母就不是这样,导致生病的女儿任性,乱发脾气。
病房里还有一个生病的“准大学生”。
这个小姑娘是上海人,从小就是爸妈的掌上明珠,更是爸妈为之骄傲的资本。小姑娘在我们血液科被称为“小才女”,绘画、钢琴和学习样样出色,高中学的是德语,高中毕业直升的大学。
她也是在收到入取通知书后,发现生病的,但她的型号有些麻烦,需要长时间医治的急淋型。
在最初的治疗中,她的病情控制得非常好,乐观的一家人不想放弃学业,特别是这个小姑娘,爱学习,这样,她就边上学边治疗。
虽然就读的学校在上海,上学放学比较方便,但课程的安排不会根据她治疗的时间来确定,因此,她的治疗时间不规律,她要等到没课的时候再来入院化疗。
就读大学这段时间,她生病的事情只有班主任知道,因为涉及到报销等事宜,其他同学都不知道,也是她故意隐瞒,这样,她住院期间很少看到有人来看她,同学更没看到过。
住院期间,这个小姑娘喜欢安静,但我们住的病房一般都是7个人的,加上家属,或有探望的人,病房肯定会有声音,有时乱哄哄的,这时,小姑娘就会发脾气,她妈妈没办法,只能和病房里的人用手做“嘘”状。
最初,很多病人都能接受,不敢大声讲话,但时间长了,都受不了,病友们说说笑笑时间过得也快,这样,每次她要是住进来,我们其他病友还要默不作声,死气沉沉的,都对她有意见。
她的父母更是不敢多说话,平时母女之间也很少交流,除非是到了饭点儿,她妈问她吃什么,才会说几句话,她总是听音乐,要么看视频,很少和我们病人,医护人员聊天。
看得出,她父母带着自责愧疚的心里,小心翼翼地照顾着她。
记得有一次,我和她住在一个病房,那天不知她妈说了句什么话,小姑娘气的大哭,并把在打吊针的针头拔掉,气冲冲地走到走廊,大声怪罪她妈,“为什么要生她?”她妈妈只能默默掉眼泪,不敢多说什么,担心自己又说错话,惹她不高兴。
这样的治疗维持了一段时间,病情相对稳定,但好景不长,后来就复发了。
4.
复发后,偶尔会看到她来化疗,看得出她妈妈已经心力交瘁,小姑娘的病情很不稳定,又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医生建议骨髓移植。
后来,我听说她已经在北京做好了骨髓移植,学校这边也为她发起了众筹筹钱,祝福她一切安好。
这里我想说的是,如何做出智慧的选择。
她的选择是读大学,还想着读后出国深造,这应该是她“乐观的偏见”,亦或是父母的乐观所致。
同样是“准大学生”,两人的选择不同,前者选择谨慎看待疾病,身体第一位;后者轻视病情,身体和学业“两手抓”。
这里不是说,读大学一定复发,或不读就不复发,而是选择的智慧,选择就是要付出代价,当选择“两手抓”时,你要知道,人身体的精力是有限的,势必造成身体的压力,可能是潜意识中的累,这也是为什么医生要求我们病人即使在治疗结束,也一定要注意休息(身心放松)的重要原因。
当然,孩子选择的做出肯定与父母有关联,后者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肯定有些问题,以致孩子在成人后还是那样的任性和不懂事,特别是在对待这种疾病的态度上,父母也是轻敌。
5.
有些时候,我们只能有一次选择机会,特别是有些事只给一次机会,把握不住,或选择失误,都要自己承担后果,而后果往往是承担不起的。
成年人的选择是自己阅历和他人建议的综合呈现,阅历是自己对现实状况的判断,他人建议是自己如何吸取的问题。
前者的小姑娘没有执拗于“大学梦”,她能听取他人建议,愿望为他人(父母)着想,也能够面对自己的挫折,这是心智成熟的表现。
后者的小姑娘,虽然是学业上是优秀的,但性格的问题,说的言重些,她的“德”的问题会成为她今后的障碍,需要改变才行。
因此,前者看似的“放弃”,实则在“得到”。
2015年11月底之前,我也在执着于一份稳定的工作,想着一定要找到工作,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体是不允许那样的焦虑和着急,更没意识到,只有身体健康,才是真正的拥有。
现在的我,放弃了继续寻找工作的,因为我知道,只有身体恢复好,有个健康的身体,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而现在的我,在家里读读书,写写字,修养身体的同时,也在收获另一种快乐和充实。
要懂的适时放弃,才能有所得到。
这是《一个“白血”公主的真实故事》系列之二十一:为了活下去,她放弃了读大学。
相关链接:
本节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