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头条回答了“亲人之间有心理感应吗?”
我是这样回答的“应该说是心犀想通吧,就是家人之间彼此了解,对某件事情的认同。比如说,我每两周回家一趟,父母和哥哥都知道,没有特殊情况,我一定回家!”
上周六,按惯例我回家了。乘车到一半路程的时候,给家里打了电话,是老爸接的电话,还没等我开口老爸就问“你到哪儿啦?”
“还有半个小时就到了。”我回答。
父母年纪大了,就连挂断电话都不会,每次撂下电话前,总能听几句结束语“你看看,还有半个小时就到了,还有半个小时就到了!”这是老爸和老妈叨咕的话,即使我不在场,也能感受到老爸脸上挂着笑容。
生活中,有时听到朋友唠叨“你说我妈,也不管什么时间,我正忙着往架子上上货呢(在超市工作)她打电话说个没完”。
我这样跟她说“你得理解,我们的生活空间大,事情多,而老人一天只盯着自己的儿女。我同学也是,说父母微信里就几个孩子,总是把儿女看得绷绷的!”
当我听到同学说,父母把儿女看得“绷绷的”,这句话时,我会心地笑了。都一样,我爸妈也是,一天心里装的就是我和我哥。
爸妈是农村人,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是哥在城里买了房,父母身体又不是很好,才跟哥进城的。当初老妈有诸多的不愿意,也随着来了,毕竟老爸离不开哥,总想哥生活在他的视野里。
上学的时候,晚回来一会儿,也会出去张望;上班的时候,买个摩托车,爸嫌不安全;后来买了车,老爸笑了,因为他想回农村老家的时候,哥就会拉着他去。
用老爸的话说“这辈子就攒下俩孩子。”
我和哥就是父母的心头肉。
进了屋,爸妈都在门口等着,看爸妈都健康地站在眼前,心里挺踏实的。老爸接过我买的葡萄和西瓜“咋又花钱?”
老妈打开冰箱,拿出做了八分熟的半只鸡“这还是你小哥(大姨家哥)过年时拿来的呢!我和你爸也吃不了,等你回来吃!”
这个真是的,老爸吃素,老妈也不大喜欢吃肉,这个还真得等我回家吃。现的生活,我单位每天固定两荤两素一汤。对于肉类,以前每次回家,我总是先把“不吃肉”摆在前面,总想吃老妈做的黄瓜汤、茄子、豆角啥的,也难怪把肉留到了现在。
“昨天,你老婶(叔辈)来,我正焯鸡肉呢。她说,这是要来人(客人)啊?做好吃的,妈说,闺女这周得来。”
是啊,和老妈有心理感应,因为上周计划来。而他大舅做完肾病手术需要找透析的医院,我去和婆婆办这事儿了。就晚回家了一周,所以,老妈断定我这周一定回家,就把鸡提前做好了。老人嘛,做啥相对慢了,就提前准备。
“妈,下点儿面条吧,大中午的,可别吃肉了。”
“行,是现擀呢,还是吃挂面?”
“挂面就行。”
“你不是不愿意吃……”妈看着我的表情。
“行,现擀多麻烦,吃挂面就行。”
老妈进了厨房,我随后也跟了进去,把买来的葡萄用剪刀剪下来,抓一把面,再放点盐,洗了三遍“洗个葡萄还这么麻烦,冰箱里还有呢,你又花钱买,前几天你哥来买的。他现在习惯了,哪次来都拎点啥。”
哥和妈同住在双阳区,来回步行三十多分钟的路程,哥应该每周都能回家。以前哥挺节俭的,现在总往家买点水果或是其他什么东西,我心里格外热乎。
一会儿,妈的鸡蛋青椒卤打好了,满满地一大碗面条也端上了桌,老爸在一旁吃着我洗好的葡萄,妈说“你爸吃完了,他嘴急,有剩饭就先吃了!”
卤子打得很有食欲,妈说辣椒有点切大了。
“没有,我看正好,看着真的很好。”
妈胆小,而且做啥比较慢。即使给我做吃的,也得加细、小心,看我吃得挺好,妈就高兴。
“明早让你哥和你嫂子还有孩子都回来吃饭,挺长时间没在一起吃饭了。”
“行啊,反正明早时间都不急,都没啥事。”
吃完面条,和老妈躺在床上聊些家常,聊到大姨家的哥,老舅家的哥还有老姨和舅妈闹别扭了……
我对姥姥家人印象不深,也不愿意多聊,老妈一说,我那么一听,就完事了。总之,人的本性,见不得人过得好,她们都嫉妒妈的幸福,我也因此不喜欢她们。
晚上陪老妈出去走了一会儿,妈有哮喘病,伏天格外严重,走一会,看妈喘气不太均匀,就坐在了小区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吵闹。
“我小时候是不是也这样?”
“你,你小时候都抓不着人影,写完作业就跑了。但你学习还挺好的……”
说到这,妈停顿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你爸对这事,一直都不得劲,觉得对不起你,没少跟我磨叨,说你是当老师的材料。”
“妈!都过去了,再说我现在也挺好的,万一出息了,走远了,还能两周回来一趟吗?”
妈笑了“我大闺最懂事,一直都是,真是妈的宝啊!”
我和妈在凉爽的傍晚偎依着,幸福着我们的幸福。
第二天早晨,爸习惯早起去买豆腐脑,这是雷打不动的习惯,不知是真的爱吃还是喜欢每天花一块钱的快乐,我来了就加一块钱。
妈想再多躺会儿,爸就追着妈起来做饭,而我也是趴在床上写作。在妈家,心里很安静,妈所能及的,也不叫我。与其说我懒,我还会解释为:我妈愿意为儿女准备像样的饭菜!她高兴!
哥嫂不爱起早,妈不让我催他们,即使饭菜都好了,也得等着,爸一个劲念叨“都几点了,还不来!”
妈怕我饿,拿出来还没开封的蛋糕,我能感觉到,这是妈特意准备的。蛋糕很甜,我只吃了一块,老爸老妈各吃一块,继续等哥嫂的到来。我关注着手机信息,妈不让我催哥,静静地等着。
手机屏上一句“马上到了”,爸马上放桌子。爸嫌在固定桌那儿吃饭光线暗,就把老叔(叔辈)家搬家后的圆桌留了下来,只要多几个人吃饭,爸就把桌放到客厅。爸不嫌桌不好,用他的话讲“啥桌子不就是吃饭吗,好孬能咋滴。”
爸的话总是那么有道理,不虚伪,重实效。
哥嫂很快进屋了,睡懒觉的侄子没来,嫂子把她侄子领来了。农村的孩子喜欢城市的生活,一放假,就来哥家,顺便让嫂子辅导功课。哥嫂都是老师,收入还算可观,只是这一家人都低调,简单的生活,把生活过得很有意义。
妈喜欢这种感觉,为还能做顿像样的饭菜而高兴。这时候嫂子手机响了,是嫂子的父亲,只听嫂子说“在领上(妈家)吃饭呢!一天别买没用的……”
嫂子的母亲一个月前去世了,剩下嫂子的老父亲,心里同样也装着自己的儿女……
幸福很简单,就在生活里,爱,无需多言,就在小小的行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