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到《精英日课3》之《被讨厌的勇气》系列,其中有个例子直击了我,完全是对照出我过去生活中的烦恼,人物稍有不同,文中场景大致如下:
一家三口之家晚餐之后,老公径直去打游戏放松了,孩子也放下碗筷去玩去了,独独留下妈妈一个人收拾餐桌和残羹剩饭,天天如此,这时妈妈心里会想为什么大家吃了就走了,只有我一个人收拾呢?好不公平!
相信这会是很大一部分家庭遇到的情况,妈妈们会为此烦恼吗?
我以前烦恼过,天天觉得自己做多了,就很想在其他家务上找回平衡,比如绝对不收洗好晾干的衣服,因为这是对方的工作,实际情况是对方迟迟不收,我又在旁边着急催促,大家都很不愉快!而且每次遇到收拾洗碗就会有抵触情绪,甚至会为在外吃饭不收拾碗筷有点小高兴,因为家务造成的关系裂隙渐渐形成,我很想终结这种计较!
然而文中是这么说的,绝妙!
如果妈妈想的是,丈夫挣钱我不挣钱所以他有权不收拾,孩子们太小不会收拾,只好我收拾 —— 就算她居然真的认同一家人还有地位差异,她也绝对不会感到幸福。可是为什么千千万万个妈妈却能心情愉快地收拾碗筷呢?因为她们知道那是在照顾家人。她是在为家庭这个共同体做出贡献,有贡献感。
贡献感=幸福感
所以不得不承认,阿德勒的这个定义其实挺好,即幸福不是由具体贡献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贡献感”决定的。当然,这个贡献感必须得真能说服自己才行,不要自欺。生活中有很多帮倒忙的事儿,有时候你以为你是在做贡献,其实别人不需要你的贡献 —— 这种可不算贡献感。
学完醍醐灌顶,家务的拉锯到此为止,当然想法没这么快转变彻底,但至少打开了一个缺口,原来第一次自己读阿德勒的《自卑与飞跃》,书中说人生的目标是贡献,我确实不怎么明白,觉得过于理想化,现在以这个方式重温,还是很棒很有意义!
最后,认真问问自己“为家做的家务,真的是心甘情愿,发自内心想照顾家人吗?”
“没有自欺欺人,确实愿意好好照顾家人”
所以,家务纷争解决了,为家奉献,就家庭分工好好照顾,甚至多做一些也无所谓啦(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