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见到楼下的麻辣烫出摊了。
旁边7-11店里的小哥说,最近应该不会出来了,现在查的严。看,便利店的冰箱搬进了门,物品摆放不能超出店铺门口台阶一公分。曾经停满车的路面,画上了黄色的禁停线。那对夫妻开的麻辣烫,还会再回来吗?
01
黄磊的《深夜食堂》,是一脸沧桑的大叔,一种故作深沉的腔调,一份逼格满满的美食。
而我们大部分人的深夜食堂,要接地气得多。
烧烤或是小龙虾,卤煮或是牛杂,砂锅粥或是鸡煲,东北炒冷面或是广式炒牛河,重庆小面或是兰州拉面,饺子馄饨煎饼果子麻辣烫……
嗯,在北京或是深圳这样的大都市里,深夜从来不缺美食。
我们见到的故事,没有咳出血的主播,只有租住在城中村里的普通年轻人。
02
我的深夜食堂,是楼下的麻辣烫。
它是一家夫妻店,借着7-11便利店前面的场地。
没有名字,毕竟只是个小摊。
通常是晚上四点多开始推着小车出来,围着麻辣烫的炉子可以坐一圈儿。生意好时,就在旁边支一张折叠桌,摆几个红色塑料凳。
遇到下雨了,男老板就会从隔壁店里拿出一顶大篷伞撑起来。
他家的生意很好,一来是做得干净整洁,二来味道也很不错。
一次性碗筷,纸巾,贴着的支付宝和微信付款的二维码。
摊面虽小,却五脏俱全。
麻辣烫的菜很齐全,过段时间会增加新品;加的汤很明显是高汤。
尤其是腌菜干和酸豆角、酸萝卜,很受人喜欢,老板也不吝啬只管放多些。
若只是好吃、干净,那也还不够“深夜食堂”的评价。难得的是那一份安安静静的氛围。
老板俩夫妻大多是默默做事,说的话少,但手里活儿很利索。
他们总是能准确地记住你要加的菜,很少需要重复提醒。
也因此,我们也不必多说话,偶尔一句“要辣吗?”“打包还是在这吃?”
只看着他们手上有条不紊的动作,会有一种武林高手过招熟稔于心的感觉,似乎每一串豆皮、青菜,经过他们的手,都能拥有或饱满、或清脆的口感。
因而,这是一种安静。
我每次想到去吃麻辣烫,大多是在加班后。
晚上八九点来这个小摊的,要么是和我一样的加班狗,一脸疲惫;
要么逛街回来吃宵夜的小姐妹、小情侣。
人少,自然也是一种安静。
03
这种安静恰到好处,但并不觉得冷清。
因为麻辣烫是很有意思的吃食。
你坐在那儿,慢慢吃着,随时跟老板说一声加份土豆片或是猪红;
也看着旁边的座位来了人,吃完又走了。
可能都是在一个桌上的原因,很少人会吵吵闹闹。
小情侣和小姐妹或许会低调地打情骂俏一下,从一个大碗里夹着吃。
更多人则是安心对付面前的吃食,默默耕耘。
反而有一种安静的热闹。
夜里的小摊,哪怕人都坐满了,也不觉得吵,觉得那是一种烟火气。
看着旁边的人来人往,颇为自得地说自己这是在观察人生百态。
这样写是不是有点矫情?是,可我乐意。
与其打包一份回家,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吃到心都凉了;不如坐在桌子边,听着旁边的轻声细语,看着油条在汤汁里慢慢软糯。
任思绪翻滚,这是自己和眼前一碗麻辣烫的独处时刻。
老板娘左手上戴了一只宽宽的玉镯。
假如玉镯有心,或许能看到围绕在这小摊的独特人情,既热情,又冷漠,既亲近,又疏离。
这时候,你能放空思绪,想到香港电影里的各种迷离镜头,带着点自怜自嘲或是自傲自恋的情绪,感受胃填饱后发出的一声满足。
04
城中村生活气息浓,好吃干净的小吃店也很多。
麻辣烫的地位却没变过。
想来想去,大概是那一份安安静静烟火气的缘故吧。
其实,这也是很普通很普通的。
白天写字楼里各种争论各种妥协各种商业尔虞我诈,只有晚上的宵夜,才是生活。
谁还没有点深夜食堂的故事呢。
我们迷恋着深夜食堂,无非是迷恋着生活中的自己,迷恋着那些可能发生的故事。
毕竟,深夜总是最自我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