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观点 · 灼见”栏目,略似《非常道》体,智者快语,一语中的,紧跟教育新时代,点画教育痛点,言在关键处,议在需要时。
今有同事说,你读书,好比知识搬运工,读得迷,抄得苦,写得勤,但也坦承:乐得分享。我意:以抄与写,反促进读,也促进写。
其实,基础教育工作者,普遍没什么大学问,多是“知道分子”,文明传承者。打个比方说,业内基本不是人类文明和创新的“内容商”,而是课程文化的中介和学习者未来人生志趣的引路人。若真要说有创新,则在思维、方法与习惯。思维创新是不断在认知增加的基础上拓展、发散、质疑、否定和思辨,方法则在于逻辑严谨、递进和旁征,习惯即在求知本来的动力源,可能即是习惯本身。
摘录持续,咀嚼依然:
对孩子而言,世界上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她坐在你身旁,你却在玩手机。“假装在陪伴”可能会比缺席带来的问题更严重,因为你的行为在告诉孩子:你并没有那么重要。——JO妈《达人支招:让我们学会高效陪伴》)
孩子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并不断提问,这很重要。我也曾经是个孩子,并且好奇至今。孩子问我关于黑洞的问题,我发现只要解释的语言足够简单,他们能理解这些概念。我愿意想象他们长大以后,能够拿起《时间简史》,认真地读一读。——霍金《三联生活周刊》
不要把撒谎当作一个道德问题,它是孩子使用的不算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父母要做的是,指出孩子这样处理是无效的,教他们怎么处理才更有效。——陈忻《面对孩子撒谎家长束手无策?心理专家让你见招拆招》
我们还在追求“确定性”。绝大多数时候,一道题目只有一个解,且答案是极端精准的。即便有时候老师已经意识到,学生今后面对的世界充满变数,解决问题时应该把变数考虑进去,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习惯于将“变数”固定,更习惯追求确定性而非面对不确定性。——樊丽萍《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好学生”定义将截然不同》
与人们惯常的想法相反,智力在创造性思维中起到的作用其实并不大。研究表明,创造力是由智力、情感、动机和道德共同滋养产生的。无论在哪个领域,有创造力的人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内心开放;相对于简单的东西,更欣赏复杂和不明确的事物;对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具有不同寻常的高度忍耐力;具有从杂乱无章中提取条理的能力;独立、不循常规;乐于接受挑战。——夏瑾《有创造力的大脑有什么不一样》
减负从上来说,是一种权衡……减负的优先域在哪里?
对比知识和方法,显然是先减知识后减方法。——钟扬,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文汇报》
一个稚弱的孩子,如何长成一个健康、独立、有担当的成年人,不是通过清除他/她成长过程中的一节障碍、挫折与痛苦,而是帮助他/她学会如何自己应对这些问题。只有在面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激发一个孩子自我应对的“抗逆力”。——陈赛《以“保护”之名: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爱我们的孩子?》
连续追问、证据反驳、思路外显、教练指导、搭设支架、引导启发,对认识方式评价、模型化,这些行为有利于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有利于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是好的教师行为。——罗滨《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一位特级教师总结了三条标准!》
闲暇并非什么都不做,闲暇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投入于真实世界中,听闻、观看及沉思默想等能力的表现。”
学会闲暇,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目的。——谭维智《让我们重视审视教育目的》
旅行中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什么是跨越不可能——当你爬上非洲最高峰,当你与蜚声全球的科学家交流时,你就会改变“不可能”的定义。——张征《“思考全球学校”:在全球旅行中学习》
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其基本的前提是自身要有良好的人格修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外在表现是“敬而不远,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储冬生《亲密而有“间”——谈如何把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时代在变,能够在变化中抓住机遇的最重要条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未知永远的好奇心和不断自学的能力。——董鲁皖生《钱颖一: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好奇心》
最糟糕的科学教学就是:“记住这个公式”!——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雷纳·韦斯《文汇报》
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养成的场所,还是师生聚集、共同生活的“白天的家”。——文丹《芬兰教室的设计和布置》
名师成长要不要有明确而又具体的目标?回答是肯定的,但不能让目标过高过急,否则会产生“目的颤抖”。目标实质是价值取向与价值定位,目标实现应是价值澄清与引领的过程。——成尚荣《名师成长回归人的本源,焕发生命的光彩》
未成年人的罪错行为包括四种类型,而不仅仅包括严重刑事犯罪:一是虞犯行为,即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更加堕落,有严重犯罪之虞的行为,例如抽烟、喝酒、逃课、逃学、夜不归宿等,大部分国家都将这类行为规定为少年法上的罪错行为,主张提前干预;二是违警行为,在我国主要是指触犯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三是触法行为,也就是因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而不予以刑事处罚的行为;最后才是刑事犯罪行为。
少年司法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两句话八个字:一是“提前干预”。虽然还没有达到刑事犯罪,少年司法也可以干预;二是“以教代刑”。成年人要作为刑事犯罪处理,但因为是未成年人则不当作刑事犯罪处理,不过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用保护处分替代处罚。——姚建龙《少年法庭如何成长壮大》
多用沟通、好奇的语气问孩子“为什么这个游戏好玩”,而不是一把夺走手机再骂一句“这游戏有什么好玩”。——安子《手机和IPAD上瘾不可怕,可怕的是关掉它们后孩子面临的孤独……》
家庭教育的气氛要淡一些、舒缓一些,因为家长的主要任务不仅是督促孩子念书,而且还要用较长的时间去了解和发现孩子的“天生之才”究竟适合做什么,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这就需要让孩子在自然、常态的环境中成长。——赵石屏《家庭教育气氛宜淡宜缓》
让孩子在家里远离家务,远离真正的家庭生活,而只埋首学习,这是对家庭教育最大的误读——这会让孩子讨厌生活。真正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生活教育,而家校合作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张鹏《家校合作应让家庭理更像家庭》
父母对孩子的管束要根据情况细分为三个方面:原则性的要坚决管;小部分有弹性地管;大部分则要随孩子自由发展。管束太多带给孩子的,除了愤怒、痛苦和无助之外,还有一些失去的机会教育。——郝梦夷《亲子教育“过度关爱”背后是爱的缺失》
教会孩子读懂和疏通自己的情感,其实也是帮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与接纳别人。——张思慊《教会孩子读董情感的社会情感学习课程》
其实两岁多的孩子就能够穿戴简单的衣物了,他兴地,只是因为你不愿让他尝试,让他犯错。——《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10幅漫画提醒你》
当评价目的不仅是证明和改进,也是发现、唤醒和沟通时,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会得到更大发挥。——曹飞《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若干实践亮点》
“学校软实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学校文化的吸引力;(2)教师个体的吸引力;(3)育人模式的吸引力;(4)校本课程的吸引力;(5)家校融合的吸引力。——张文龙《“学校实力”的分析框架及其自我诊断——基于软实力理论的视角》
新时代,教育人必须“见微知著”,重新审视,认识今天的学生。
首先,学生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觉醒。权力意识的觉醒,让在很多事情包括教育问题上拥有了表达自己甚至捍卫自己权力的意愿和行为。第二,信息渠道多元、内容多元,少有单一的人生榜样。因此,他们并不轻易认同成人给他们设计的人生道路。第三,信息手段的发达、生活条件的优越、社会的开放,让这一代孩子很难体验吃不吃饱的困顿、刻骨铭心的思念,也往往缺少深刻的情感体验……——贺春兰《新时代必须研究变化了的的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