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两案”梗概
据贵州都市报2月12日报道:
2018年2月11日,轰动全国的“派出所副所长被杀案”和“凯里银行行长灭门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
黔东南州人民检察院以抢劫枪支弹药罪、抢劫罪、受贿罪和贪污罪对黄德坤提起公诉,以抢劫枪支弹药罪、抢劫罪对潘凯平提起公诉,二人当庭认罪。
两起命案分别发生在1998年10月17日深夜和44天后的12月1日下午。
前者为抢劫枪支弹药,便于实施抢劫钱财,杀死了大十字派出所副所长安坤。
后者为抢劫钱财,杀死了凯里银行行长乐贵建和他的妻子以及14岁的女儿,还有邻居刘巧云,被称为“凯里两案”。
杀人动机为:谋财害命。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德坤离职下海,先后开过录像厅、歌舞厅、冰淇淋加工厂均倒闭,使得黄德坤债台高筑,急需找钱来摆脱当前的困境。
于是,黄德坤找到了同样缺钱的“凯里两案”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潘凯平,两人一拍即合,商议如何找钱。
两人计划找钱的办法是,先去抢枪,然后再抢运钞车。于是,大十字派出所副所长安坤的配枪被抢,并且死于非命。
但是,由于命案发生后引起轰动,金融部门加强了警戒,促使罪犯黄德坤和潘凯平二人改弦易辙,把抢劫目标换成了金店,最后锁定在凯里银行行长乐贵建家,入室抢劫2000多元财物和30多枚纪念币,并杀死4人灭口。
“凯里两案”历经18年,终将罪犯抓获,进行公开审理,他们面临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本案看起来并不复杂,动机单纯,就是为了劫财,实施害命。
那么,为什么钱财对于人的诱惑力如此之大,以至于丧失人性和触犯法律?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又是怎样的呢?
犯罪心理一般过程
就犯罪人而言,主要性格特征是,以畸变的需要为核心,以反社会意识为支撑,以不良习惯为基础。
强烈的金钱贪欲
一些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理论,特别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的时期,导致个体政治、经济、生活地位的不断变化,形成了强烈的利益落差,“金钱至上”现象凸显。
而思想观念到行为的分化与重新排列组合,造成了人们的巨大心理冲击,从而加剧了心理失衡,导致不良心态和行为的显现,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急功近利的心理
现代生活的节奏和差距催生了人们的浮躁状态,唯利是图,急功近利,有的甚至超越了道德和法律底线。
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渴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从而寻求捷径,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畸形膨胀的需要
金钱当然是越多越好,拥有的金钱越多,生活的自由度就越大,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金钱是万恶之源”,对金钱的贪欲是最可怕的贪欲,贪欲多了便变成了恶,金钱的作用一旦被放大,便与恶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成为了万恶之源。
如果金钱至上在社会生活中畅行无阻的话,拜金主义盛行,“有钱能买鬼推磨”,什么都可以用金钱买得到,人们就会不择手段地搞钱,甚至铤而走险,就会变成更大的恶。
人格与品德的缺陷
这些人往往具有冷漠、敏感、自负、多疑、焦虑、敌视、暴躁、冲动、破坏等人格特质,成为家庭暴力和社会危害的重要源头和成因之一。
同时,个体因社会化程度不足,自制力的严重缺乏,导致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往往会丧心病狂地满足个人私欲。另外,这样的人曾有反社会行为的历史痕迹。
特别是反社会型人格,不断违反法律法规,以极端言行谋取利益,性格偏激,行为冲动,不计后果,常使他人陷入危险境地,却表现坦然,认为是合理的。
警惕不良心理
心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积极健康的心理促进人生,消极颓废的心理则与人生有害无益。一般的不良心理有如下几种。
盲目从众心理
不假思索,人云亦云。别人做什么生意赚钱,他就跟着做什么,从来没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以至于到了十分荒唐可笑的地步。
比如,当股市上扬时便涌入其中;当有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时,便一哄而上早教班、培训班等,不问青红皂白的跟风,不仅给自己带来损失,还会引起社会的波动。
攀比嫉妒心理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境遇不同,必定会造成差别。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种差别,是每个人经常遇到的问题。
但是,人们往往只同上比,不同下比,只比别人的不足,不比自己的不行,只比自己的优点,不比别人的长处,最后往往演变成了羡慕嫉妒恨,既害了自己,也伤及他人。
贪图享乐心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但如果放弃理想信念,不思进取,贪图安逸,“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占上风,把感官快乐和现实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危险也会随之而来了。
因为,衣食住行都要名牌讲排场,沉湎于花天酒地,流连于灯红酒绿,纵情于声色犬马,在金钱中寻找感觉,当欲望不能满足的时候,难免铤而走险,贪污受贿,谋财害命。
仇官憎富心理
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不断发酵,社会矛盾突出,一些人仇富仇官心理愈演愈烈。
虽然确有为官不为、为官乱为、损公肥私、贪赃枉法之人,在富人中也有为富不仁、为富不尊、欺行霸市、祸害民众之徒,但毕竟是极少数。
不能以偏概全,抓住个别事件不放。疾恶如仇本属正常,但假如刻意夸大,借题发挥就不正常了。
阴暗颓废心理
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受过挫折,有过伤害等经历,有的人没有能够从痛苦中走出来,心理产生阴影,在看待世界、为人处世上,总是表现出消极,看不到阳光和美好,感受不到热情和善良,眼前的所有都会是灰色的。
而且,这样的人时刻把自己封闭起来,大有看破红尘的味道,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动力,从而不顾事实怀疑一切,对世界充满了敌意。
可见,个体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关系急速变化和社会矛盾不断迭加的今天,树立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付当为此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