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至爱梵高》上映的第一天,影院稀稀落落只有几个人,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捧着爆米花坐在影院外的座椅上边吃边等。
梵高的大名,我在小学三年级时第一次听说,美术书上印着他最著名的《向日葵》,我清楚的记得是在书的左下角,向日葵的旁边是同样著名的《星夜》。
老师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来介绍他,讲述他的事迹和画作,割耳,自杀,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
对于年幼的我来说,他眼含忧郁的样子,像太阳。灼热,无法逃脱。
电影里,探讨了关于他的死亡的种种原因,最后只归结为一种,他不幸被某个人开枪射中腹部,但善良如他,为了保护那个人,坚称是自杀。
事情不了了之,随着梵高两天后的离开,谜底永埋深土。
他会自杀吗?
一个像孩子一样爱世界,连看星星都是流动的人,会自杀吗?
一定不会。我不相信他会选择自杀这种最自私的方法结束生命,他为了能有钱买颜料,不惜和纨绔公子哥厮混,他说过死亡并没有什么,对画家来说死亡并不是可怕的,而是值得去艺术创作的,他不惜命,他是为了画而活着的,所以他绝对不会自杀、
他看大部头的书,《战争与和平》、《复活》他都看,并且会给弟弟些长信探讨。
如果他不是选择了绘画这种形式的艺术,他大概会是个作家。
如果他没有离奇死亡,他的名气大概不会有这么大。
他的画在以精致的古典绘画为主流的时代,不受待见,无人能欣赏,他的审美是超前的,因此他才痛苦。
16岁我翻看传记,发现很多人都曾去观看他的画作,有的人看完直接坐在门口的石阶上泪流满面,当时觉得,那几乎是一种朝圣。
我充满疑惑,这个年纪轻轻就离开人世间的画家,真的有这么伟大?值得这么多人的喜欢吗?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原作被印成画册装帧售卖,无论是多好的画册,都无法呈现原作的力量。
如果真的要懂他,不去看原作怎么行,看到之后,心里是怎样的巨浪翻腾,身体就会有怎样的表现,或微笑,或流泪。
你看到的,你能感受到的才是梵高。
那些人走到他的面前,观看他的画作,被震撼,被感动。
兜兜转转,看完其他大师的画作,在回过头看梵高的,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他的风格,永远没有人像他,他的浓烈,他的天真。
画里他尽情地挥洒情绪,一笔笔都是心境的反映,压抑的时候色调变灰,快乐的时候色调明媚。
我认为这部《至爱梵高》最大的看点不是情怀,不是首部油画电影,而是梵高这个人的价值。
电影里有一个小细节,船夫讲述梵高的生前,他外出写生,午餐被一只乌鸦啄食,梵高只是面带微笑地看着,不去驱赶,也不画画,只是静静看着。
可想而知是他的孤独,和现代人一样的孤独。
他领先了时代,他是个天才,苦心钻营画技八年,却没有人认可,生活上,一直以来支持自己的弟弟经济也出现了问题,他成了弟弟的累赘。
种种绝望叠加在一起,我仍然不相信他是自杀的,如果自己开枪自杀,子弹怎么会往肚子的方向打呢?近距离射击,子弹怎么会没有击穿身体?
这些疑问都没有答案,但也隐隐暗示着,这位天才,被命运开了一个玩笑,在即将看到希望的时候,被死神带走,永别人世。
我们太需要信仰,太需要感同身受了,而梵高,是易懂的,是平易近人的。
正是因为他的不幸,造就了他,事隔经年,也感动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