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解读

张九龄   图片来自网络

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张九龄。

蘅塘退士编著的《唐诗三百首》将张九龄的《感遇》列为第一篇。其起始部分是这样介绍张九龄的: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擢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进中书舍郎。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卒谥文献。

这段文字简练而又冷峻,符合古代文献介绍人物生平的基本特点。整个看下来,对人物的生卒事略可以说是一目了然。缺点同样也在于过简,人物一生的跌宕起伏,喜怒哀乐,从中不能看出任何端倪。也许,这正是依了史家的惯例吧,他们只强调客观。

不过,从这段文字中仍然能够读出三点,一是他“七岁知属文”,少时聪慧,是个神童;二是他一生仕途相当顺利;三是,玄宗皇帝待他不薄。“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按中国传统文化对士宦阶层的制度性要求,父母亡故,其子孙须在其坟墓旁守丧三年,期间不得为官。但是,皇帝作为“天子”,可以按照其工作或情感的需要“夺情”,也就是剥夺“人子”为父母守制的天伦之情,起复他,让他在最短的时间里重新出来做官。玄宗皇帝中断了他的守丧期,让他出来担任更高级别的官员,由此看来,九龄同学在皇帝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另一个证据就是“卒谥文献”,《论语·八佾》中说“文献不足故也”,此处的“献”是指熟知史实的贤人,可以说,他死后,皇帝给他给的谥号还是非常高的。

那么,这个一生“顺顺顺”的张九龄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这样一个神童、学覇、皇帝的宠儿,为何要写出这样一篇像是怀才不遇如李白、杜甫之流的人,才应当写就的诗文呢?

度娘中对张九龄的介绍要详尽的多。

他确实是一位非同凡响的人物。首先,出身名门,是西汉留候张良之后——熟悉西汉建国史的人,应当知道张良的学识胆略和对乡间小混混刘邦称帝的重大意义——,况且,他们家累世为宦,其曾祖父、祖父及父亲都曾任过故乡韶关及其周边地区的小吏。这点很重要,说明他的基因是非常优异的。

其次,他才华出众。据史书记载,他“七岁知属文”,也就是说,小学一年级,他就懂得如何写文章、对对子;长安二年,即公元702年,他24岁,中进士,可以把范进摔几条街了;长安三年,宰相张说因言获罪,被流放岭南,首次读到张九岭的文章,他评价道:“有如轻缣索练”能够“济时适用”,就是说九龄的文章好比轻柔洁白的丝绸,流畅而又通达,可以救济时敝,适合现世之用。张说是什么人,张说既是当朝重臣,又是当时的文人领袖,能够得到他的肯定,可以说小张的文章确实非同一般。

第三,他长得好,当然,这里不单单指他的相貌,而是指举手投足、仪容仪态。史书上是这样说的,说他被贬谪之后,玄宗面对宰相推荐的官员,总要问这么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皇帝,九五之尊,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了,他对九龄念念不忘,可见张sir确实应该是举止优雅得体,风度超乎寻常了。

四是,他品性高洁。作为一时之名士,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不趋炎附势,不徇私枉法,敢于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甫进官场,他即上书一时之名相姚崇,建议他“远谄躁,进纯厚”,直接告诉自己的上司,希望他远离谄媚轻浮的小人,而亲近纯良敦厚的君子。想想看,这得有多大的胆识,即便当时的官场文化与现代有很大不同,这也是很出格的事了。好在姚崇还是有胸怀的。

五是,富有才干。张九龄的家在今天的广东韶关,他多次出入岭南,对大庾岭梅关”人苦峻极“的状况深有感触。为此,他建议朝廷开通大庾岭。在得到批复后,他自任开路主管,亲自踏勘现场,不辞劳苦,指挥施工,最终修成了全长十几公里,宽17米的大瘐岭路。这条路被后人誉为”古代的京广线“。

可是,同世间几乎所有人一样,张九龄同样既有着属于自己所有的、看似命中注定、舍我其谁的高光时刻,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无可逃遁、必须面对的至暗光阴。

他的沉浮隐显是与张说这个亦师亦友的人是密不可分的,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在张九龄修通大瘐岭路之后的第三年,张说拜相。如前所述,他对九龄早就寄予厚望,这次更是延为知已,因为同姓的缘故,甚至依年序与张九龄结为了宗族兄弟,并多次对他进行了提拔。可以说,张说是有恩于张九龄的。

但是,张九龄并不因为他与张说这种特殊的关系而随声附和,反而对张说多有谏言。也许在张九龄的心里,报答朋友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够帮助对方明正是非、提升自我、修正自我、防范风险。这种认识是朴素而正确的,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张九龄的为人。

皇帝举行泰山封禅,回来之后,将对跟从自己的官员加官晋爵,进阶行赏。那么,由谁来陪同皇帝上山就非常关键了。张说的选择是”官阶较低且已之所亲者“,而张九龄的意见是,要选择那些”清流高品“。面对张说的一竟孤行,他劝谏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有的器物,应当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而把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次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应该说,张九龄的意见是公允的。可是,张说没有听进去。结果,自然是招致了朝廷内外的不满,张说被宿敌宇文融弹劾,丢掉了知政事的职位,张九龄也受到了牵连,被调任外官。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此时,外任洪州(江西南昌)都督时,写下了《在郡怀秋》诗二首,表达了自己时不能用、忧郁思归的心情。其一曰: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寂寞游子诗,寤叹何人知。臣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悠悠沧江渚,望望白云涯。路下霜且降,泽中草离披。兰艾若不分,安用馨香为。

