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80后小孩最快乐的记忆,应该都是在春节吧。我小时候的春节,都是在老家的小村度过的。村外一片萧瑟,只有呼呼的北风和满目的枯草,村里又是另一幅热闹景象。
回到老家那天,往往是除夕当天,到达后妈妈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积了一年灰尘仔细清理,铺床清洗桌盆。爸爸则照例要翻开他的对联宝典开始写春联,我的任务则是帮忙拉春联,不到半天的功夫,满屋地上都摆满了红红的春联,满鼻浓浓的墨香。
从年夜饭开始,就是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了。洗澡洗头发,换上新衣,此时屋外已经想起来阵阵爆竹声,迫不及待的拿出去年用过的灯笼,点上一根又粗又高的红蜡烛,挑着灯笼出门,找到小伙伴,一群小孩浩浩荡荡,到广场上放烟火,到各家各户串门。这时每户人家都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各种点心糖果,那个年代,在乡村能吃到糖果也是非常奢侈了。这时我唯一小心的事,就是不要叫错了哥哥姐姐叔伯姑姨的名字。回到二伯家,钻到被窝边嗑瓜子边看春晚,在大人的聊天声中昏昏欲睡。
往后的几天都不用写作业,可以随意看电视,到处串门,自由到百无聊赖。实在无聊了,跟着哥哥姐姐到村外去挖荸荠吃,但村外的风实在是像刀割一样,冻到人的骨头里,去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有时看电视的时候,我那瘦瘦矮矮的奶奶,挽着她取暖用的火炉,从灰烬中翻出几个烤好的荸荠给大伙吃。她大多数时候都呆在自己的小屋子,或者自己小厨房的灶前取暖,有时,瞅到一个没有外人在的时机,会把我带到她那昏暗的小屋,从柜子深处掏出几袋饼干或蛋糕,颤颤巍巍让我收好带回去吃,再三嘱咐别让其他人看见。那偷偷摸摸左顾右盼的样子,让我浑身不自在,现在想起来不由泪流满面,那沉甸甸的爱,老人的左右为难和疼爱孙女的心,等我明白过来,奶奶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从老家回到镇上,也有一番不同于乡村的热闹。从初一到十五,大街上必是堵的水泄不通,跟着爸妈上街,总是三步一熟人,五步一远亲,几乎有大半的时间都是爸妈驻足寒暄,而我和妹妹等到百无聊赖。镇上的大桥桥头是最热闹的地方,因为本地传统的庆祝活动都在那儿,人们换上各种传说人物和丑角的服装,脸上涂上厚重的油彩,再配上一些纸扎的道具,唱着当地的小调,本地风格的嘉年华就开始了,舞狮、彩龙船是必不可少的,锣鼓喧天……
那样的年味儿,现在是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