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第l六章内容主要讲才能。这也是我#7天1本书#读书计划,第六天的阅读内容。
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人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没有必要与人攀比,只要找到所能、善用所能即可。
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的信念通过努力换回了变得更好的现实。
一个僵固型心智的人怎样才能转变为成长型心智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封闭性、绝对化的总结性评价改为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
我们与其把眼光放在自己与他人的天赋差异上(虽然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如放在自己可以如何努力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才能上。
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它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才能)
适用于团队的木桶理论并不适用于个人。
大多数人都在缓慢起步期就“死”掉了。小部分人爬到了快速提升期。而只有极少数人到了高原期,笑傲江湖。
浅尝辄止的人很可能将一无所获,而专注投入走到最后的人将获得超额收获。
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结识与你能力互补的人,将使你终身受益。
你是“差不多先生”吗?(绝不苟且,才能做到极致)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但不需要凡事追求完美。
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弃”。有舍,方才有得。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
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从这个角度来说,挑战和才能是相伴相生的,没有足够的挑战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而越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也越有可能接近高难度的挑战。
“必要难度” 理论充分说明了,勇敢地去迎接有难度的挑战,对个人才能的提高非常有益。而要做到这一点,有个关键的操作要领是:不要满足于完成“标准动作”。那是对普通人的要求。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兴趣)
越是急于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就越是寻觅不到,因为这个急于求成的心态,常使我们浅尝辄止或者妄加评判,消耗了我们原本就不多的耐心,使我们离“真正的”兴趣越来越远。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可以从这三方面下手:
一是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
二是提升“浸润”的深度:尽量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三是增加互动,变单向的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或者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
不去问有没有兴趣,而是先做起来,而且很投入、很专注地做,并懂得如何把一件单向的事变得双向,把一件被动的事变得主动,那么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点也不痛苦地坚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着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得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