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小鱼
文末有思维导图,建议收藏。
朋友小金最近很沮丧,找我聊天,说毕业至今已经十年了,在公司一直不温不火,上不上下不下的,想跳槽,但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什么都沾边,似乎又什么都不会。
而且,最近公司整体绩效一降再降,肯定是公司效益下滑了,数不定还要裁员。想到这里,能惊出一身冷汗。
小金说,不知是年龄大了,还是压力太大了,最近照镜子发现冒出来一绺白头发,洗头的时候,也是一抓一把。这样下去,真怕自己哪天熬不住了。
看着小金一脸倦容,其实我很理解她的心情。人到中年不如狗,说得就是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还要平衡好事业和家庭,实在是步履艰难。
最近热播的《小欢喜》为什么那么火,不就是因为太过现实,把我们自己搬上了荧屏吗?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尤其是人到中年,在职场上更是处处透着危机。
但有些危机我们是可以化解的,当然这要从改变自身开始,比如做到以下3点,你不仅能轻松度过职场危机,还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扶摇直上。
01 使用VRIO模型找出自己的优劣势。
VRIO模型是一个既能帮助你认清你的优势和劣势,还能帮助你在职场和生活中都能获得竞争优势的工具。
它最早是由杰恩·巴巴提出,是在SWOT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企业内部能力的分析模型。通过对价值问题、稀缺性问题、可模仿问题、组织问题的回答反映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如下图:
VRIO模型四要素
用于个人,这4种要素就可以理解为:
①个人的资源和能力能否对个人带来新的机会并减少威胁?(价值性)
②有多少人已经具备了特定资源和能力?(稀缺性)
③不具备特定资源和能力的个人,在试图获取该能力时会付出很高的成本吗?(不可复制性)
④个人是否有合理并充分利用该资源和能力的竞争潜力?(组织性)
那么,我们如何运用VRIO模型来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呢?一般来说分为四步:
第1步,列举个人资源和能力。
资源包含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限资源指拥有的个人资产,无形资源包括但不限于人脉资源、个人名声、毕业院校、名企工作经验等。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学习能力、行业经验、知识储备、管理能力、专业能力、决策能力等。
第2步,分别从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组织可用性4个维度来判断。
这4个维度的具体含义已经在上述说明,这里不做赘述。
第3步,将每项资源和能力按照从弱项到强项顺序排列。
当某些能力属于“是”的数量越多,越属于强势和优势。按照竞争优势从上往下排列,越排在下方的资源和能力优势越大,发挥优势和强项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弱项。
第4步,对结果进行分析。
当发现自身的优势之后,可以针对自身的优势和强项,选择自身的职业规划,更好地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定位。
下面以张三为例,运用VRIO模型分析个人优劣势。
张三,33岁,数学专业毕业,从事智能硬件行业10年,目前考虑跳槽,已接到三家公司的offer,岗位分别是智能硬件专家、资深软件工程开发师、智能硬件产品总监。三个岗位的薪酬福利差不多,张三面临选择哪一个岗位的问题,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弱势。
现在分别从人脉关系、代码编写、团队管理、知识储备、行业经验决策能力、执行活动来分析。
人脉关系:从事技术工作,很少社交,只和内部同事进行沟通,社会关系和行业人脉缺乏,对于用人企业没有价值。
代码编写:编写能力一般,处于平均水平,对企业而言没有价值。
团队管理:带过10人以内的团队,有价值,但不具备优势。
知识储备:知识面广,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擅长目前的算法模型和技术应用。对于智能硬件企业而言有价值,并且具备稀缺性,但没有形成技术壁垒,毕竟他人也可以通过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获取这些知识。
行业经验:经验丰富,一直从事物联网企业,在人机交互产品领域有独到的想法和设计理念。在当前公司研发了识别率高达99%的语义识别系统,对于企业具有高价值,同时也具备稀缺性,同行在识别率上难以超越。
决策能力:对于行业趋势判断准确,能够对行业问题有清晰的认知,擅长做减法,让企业聚焦做好一件事情。这一点很难得,对于企业有巨大价值,也是稀缺人才,并且不是其他人能够模仿的。
分析结果如下:
VRIO模型—张三分析示例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张三的知识储备、行业经验、决策能力的竞争优势都是持续优势,非常适合做技术部门分管产品设计的负责人。
02 利用个人价值链让行动价值最大化。
价值链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先看一个例子。假如你需要买一部手机,这个购买活动可以分解为:
①确定自身需求(拍照、外观、性能、价格)累积花费1天。
②寻找符合要求的手机(看各种评测、资料)累积花费7天。
③选择购买方式(选择店家,货比三家,翻评论)累积花费3天。
④下单(选择网店或者亲自前往)累积花费0.5天。
每个手机花费了11.5天,如果按照日薪300元计算,那么你花在购买手机这个行为上累积300*11.5=3450元。
