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的初春。商山还是春寒料峭,驿站里的旅客天没亮就起来了,纷纷打点行装整理车马,准备早早赶路。
一个面带愁容的中年人也随着大家一起上路了。他就是唐朝的著名诗人温庭筠。关于这次在山中寄宿,早上匆匆赶路的经历他专门写了一首诗《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早晨起来听见车声铃铃,想到自己背井离乡不由悲从心来。驿站的茅屋外面雄鸡报晓,微明的天色中,有一轮残月高高悬挂。走出驿站踏上大路,小溪石板桥的晨霜上已有早行人的足印。曲折的山路上落满了檞树叶,转身远远看见驿站围墙外的枳树花鲜艳耀眼。低头想起昨夜因为思念家乡做的梦,自己在城外那片池塘曲折的堤岸上悠闲散步,野鸭子和各种水鸟在塘中嬉戏玩要。这一回远离家乡不知何时才能再回来。
这一年的温庭筠已是四十八岁。唐代的人均寿命是五十到五十五岁,当时的四十八岁相当于今天的七八十岁,已是人生的晚年。在朝不保夕的年龄还要远赴他乡,遭受旅途的风霜劳顿,其内心的凄凉可想而知。
再回想温庭筠这一生怀才不遇的坎坷遭遇,那种惆怅和唏嘘又有人能体会的到。
温庭筠本是名门之后,祖上曾做过唐朝宰相,后来家道中落。到他父亲那一代已是大不如从前了。温庭筠天赋禀异,文思敏捷,每次参加考试,一首诗或词赋要押八韵,温庭筠双手一交又就吟成一韵,如此反复八次叉手诗赋立就。因此人送外号“温八叉”或“温八吟”。
可是他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徐商任襄阳刺史辟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
《商山早行》就是记录的他从长安到襄阳上任,途经商山夜宿驿站早起赶路的情景。
这首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这两句诗时温庭筠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本来是才高八斗庙堂中的人,可不被重用,在此山野荒郊,踏着山上早行人的足印,是否有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的感慨。
汲汲进取之心该冷却了,恃才傲物的气势也早已颓唐,只剩下孑然孤身顾影自怜了。
自己要走的路,别人都走过。自己想的问题,别人都想过。自己做的事情,别人都做过。
突然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探索的路,是别人走过的老路。你睁着好奇的双眼打量着的这个世界,在别人的眼里早己司空见惯。
心底涌起莫明的失落。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还有更了不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