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文章下方的赞赏:1块钱不嫌少,100块钱不嫌多!
一个分析框架,围绕心理学创业
WCCSP模型(Who Scenario Come Stay Pay,频率 v.s. 价格):
1. Who:消费者,高净值(有钱有闲的太太)、中产、小白领、大爷大妈;
2. Scenario:择业、恋爱、婚姻、养育、工作、自我成长;
3. Come:获客成本;网络、地推、通过学校免费给家长上课、形成口碑营销;
4. Stay:重复购买率;
5. Pay:客单价、产品溢价;
这个生意的本质就是:
1. 针对谁、什么场景,解决了什么问题?
2. 内容谁产生、谁来传递?
3. 怎么获客、付费意愿?
4. 因为这是个严重的服务性的模式,怎么做规模化、怎么品质控制?
5. 创业团队:战略、内容、运营、推广,核心成员是怎么分工的,有没有大的短板,如何补齐短板?
对心理学创业的几个问题:
1. 创业团队的背景和理念?内容制作、运营、推广,团队大致构成怎么样?
2. 针对的客户和场景是什么?满足了客户的什么需求?客户最关心的点有哪些?有哪些独特的卖点?
3. 针对这些客户和场景,怎么解决come、stay、pay这几个问题?
4. 内容团队怎么搭建,在核心管理层的位置,多少人,和销售、售后怎么互动?
5. 商业模式是什么,线上课程、线下体验,培训讲师、培训消费者,小班、大班?典型的模式有:
a. 新东方、学而思这些:名师模式;1对N;
b. 咨询师的模式:1对1;
6. 规模化是个问题,公司怎么进行规模化、品质控制?
7. 如何提高复购率、或者口碑营销?宣传角度看:
a. 第一梯队的是有广为接受的体系:例如蒙氏、正面管教,包括七田真,也算一个;
b. 第二梯队是大IP:比如武志红、李松蔚;
8. 国外有哪些成熟的、规模化的模式,国内呢,国内外有哪些差异,国外有哪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可能的机会:
类似于杨浦区,心理学进社区的这个模式可以借鉴,能否心理学进学校,区政府掏钱,进入幼儿园或者小学,至少能养活团队,然后建立口碑,围绕这些客户和场景做自己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