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 星期五 晴
如果问你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做什么?恐怕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是刷牙洗脸,而是刷朋友圈看手机。这样的绝不在少数,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每个人的微信里都有成百上千个“朋友”,我现在有3000多个“朋友”,还有好多病人要加我私人微信,我都没同意,如果添加了,她们时时刻刻寻医问药没完没了的,那我就完全没有了私人空间。
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只需要当面扫一下二维码或者群里添加一下,大家就成了朋友。人与人无比容易地搭上了线。但是,能和非常优秀的人成为微信好友也是不容易的。
我感到特别荣幸的是:我的朋友圈有很多我们专业的顶级专家,比如说乔杰院士、协和的郁琦教授、北京妇产医院的阮祥燕教授、北三医院的李蓉教授等等。这得益于我在北京做“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两年,能够认识我们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专家。
随着微信朋友圈不断地扩大,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大家通过分组的方式,将自己的分享只让特定的“朋友”看。
于是朋友越多,朋友圈的内容就越少。朋友圈分组是很常见的经营朋友圈的方式。如果你想从朋友圈了解一个人,那实在是太难了,所有你能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不同的人从朋友圈看到的都是他不同的侧面,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样保持一点神秘感也是挺美的。
微信好友里实在有太多无效社交了,我加了得有60%以上的人,既不想让他们看我的朋友圈,也不好意思删掉的。而且非常多的人加了我之后,既没有说过话,也没有在朋友圈状态下有过互动的。这让我很尴尬,感觉还不如删了。但是,删掉了再见面也挺尴尬的。
你在真实的世界里,其实也是由多个角色和多种关系组成的。你在职场环境中,你是一个员工,一个管理者;在家庭环境下,你是家人;在社会环境下,你可能是一个同学。
在生活中你不会把自己要传递的信息搞错,也不会跟职场伙伴天天讲你孩子的轶事,跟不同的人群你要传达给他们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职场就是战场,永远不要把你的敌人变成了朋友,因为他会随时背叛你。一定要记住,跟同事一定是竞争关系,但同时又是合作关系,但竞争关系远远大于合作关系,这点要拎得清。原因就是你工作就是养家糊口的,不是交朋友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跟同事之间是工作关系,如果把太多宝贵时间与有限的精力用在和同事交朋友上,就会太浪费了,毫无用处不说,还容易暴露自己的缺点,被别人拿捏,一辈子就会变得浑浑噩噩、平平庸庸、碌碌无为。
人一定要把时间聚焦在实现目标的事情上,你必须要像个高手一样,抱着创业的心态去打工,你与同事搞好关系只有一个目的,就只是为了让他更好的为你所用而已,这不是冷血,也不是无情,因为在职场上的生存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朋友圈,如果你不断让同事们看到你的吃喝玩乐,也会显得你有点不够敬业,甚至太多的晒自己的生活也是对别人的骚扰。
于是我们就按属性、共性去分组,比如按同事、同学、朋友;或按受众的共性去分组。我主要把工作组区分开了,我喜欢写小作文,但除了科普文章外,我很少写工作上的事情,只是写点自己的所思所想,一点心得体会而已。分享一点的心情,怕在同事的圈子里翻车。
人生,有时候也挺悲凉。发个动态又要小心翼翼,顾虑一切,最终就只好分组。
朋友圈里的人员实在太复杂了,大多是因为能从对方得到好处而产生友爱关系,比如双方因为业务上的往来而成为朋友,仅仅是因为对方对自己有用。
这种友爱的纽带只是用处,一旦不再有用,友爱关系也不再持续,我们经常用一些词来形容失去用处后的人际关系,比如“过河拆桥”“人走茶凉”。
真正的朋友是需要大浪淘沙,通过无数的共同经历和考验才形成的。朋友圈则不同,什么人都可以成为圈子里的朋友,因此还是要分组可见才行,这样才能让别人看到我想让他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