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丰台的张女士最近碰上点小烦恼。暑假期间,张女士陪10岁的女儿去大连玩了几天。事后经不住女儿再三恳求,张女士答应了十一期间全家人去海南再玩一趟。本来都已经说好了,谁知道这两天女儿突然间‘变卦’了。
‘孩子突然跟我说,她不想去海南了,要去日本。’谈及此事,张女士一脸无奈,‘因为班上同学很多要去美国的、日本的、泰国的,还约好了放假回来要交换各国大海的照片。女儿很认真跟我说,不要去国内的大海,不然很没面子。’
无奈之下,张女士只好在去哪儿网预定了十一期日本北海道的行程,一家三口旅行的预算凭空增加了不少。钱倒是小事,主要是孩子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令她有些担忧。”
“近日,一位北京网友晒出了一张小学生11万开学清单,囊括了小学开学需要的各种物品,父母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有网友表示,没有父母希望孩子从小输在起跑线上,有经济条件,才能给孩子好的生活和好的教育。富有富过法,穷有穷活法,好的生活和教育理念可以给孩子更宽广的视野,能负担得起就不是问题!该清单从书包、文具等名牌学习用品,再到校服、新鞋等各大品牌生活用品,最后到奥数班、特长培训班、钢琴班等一系列价格不菲的课外培训费用,合计费用约超过11万,堪称‘天价开学清单’。立刻引发了热议。”
近年来,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相互攀比成风的新闻不绝于耳,有比吃穿的,有比过生日的,有比电子设备的,什么都有,一再刷新我们对现在孩子们的认知,拿着父母辛苦赚来的钱不当回事,肆意地挥霍,简直太能作了。
每条新闻最后,往往都会有人站出来担忧,然后斥责一下教育的缺失。
不要说现在,我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总是向大家强调:“不要相互攀比吃穿,要比就比学习,看谁的成绩更好。”我相信所有的班主任都说过这话,不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可是有用吗?
有用就怪了!因为这话本身就是个谬论。攀比是人的天性,尤其是成年之前的一些特定阶段,小孩子不像成年人,被时光磨去了棱角,学会了逆来顺受,他们不理解贫富差距,不接受自己不如别人。不会攀比的人生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他们不想比学习吗?他们最想比的就是学习!谁不想拿第一名,谁不知道成绩好父母高兴、老师喜欢,到处都被人高看一眼?可是学习多累啊,比成绩多难啊!前几名的位置可能就被那几位同学霸占着,就算努力,还是比不过他们。
不知不觉间,他们发现吃好穿好用好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而且学习是内涵,人家得了解你才能知道,消费可是直接在外表上的,就算是陌生人,一眼也能瞧得出来。实现起来也十分简单,就看自己有没有勇气跟父母开口了。反正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父母就是要一辈子围着孩子转的,只要他们足够重视你,肯定会尽力满足你的要求。
孩子可不傻,精着呢,这笔账算得梆梆的,很是清楚如何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是你教育他几句攀比不对不能攀比,他就不比了,那才是傻子。
家庭里一样教育得紧,家长总会告诫孩子:“攀比之风不可长,会让你不思进取,将来只知道享乐,不愿意努力,有可能误入歧途!”家长自以为讲得头头是道,孩子却把你的虚伪看得明明白白:“说得好听,你们不就是怕花钱吗?同样的年纪别人有的东西我凭什么没有?我偏要,反正再坚持一下你们就会给我买了。”
中国的家长早就习惯于对孩子的不坦诚,硬把那些自己都认为在放屁的道理强加给他们,难道告诉孩子自己赚钱不容易,收入有限,过度攀比会造成很大的家庭负担,让他们理解、感恩父母,会死吗?
其实,过多地指责社会与家庭教育也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在讲他们没有把孩子教育对的时候,也应该明白:又有谁正确地教育过他们呢?如今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好要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世界早已经变成自己完全不认识的样子。人与人的差距更是判若云泥,低收入家庭一年的收入,可能还不及富人家的一件玩物。
不光经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遭受着严重的冲击,显得不适应时代的变迁,毕竟18世纪中国在欧洲工业革命时,正在闭关锁国,19-20世纪又经历了长期的侵略与掠夺,财富被掏空,好不容易解放了,又是一系列天灾人祸。中国要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消化掉西方300多年的文明进程,还要应对当今更加快速的发展,需要多大的勇气?
变革之下,一定会有牺牲,不然怎么能成功?或许我们就是被牺牲掉的几代人,我们享受了物质生活的迅速提高,就必然要牺牲文明的均衡发展。但是这种不平衡并不会就这样持续下去,建国已经快70年了,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能够为国家创造灿烂文化成果的那一代人,都差不多该要出生了,或许,他就是你的孩子。该有的总会有,何必操之过急呢?
“没有高调的资格,就先别着急要低调。”
没有攀比的资本,有什么底气去不攀比?
我们没有必要去慨叹社会的不公、教育的缺失,空谈的教育,说得再漂亮也解决不了问题。有攀比,才有奋斗的动力,这世界变化快得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人人皆可成功。去做,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