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林自助游
——乡村情怀回归系列之“田野考察”
火山
和银林的缘分,来自一个高中同学,他就在银林村内。目前他从事专营店的策划和运筹,也做一些高端营销的事。而真正去银林是李清水引去的,他有心返乡,所以顺便去考察一下那里的环境及布置。
清水那时还在广州,在一个仓库内做管理的工作,我们几个文学友偷偷叫他托布大师。一个文学命脉有其自身清晰的人,竟然如此灵活存在,何须问汪峰的“我该如何存在!”?认定他对文学命脉清晰,是基于他的一些作品,一些文章、现代诗,反正感觉到生命的张力和呐喊,甚至是呼喊吧。现在清水的乡间小院成形了,也有一些辅助的线路存在。
那次我和他一家直奔银林的生态农场,在农场我见到皮肤黝黑的农场主郭锐先生,他看起来像地道的农民,想不到竟然是华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系的人士。他的农场运营那时才刚刚有起色,数年过去他依然保留相对独立和兼容的态势。周六,我打算再次溜达,只是借着近来有小车代步,再次自行一番而已。对于乡村有莫名的熟悉与眷恋,这是我自认自载的地方?来到时,已经少了养殖的场所,天空与池塘、菜地,似乎更加的明净。郭锐说,养殖的已经搬去佛冈,这里不给养殖了。见到他时,实际也是偶遇,发微信不见他回;在一个草地上反而见到他在修理一个小型的挖掘机,同行的部分少年欢欣雀跃;郭锐竟然随和得允许他们爬上去摸这摸那,甚至摇晃着机械的手柄。我远远警戒他们,摇晃注意用力,动这些机械之前最好先问过主人家!郭锐在旁笑笑,反正不要摇得出问题就好。兵在外,将令有所不受;少年就是好,可以偶尔疯狂一下。在脑海里,田野记忆好像远远深于读书的知识框架,随之而动吧。有机餐只是告诉郭锐大嫂说,来了多少人,菜式委托她来定,差不多埋单时,叫一少年队员去询问,竟然花费了三百多,看来下次尽量吃素好了,满桌子的剩菜有点心疼啊。
来郭锐的有机农场前,我们去过秋秋的“寒舍”,寒舍也在隔壁,实际就像清水的良口磻溪农家小院,只不过这里文青气息重一些,清水那里恬静的农家居所,适合小雅聚、小民宿。寒舍的墙壁有些名言段子,有梭罗、甘地、《清贫思想》的摘录,怪不得晚上时寒舍能引来沃土工坊的人士来这边小住;这些有机农耕人士劳作完毕,夜间还开了一个农耕学堂。天然对有机耕作人士佩服,于是也选择来旁听,谭先生等人去过泰国参与有机农耕十一天,他们把那边的见闻整理成系列的PPT,生态责任社区建设他们已经展开,并且非常有系统地得到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一些有质量的鼎力支持。
原来我们在生态建设方面已经丢荒很久,重新需要启动系列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权利和义务的问题,而是必须这样才能让人类绵延着。文化迷雾还是实在落地,这些生活、生命的机理足够让我们走访一辈子呢。
偶尔文字记录我们走过的路,给自身一个个启迪,或者能够带来一些风动——生命原来如斯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