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节气和竹子的节有什么关系吗?中气又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阴历还是阳历?
早饭后,哥哥问爸爸附近有没有凉快些的地方。爸爸说不如去附近山谷找一找。
进了山谷后,他们看到山坡上一大片翠绿竹子。茂盛的竹林把大部分阳光挡在外面,只有少许阳光照进来,地上留下斑驳的影子。他们刚走进去,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非常凉爽。
妹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大片竹子,兴奋地在里面跳来跳去。风掠过时,竹林发出索索的声音。偶尔有鸟儿在林间发出一两声鸣叫。妹妹在一根粗大的竹子前停下来,她伸手摸了摸竹身,好奇地打量着一节一节的竹竿。她用手敲一敲,听到里面传来清脆的声音。
“里面是空的!”妹妹说道。
哥哥走过来,抚摸着竹竿上的竖直的纹路。“截下一节,就可以做一个竹筒,装饭。”
“就知道吃!”妹妹瞥了哥哥一眼。
“以前我们中国人把竹子劈开,做成一片一片的竹简,在上面写字。”妈妈也走过来说道。
“我想起来了”,妹妹说道,“竹子还可以盖房子。”
“还可以做成竹筏。”哥哥说道。
“爸爸”,妹妹问道,“竹子怎么有这么多用处?”
“那是因为竹节是中空的,所以可以盛东西,浮在水上;而且是一节一节的,所以很结实。”爸爸说道。
“古人喜欢竹子,不仅仅因为它实用”,妈妈说道,“而且竹子中空寓意虚心,而竹子有节寓意一个人持守正义、有气节。”
“气节?节气?”哥哥对这个反过来的两个词很感兴趣,“是一个意思吗?”哥哥问道。
“是的,都可以说。”妈妈说道,“不过节气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夏至、秋分、冬至?”妹妹问道。
“是啊!都被你吃到肚子里了!”哥哥调侃道。
“也进了你的肚子里了!”妹妹不甘示弱。
哥哥不和妹妹争了,转头问爸爸:“那节气和这竹子的节有什么关系吗?”
“你说一年有多少个节气?”爸爸反问哥哥。
“当然是24个了。”哥哥说道。
“不对,只有12个叫节气。”爸爸说。
“那另外12个呢?”哥哥问。
“它们叫中气。”爸爸说。
“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哥哥问。
“对。节气和中气把一年分为24份,而且一个节气紧跟着一个中气,然后又一个节气。”爸爸说。
“为什么会这样?”哥哥问。
“就像这竹子”,爸爸摸着竹竿说道,“一个竹节,然后一段竹子,再接一个竹节,以此类推。”
“为什么要分成两种?节气和中气有什么区别吗?”哥哥问。
“节气就像竹节,是一个季节的开始。比如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都是节气。而中气则是季节的中间,例如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通过特定的历法,一般让节气位于农历月初,而让中气位于月中。”爸爸说。
“我明白了,不过我觉得节气也好、中气也罢,只是一些名词游戏而已。”哥哥说道。
“中气的含义没有那么简单,以后有机会你就明白了。”爸爸说道。
他们走到了竹林深处,在其中流连。在这幽静的竹林里做些什么消遣呢?
爸爸摸了一下背包,找到了一盒袖珍围棋。他问谁想下一盘?
哥哥坐下来,铺开棋盘,两人开始手谈。妈妈和妹妹在旁观战。
爸爸执黑先行,几十回合下来,二人棋势厚重相差无几。又过了一会,爸爸的一条黑龙被哥哥围住,哥哥起了杀性,想置黑棋于死地,步步紧逼。黑棋左右腾挪,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就在哥哥嗟叹之际,发现自己的一众棋子却陷入了黑棋的包围圈里。等他开始补救时,却为时已晚。
妹妹看累了,跑到一边去玩耍。
哥哥正要投子认输,爸爸指点了一个位置,哥哥恍然大悟,终于把白棋走出了重围。二人重新谋篇布局,直到最后官子才决出胜负。
爸爸想看看表,下盘棋下了多久,才发现自己忘记戴表了。他抬头看看太阳,估计快到中午了。大家都饿了,尤其是哥哥,于是提议往回走。
走出竹林,热气重新袭来。山谷中没有什么树,阳光照在头顶,异常炎热。过了一会,终于找到一棵树,大家在树荫下歇息一下。树不是很高,再加上是正午时分,影子很短。
“这棵树有多高,爸爸?”妹妹随口问道。
“大概十来米吧。不过精确的高度可以用影子测量出来。”爸爸说道。
哥哥似乎想到了数学课上学过的知识,低头想着什么。
爸爸继续说,“每到正午时分测量影子的长度,还能知道一年当中夏至和冬至的日期。”
“那其它节气的日期怎么确定呢?”哥哥问道。
“既然冬至和夏至把一年二等分,继续分下去就可以得到四等分,也就是春分和秋分。再次三等分就可以得到二十四节气了。”爸爸说道。
“不过,我有个问题”,哥哥说道,“一年365或366天,没法被24整除。也就是说,每两个节气之间并不是整数天,所以必然有的节气落在白天,而有些节气落在半夜。”
“是的,你说道没错。”爸爸说道。“所以,夏至点、冬至点并不是某一天,而是某一个具体时刻。所有的节气都如此。”
“那就有问题了。”哥哥说道。
“有什么问题?”爸爸说道。
“如果夏至时刻不是正午,而是半夜,那该如何测量影长呢?”哥哥看着地上的影长发呆地问。
“对,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爸爸说。
“另外,如果夏至或者冬至日是阴天,也没法测量影长。”哥哥说。
“对。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思考。不过在1000多年前,祖冲之就找到了一个简便的数学方法,一举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测量出了冬至时刻。”爸爸说。[1]
“哦,是吗?我以为祖冲之只是计算出了圆周率,没想到他还精通天文。”哥哥说道。“知道了这个冬至时刻,能做什么呢?”
“两个冬至时刻之间就是一年”,爸爸说道,“把一年二等分就得到夏至的时刻,再分就得到春分秋分,继续分下去就可以得到其余节气的时刻。”爸爸说。
“当然了,这是粗略的方法。”爸爸补充道。
“对了,爸爸”,妹妹突然问道,“二十四节气是阴历还是阳历?”
“为什么这么问呢?”爸爸说。
“因为在我们家的台历上,上半页写着公历日期,下半页写着阴历日期和距离最近的节气,节气和阴历日期放在一起,以感觉节气是阴历。”妹妹说道。
“所以你觉得24节气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是阴历,是吗?”爸爸说。
“是的,可是你们刚才又说24节气是把一年分成24份,感觉这和月亮没什么关系,应该又是阳历。这不是很矛盾吗?”妹妹问道。
“对,实际上,我们的传统历法是阴阳混合历:根据月圆月缺来确定一个阴历月,但同时根据太阳的季节变化设置了节气来指导农耕。只不过24节气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已经2000多年,融入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爸爸说。
“这么说24节气算阳历?能举个例子吗?”哥哥说。
“你看,春节、中秋等阴历日子每年对应的公历日期都很不一样,它们的日子是根据月亮的圆缺来定的。而清明、夏至、冬至这些节气日期却和公历日期匹配得很好,清明几乎都在4月4号和5号,冬至在12月21和22日,几乎都在2-3天内。”爸爸说。
“哦,好像是这样,夏至基本上在6月21和22号。”哥哥点点头说。
过了一会,他们休息好了,走回了营地。
注:
- 《时间之问》:祖冲之:不只是数学家
- 本连载是 《时间之问·少儿版》。
如对跨学科内容感兴趣,请关注写给大人的 《时间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