这首诗文采一般,意境晦暗,可取之处不多,唯一的价值在于,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当时的心境。他在45岁前后遭到贬谪,心情自然是郁闷的,时光易逝,而名节未闻,其情绪异常低落,对”人走茶凉“的世故多所感慨,对当权者兰艾不分的作法也充满了怨尤,对自己的前途志业深感灰心无奈,从中可见他的功名心是非常强烈的。从风格及抒发的情感的延续性来看,这首诗,完全可以看作是《感遇》一篇的预演。

经历了这段时间的人生低潮之后,张九龄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729年,蹉跎已久的张说被起复为相。他一直推荐张九龄出任集贤院学士,直到病逝。731年3月,张九龄被召入京,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政事,他终于得到了可以展示自我的新平台。

在新的职位上,他奉旨代撰敕书,常常对御而作,不须草稿,援笔立成,深得玄宗赏识。此后他多次获得升迁,连同他的两个弟弟张九皋、张九章也先后担任广州都督,成为统治岭南地区的封疆大吏。

733年12月,勤奋忠诚而又爱国恤民的张九龄差一点改写了大唐王朝的历史乃至中国历史。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䘵山讨伐溪、契丹失败,将其捉拿护送至京城,请求按律问斩。皇帝不同意。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反相(不知道老先生是怎么看出来的,不过确实厉害!),请依律斩杀,以绝后患。”一片忠心,天日可昭。可是,我们浪漫而又单纯的隆基陛下还是放走了安䘵山,从而失去了最后一次挽救大唐的机会。

运也,命也,于个人,于国家,无不如此,真是令人长叹莫名。


兰花·图片来自网络

736年,玄宗一朝大奸之一的李林甫,因为对皇帝重用张九龄心生妒忌,遂多次借机进谗,不久,张九龄被罢相,李林甫推荐的牛仙客起而为知政事。被罢相后不久,九龄所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了唐玄宗,因为“举非其人”,他被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被称为一代名相,政治家。他敏锐地看到了唐王朝盛世表象之下的严重危机,主张行“王道”而弃“覇道”;主张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赋徭,扶持农桑;主张革新吏治,选贤任能。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开元盛世”。

尽管如此,他也没能逃得过被宵小之徒攻讦陷害、为人主疏远的命运。

《感遇》十二篇正是他在被罢相之后所作的一组诗。《唐诗三百首》选定的是其中的第一首和第二首。这组诗以《感遇》为题,意为感慨自己的遭遇,非独有感物思己之意,也有寂寞独处之际感慨人生际遇的意思,不管是哪一种类别,都抒发了自己彼时彼地的思想和感情。

来看看《唐诗三百首》选的这两首到底表达了什么。

第一首,应当是直接表达了对草木,具体而言,是对兰草和桂花品性的认知。他说,兰草在春天的时候葳蕤多姿,生机勃勃;而桂花在秋天的时候则迎风怒放,陈香扑鼻。它们欣欣然自由生长的时节,就是自然界最美好的时节(并不是人类设定的“佳节”才称得上是最好的时节)。可是人们都没有意识到,原来生长在草野之间如兰桂之类的草木,它们感受到时风的吹拂,自然而然就心生喜悦了。原来,草木本来就有着这样的品性,它们可不是为了人类才抽折发芽、吐露氛芳的,更不会攀求什么美人来相折。


桂花·图片来自网络

这其中没有诗人自己,没有什么栖息林间的“高洁之人”,而只有草木。是诗人对草木欣欣然生长的本意的体悟,万物不以人之喜为喜,不以人之悲为悲,它们自有自己简单而直率的喜乐。那么,作为人来讲,为什么一定要以别人的喜乐为喜乐呢,一生的准备都是为了迎取“美人”的攀折,如果此生不遇美人——皇帝等统治者,赏识提拔,不能出人头地,则忧戚不已,难以为生,这不是连草木都不如了吗。

抒发的其实是自己由兰桂等草木之属得来的一点关于生命意义的启发,一种顿悟。那么,其中到底有没有自况之意?从他前后所作的类似诗篇来看,一直都有求得最高统治者的“拣拾”的本意,功名不成则寝食难安,遭遇贬谪则恨意难消;所以,他自知自己的品行比兰桂犹不如,只能是心生向往,告诫自己应当如兰桂一样,“何求美人折”。

第二首,则是另一个单一的形象,丹橘。


橘果·图片来自网络

他说,丹橘生长在南方,经历了寒冷的冬天依然郁郁葱葱。是因为地气的原因吗,不是的,是因为它本来就有着不惧严寒的本性。这么好的东西,品性高洁,应该奉献于那些非常美好的人面前才是,可是,山高水远,道阻且长,是到不了那些人面前的。世事之治乱,个人之穷达,都与机遇相关,就像丹橘,虽然是好东西,却也难以到达合适享用的人面前一样,那里能够求得它循环往复,自然而然呢。唉,人们都说种植桃李很好,因为它们光彩灼灼,而又能够提供树阴,哪里知道,丹橘这样的树木也能够给人以荫凉,且又有着美好的果实呢。

这一首很明显,是托物以言志,以丹橘自比,抒发的是自己的幽怨之情。自己有着高洁的人品,但是却难以到达皇帝面前,为皇帝所赏识,时也,命也,谁又能说得清呢,真让人心中愤愤难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0,045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114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7,120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902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828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32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90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408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35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68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60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6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406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70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