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事物繁杂,心中郁结多有不顺,于是去图书馆,在书架上看到《雅舍谈吃》这本书,好奇拿下。翻开目录便笑了,第一章就是写吃,从故乡本味到舌尖上的四海。我想,看看这样的书,心里可能会柔软几分,于是取下拿走。
虽然饮食是人之大欲,天下之口有同嗜,但烹调而能达到艺术境界则必须有高度文化做背景。所谓文化高度,包括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充裕的经济状况。在饥不择食的情形之下,谈不到什么食谱。只有在贫富悬殊而社会安定,生活闲适的状态之下,烹饪术才能有特殊发展。我认为,始终只有“味觉”,是最能直达心灵的直观感受。它就像一个吸力极强的磁场,牵引过去与现在,在舌尖回放起来的情感,入口醇厚而极富回忆。
世人说,唯有美食不可辜负。我想,那一抹温暖明亮的烟火是我们在人世最不可舍的留恋。在异乡求学,最委屈的时刻,莫过于在食堂味同嚼蜡,不知滋味。于是便会回忆起在家中,爸爸或外婆掌勺时,我吃的肚皮滚圆的满足。最近经常去小炒部吃饭,倒不是因为多好吃,而是享受那一撮炒菜是冒然升起的火焰,以及饭菜上桌时跳跃自得的热气。
有时候出去办事,走着在街头,冷风瑟瑟,凉到心底,觉得自己下一秒就要死掉了。但很好笑的是,只要做下来吃一顿好吃的,好像所以有的疲累又消散了很多。归结到底,还是心里无可获取的满足感成了精神上最大的负累。总说想去旅游,但终究还是对各个地方的美食心驰神往。在这纷扰的尘世,愿美食成为我们最温暖的依靠。而经年的味道,是我们或喜或悲共同的记忆。
说了这么多,好像暴露了我吃货的本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