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自己发起的“21天朋友圈文案写作力践行营”即将结束,说实话,挺不舍的。
每每看见群里伙伴们传来的喜报:越来越清晰方向了,点赞评论多了,询单私聊增加了,因为朋友圈发的文案成交了....
在替他们开心之余,自己内心是觉得挺骄傲的:感觉自己在做的“陪伴践行”这个活动,是有价值的,是能支持妈妈达到增值自我,成功变现的。
这篇文章,估计是本期践行营最后一篇答疑文章了。
01
前天,有位妈妈私聊我,问了一个问题:经过私聊访谈,她收到的“印象标签”的反馈是:“用心的妈妈”、“(某早教产品的)老班主任”、“二胎妈妈”。
这些标签和她所期待的“早教老师”专业人设,并不相符,怎么办?
在我看来,这属于人设标签出现了“阶段性差距与偏差”现象。
说阶段性差距,是因为我认为:想要打造“早教老师”的她,首先是一个妈妈。
当你的潜在用户认为你在妈妈这个“岗位”上用心的时候,表示Ta对你在孩子的养育表现与结果,是认可的。
在我看来,这份没说出口的“认可”,与“专业早教老师”这个人设标签,方向一致且契合的。
打个比喻,你现在在A点,要去到C点,而B点是A与C点之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个里程碑节点,这个时候只需要跨过B点,继续坚定朝着C点出发即可。
说“偏差”,是因为在瞄准的“标的”上,缺乏聚焦。
02
这类问题的调整的方法其实也不复杂,只需要两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并提炼成功标签背后的打造方法。
通过深度沟通,了解一下让对方觉得“用心”的具体原因。即:你发布的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呈现的,或者具体哪个点让对方感觉你是用心的),并提炼成可以复制的方法工具。
第二步,全面深度了解:在潜在用户心目中,你所计划的“人设标签”都用需要达到哪些标准,或者说拥有哪些特质,并将提炼出来的方法应用在这些“人设标签”的打造上,来达到让对方感觉你不仅是个用心“养”、更是个用心“育”,并“育”出专业早教效果的妈妈。
比如,你可以通过以下提问做个简单访谈:
你认为“专业的早教老师”分别有哪些特点?比如,当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时,或者我做了哪些行为,会让你感觉我在早教这个方面是专业的,或者说达到了专业早教老师的水平?
然后再把提炼出来的“方法”,应用至“呈现专业度”的人设打造上,在朋友圈里展现出来。
同时,在“如何呈现专业”度方面,要注意一点:不要一味照搬引用专业性较强的文字内容,这不仅会让人感觉很有距离,缺乏温度,也很容易造成“因为高深难懂导致读者不愿看”的结果。
相反,当你用一些真实的接地气的、走心的亲身经历来支持你所表达的早教观,反而会更容易帮助你加速“专业人设标签”的建立。
你不妨换位思考一下,你什么时候会评价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是专业的?
是他给你抛出个观点、概念、理论、工具的时候?还是他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灵活运用所掌握方法工具,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最终取得的效果如何的时候?
相信你内心已经有答案了。
03
我在践行营里说过一段话:资讯爆炸的当下,对于渴望进步的人来说,缺的根本不是共性化的理念方法,而是个性化的反馈支持建议。
前者大多为“归纳总结”,看完估计就只有“哦”一声,后者因为提供了更多“细节、场景”,能更多地给人代入感、启发感。
如果再搭配有一群能互相监督、鼓励、鞭策的同伴一起前行,就会进步得更轻松、更快速。
以这次“21天的写作力践行营”为例。
我很清楚:对于渴望通过朋友圈立好人设标签、建立个人品牌影响力实现变现的妈妈来说,为他们提供可直接套用的写作公式,的确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在操作的过程中:
发完圈后想要知道发的内容观感如何,怎么办?
当遇到困惑了想要有人支持点拨,怎么办?
“拖延症”“懒癌”犯病时,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
对于希望建立“终身写作践行者”、“陪伴型写作导师”、“妈妈写作力赋能者”标签的我,也深谙“社群”是个很好的“立口碑”渠道方式。
通过社群内的即时深度互动,不仅可以快速了解妈妈当下的写作困惑,还能以最快的速度、有针对性地提供她们当下最需要的支持,帮助他们及时调整。
于是,我选择大胆办了这一期践行营。
在这近一个月的陪伴践行期,从这群愿意无条件信任我的妈妈身上,从她们的各种反馈和践行效果,初步验证了我的设想:方法工具固然重要,但用心陪伴和有策略地鞭策,才能更好地支持一个人的成长!
听到妈妈们的收获,看到妈妈们的变化,再看看我自己的突破,这21天,值了!
End
点击关注“宝小咖”
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
分享最适合妈妈增值变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