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70,9-4-6,万章章句4-6》
【"《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今天是丁酉年丁未月戊申日,六月廿七,2017年7月20日星期四。
"祗",音支,zhi1,是恭敬的意思。
另有一个极其相近的字"祇",仅少一个点而已,音奇,qi2,是指地神,常与"神"合用,神衹,在这里的神指天神,合在一起表示天神地神。学习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认识了"神祇",今天学习《孟子》,认识了"祗"。无心插柳柳成荫。
"祗载见瞽瞍",恭敬地"载"见瞽瞍,载,是事奉,是问安,是仪式程序,更是诚意正心。
"夔夔斋栗",是敬谨恐惧的样子。斋栗的斋,既是斋戒的斋,表示一种心理状态;又是战栗的战,在这里,"斋栗"与"战栗、颤栗"通用。
说到这种敬谨恐惧的状态,王阳明说:“程子常言:‘人言无心,只可言无私心,不可言无心。’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是心不可无也。有所恐惧,有所忧患,是私心,不可有也。尧舜之兢兢业业,文王之小心翼翼,皆敬畏之谓也。”程颐先生常说:人们常说无心是高深的境界,但是,只可以说“无私心”,不可以理解为“无心”。王阳明先生说,比如说“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这种态度是必须要时刻保持的,不能在这些事情上“无心”。相反,有所恐惧,有所忧患,那是私心,当然不该保有这种心态。尧舜的兢兢业业、文王的小心翼翼,都是一种敬畏的心态,不是私心,不是为了有所求而焦虑的忐忑,两者差别可谓云泥之别,不可混为一谈。
孟子对咸丘蒙说,舜不仅是孝子,而且是大孝,当然没有可能“使瞽瞍为臣”,但是,古书上确实记载说:“不得而子者”,也就是说,瞽瞍不能把舜视为儿子,这又是另一番道理。《尚书·大禹謨》记载:舜敬事瞽瞍,每次去见父亲,都恭恭敬敬,肃静整齐,谨慎恐惧的态度,任何时候,任何一处,始终如此,没有丝毫懈怠。这样的诚恳,随着岁月的积淀,使得瞽瞍也被感化,由顽转慈,打心眼儿里信服儿子,从意识上拐过弯来了,从而捋顺了心态。按照常理,通常是父亲作为儿女的榜样,父亲的教养感化儿女的,如今,瞽瞍面对舜的诚恳态度,再顽劣的人,所谓“抬手不打笑脸人”,瞽瞍也做不到一直用恶劣的态度回应儿子如此的诚恳,最终被儿子感化,古书上说“父不得而子者”,指的是这个完整的故事,完全不是“臣其父”的意思。
以此类推,由“父不得而子”,可以类推出“君不得而臣”,也就是后世总结出来的”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表示领导者修养的三种境界和后果。商汤对伊尹,成王对周公,都属于”用师者王“的类型,他们以师礼相待,极尽尊敬隆重的礼遇,不仅没有损伤他们的威信,反而相互映照,成为历史上光辉的典范。高低,是名分,而相互成就的,则是道。
本章完。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