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设定界限是必要的。就我们对彼此的影响而言,界限定义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所以,学习适当的界限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界限必须是实用、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在任何关系或情况下,一旦建立了界限,各方都需要严格遵守。
当然,如果有人违反界限,伤害了我们,我们的本能是以某种方式限制对方的自由。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目的是让对方知道界限在哪里。很多成年人的不当行为都属于界限违规。出于这个原因,为了实现有效的养育,设置适当的界限是必要的。当我们坚持用共情和一致的原则设定界限,对纪律的需要就会消失。
为了说明这个过程,不妨以“洗澡或者洗头”为例。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更为了自尊,我们需要保持身体的清洁,使自己的外表和气味不对他人构成冒犯。这意味着,即使一个孩子声嘶力竭地哭叫着不愿洗澡,家长也需要让他知道,洗澡与否不是一个可以商量的问题。只有先洗澡,孩子才能去做别的,为了不洗澡而进行抗争是没有必要的。
对清洁的需要和对礼貌的需要没有根本的不同。如果一个孩子在粗鲁无礼方面违反了我们设定的界限,他就需要承担边界违规的后果。此举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无礼的行为将是不能容忍的。
以共情的方式设定界限,具有任何惩罚都实现不了的教育价值。在设定的过程中既保持一致性,又秉持爱的原则是关键。当孩子愤怒地提出抗议时,创造和保持这样的界限都需要毅力,父母需要包容子女的情绪反应。
尽管孩子对我们的行为是不恰当的,但这是他们表达需要的方式:请与我交流,请包容我。遗憾的是,实际情况往往不如孩子所愿。当父母的界限被跨越,我们又会反过来侵入孩子的边界。他们打我们,所以我们打他们。他们对我们粗鲁,我们大声呵责和羞辱他们。这种针锋相对的反应破坏了亲子关系。
当孩子表现出不礼貌的行为,我们需要给他们时间冷静下来,然后确定他们是否处于足够平静的状态,可以与我们讨论问题。父母可以选择主动走开,让孩子体验失去父母情谊的后果,直到他们能够以礼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为止。一旦孩子准备好恢复丢失的情谊,我们就可以和他们谈谈,为什么粗鲁无礼不是一种建设性的沟通方式。
当我们的孩子表现得非常粗鲁无礼,比如踢打撕咬,原因可能有两个:要么是孩子与我们缺乏联结并对此表示愤怒;要么是父母没能设定足够的界限,使孩子感到可以自由侵犯父母的人格。
联结和尊重彼此的界限是人际关系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孩子们必须学习如何紧密联结,同时尊重他人的界限;还有,当自己的边界受到侵犯时,如何恰当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