是不是被这个结果吓了一跳。没错,这就是你为买手机而付出的机会成本。如果以价值链理论来分析,如上购买手机的第2步和第3步创造的价值最少,应当进行优化。
个人在工作中的价值创造也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过滤信息、明确任务、分解任务、解决问题、反馈结果。辅助活动包括时间管理、学习新知识、总结、预判。如下图: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基本活动
①过滤信息。对信息的优先级进行分析过滤,不要让无关紧要或者是优先级低的信息占用心智,导致时间浪费、工作延误。
②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界定问题、分析问题、收集数据、解释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步骤是界定问题,比如同事问你是否有苹果,但他实际的问题可能是“你有没有吃的”。
③明确任务。明确具体的目标,并制定成可执行的计划。比如老板让你做一份介绍公司的PPT,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明确PPT的受众是谁,是投资人还是商业合作伙伴,还是用来给内部评估培训用的,什么时间要完成。
④执行计划。执行计划包括跟踪关键任务,调整计划。有些任务延期了,不会影响整体进度,有些任务延期则会影响全局,这样的任务就是关键任务,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关键任务上,才能保证成功。
⑤反馈结果。将计划执行的结果按照一定的内容反馈给相关人员,反馈结果包括任务完成情况、成本投入、产出的价值、相关数据展示。
辅助活动
①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是一种方法论,用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工具、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任务,实现目标。比如我们可以用番茄工作法,来专注一项事情。
②知识储备。对工作有价值的相关知识储备,主要包含三个维度:时间连续性、知识相关性、时间有效性。需要结合这三个维度,才能使知识储备变得更有价值。
③反思。反过来思考,将所做的事情回放一遍,思考其中有哪些不足。反思包括阶段性总结、定期总结。比如每天在睡前思考一下今天做了哪些事情,有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做得不好的,应该如何改进。
④预判。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提前预判短期内和长期内可能的变化,并做好准备。预判主要包括方向、趋势、风险、预期等。
03 善用观察力抓住机遇。
观察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官层面,一种是思维层面,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是对实体的观察,一种是对虚拟信息的观察。而后者更多体现为洞察,即深入事物和问题的能力,本质上是通过观察这种行为,捕捉到事物的本质。
这里所要讲述的是指思维层面的观察力。它具备如下三个特征:
①有目的性。如果你对某一种事物没有目的性,大脑会认为这是一个不重要的事物,也不会浪费宝贵的记忆,甚至都不会进行信息处理。左耳进右耳出,过目即忘。
②有计划性。有计划考虑更为全面,没有计划则容易没有条理,并且发生遗漏。比如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先后顺序是什么。
③思维的知觉。观察力是认知能力重要的组成之一,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得到提升。但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表面,而是要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高观察力的好处是,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从而发掘难以察觉的潜在信息并抓住机遇。
因为观察力在本质上属于思维能力,体现出你能看多远,当大多数人只看到眼前的时候,如果你能超出大部分同时代的人看得更远,那么你自然能够抓住机遇。
那么,应该怎么提高观察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求知探索精神。保持好奇心,兴趣是求知探索精神的前提,科学进步,知识更新都是得益于人类的求知探索。求知探索精神是丰富知识储备的前提。
②善于捕捉变化。敏锐的观察力,重点在于捕捉变化。从微观上来看,变化的瞬间很短,例如人的表情细微变化,肢体语言的变化。从宏观来看,社会环境的变化、政策的变化,都有一定的征兆和前奏。
③知识储备。知识储备就像武林高手的内功一样,内力越多的内功越强,仅仅是内力雄厚还不够,还需要有能力使用内力,这个能力便是各种思维框架和方法论。
④归纳推理。只要我们尝试从有限的数据中得到一个普遍结论,一般都离不开归纳推理。人类知识大部分来源于归纳推理。
⑤对观察的反思。反思是对整个推理过程的回溯,是对已产生结论的质疑。可以假设完全相反的结论是否也成立,如果完全相反的结论也可以成立,那么之前的结论就有可能不正确,不具备参考价值。
⑥把观察当成一种习惯。任何思维上的习惯,都需要花时间和毅力去坚持。最高的境界莫过于看见任何事物都去思考,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而然。
总结:人到中年,职场上处处透着危机,做到以下三点将越来越好:
01 使用VRIO模型找出自己的优劣势
02 利用个人价值链让行动价值最大化。
03 善用观察力抓住机遇。
参考书籍《认知: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