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兼营,怎么了?
社会现象
早期书店卖咖啡的时候,批评书店“不务正业”,咖啡香冲淡了书香,后来书店卖文创产品,也还是这些人哀叹,书店变了,成杂货铺了。现在有的书店成了网红打卡地,又有人不耐烦,觉得网红直播打扰到了读者,破坏了书店氛围……
问题:对于现在的实体书店的这些经营行为,你怎么看?
分析:
1、 实体书店的这些经营行为,违法吗?
2、 违反公序良俗吗?
3、 能不能提供就业机会?
4、 能不能给国家缴税?
5、 实体书店能/应该全面消失吗?
6、 实体书店怎样存活下去?
7、 我们能做些什么?能否为了情怀,做点牺牲?
四、 问题答案
(一)残酷的现状
1、现在很多大商场里都有一家书店,有的还有两家以上。据说寸土寸金的商场招募书店进驻,不是为了赚取租金,而是为了脸面——用官方的话说,是为了凸显文化氛围。让顾客觉得,这家商场还有点情怀,不单纯是其他商品的买卖。这10多年来,书店一直是商场的情怀担当。
2、书店卖书所赚的钱,根本不够缴商场的租金,为了吸引书店进来,有的商场采取减免租金的做法。有的商场对品牌书店,还有补贴的政策。不少书店经营者,就在这条夹缝中间,找到了一线生存之路,虽然有些尴尬,但总比眼睁睁看着分店一家家关门要好。
3、书店最好的赚钱方式是卖书挣钱——“站着把钱赚了”的腰杆最硬。现在没办法,想要维持生存,得感谢商场老板们幸好还有点文化情怀,还得感谢他们在商场人气聚齐来之后,没把书店扫地出门——不是没发生过这样的例子,北京某商场就是这么干的,早期刚营业时拉来书店以壮声势,后来店铺租金逐年上涨,就把书店赶走了。
4、为了维持书店运营,保障进货资金以及员工工资的按时发放,多数书店现在除了卖书,还卖咖啡、果汁等饮品,有的还开辟了文创地带,文创产品比书好卖,利润也较高。与书无关的咖啡与文创产品养活了书店,就像爆米花、可乐给中小影院带来了最大的利润一样,都是现实一种,无可指摘。
5、疫情许多店家日子都不好过,书店这几个月受的苦更大,做书店更加难上加难。
(二)对实体书店的生存方式,必须包容。
对书店的偏见,从来没如此严重过。对书店的这种“文化洁癖”心理,其实大可不必。
无论什么行业,生存总是第一位的。实体书店已经被网上书店打得节节败退,再不允许它们卖一些其他产品获利,用不了多久书店就会走向全面消失的结局。
就拿现在有些书店成为网红书店来说,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起码对于书店经营者而言,书店的人气高,书店成为一个地标,都是一种鼓励甚至“奖赏”,网红们前来直播,扩大了书店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哪怕网红们不买书,但客观上也起到了把书店推送到更多爱书人视野里的作用。这个贡献,有着短期可见的效果,也有着长期的利好因素。
(三)对于实体书店,只有情怀是不够的。
1、有些人喜欢逛实体书店,翻到了喜欢的书,记下书名转身就在网上书店下了单……您让实体书店怎么活?
真爱实体书店,那进了书店之后最好还是不要空手出去,买一本自己喜爱的书走,是对实体书店最好的支持。
一本书,我们掏得起钱。网购省下的那几个硬币,相比于从琳琅满目的货架上,为自己或孩子,拿拿放放地挑一本书,阳光中或黄昏里或路灯下拿回家,不是一种境界的享受。
2、疫情加大了网络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不仅是实体书店,诸多以实体店面为经营场所的行业,都生存不易,包括餐馆、服装店、玩具店,等等。试想一下,如果你居住的社区,没了这些店面的存在,将会变得多么无趣与枯燥?
为了维持社区生活的便利与活跃性,或者说让社区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环境,人们都应该适时摆脱对网络消费的依赖,出门走走,在实体店里见见朋友、聊聊天、消费一下。
3、支持实体书店,更是这样的道理。我们不能一边叹息实体书店的倒闭,一边批评实体书店的多样化经营,不能不在实体书店买一本书,又希望实体书店永远在那儿,等到我们心血来潮的时候再去看一眼。这是件多么不平等的事啊。
情怀是好东西,但不能仅仅说说而已,有时候要让渡一部分利益。
爱好是好东西,但多数时候不能赚钱,相反,要往里搭钱。
城市化,搞成了“千城一面”;旧村改造,搞没了“乡愁”;为了省钱省事,一味网购,当我们家周围的拉面馆、理发店、菜市场全部消失,开车1小时找不到一家书店时,我们是不是真的“穷的只剩下钱了”?这不是美好生活!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卫实体书店,为了买书,又不仅仅是为了买书!
2020年11月9日星期一
安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