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5-150
阅读时间:2小时
【导入】:先来看一个案例:有次翠花患了重感冒,睡得头昏脑胀的,她男朋友一整天都没打电话了解她的情况。
后来她跟闺蜜聊起这件事,闺蜜一说:“你男朋友也太没同情心了吧,怎么都不打电话关心关心你呀?他肯定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闺蜜二却有不同看法:“我倒是觉得你男朋友是个体贴的人,说不定他知道你感冒,怕影响你休息才没给你打电话呢。”
【互动】从你的经历来看,你比较认同哪位闺蜜的说法呢?选择1或者2。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说得过去。张茜就根据自己对男朋友的认知,选了第二种理由来说服自己,结果呢,原来他男朋友忙得忘了她生病,于是很内疚地补偿了她。
相反,假如她选择责备的理由,那即便她男朋友解释是不想打扰她休息,她也不会接受这样的说法。
所以,我们对朋友、伴侣的认知会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的发展,有可能巩固,也可能损害相互之间的关系。那这一章,我们将考察这类认知是怎么影响我们判断的,探讨社会认知是如何影响亲密关系发展的?为了避免不好的影响,我们又应该注意些什么?
大纲:
一、为什么会产生认知偏差
二、怎么削弱认知偏差的影响
——————————————————————————————————————
一、为什么会产生认知偏差
1.社会认知仓促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社会认知。也就是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对人、事、物进行理解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那么,第一印象就是我们对某个人最初的社会认知,这个认知过程是非常快的。
【举例】比如初见陌生人,我们在一瞬间,大概二十五分之一秒内,就能判断他的长相是否有吸引力,以及他的出现对我们有没有奖赏意义。接着,只要观察这个陌生人和异性5秒钟的聊天情况,我们就开始判断他的外向程度、良知水平和智力高低。
这样初步的判断,形成了我们对陌生人的第一印象,从而,这种社会认知就决定了我们后续的感受和行动。
那么,第一印像将会对后续的人际交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2.第一印象引起的认知偏差
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对于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性,那它怎么引起社会认知偏差的呢?有三个方面作用:
(1)刻板印象
我们对陌生人莽下结论的速度太快,往往根据自己的认知习惯,从各个方面迅速地给新朋友打上标签,这就容易形成刻板印象。
【举例】比如一说到广东人,那就是个子矮、普通话带口音、什么都能吃的人;一说东北人,那就是不洗澡、有大男人主义、都特别能喝酒的人。除了地域标签之外,我们对他人在外貌特征、性格特点、某件事、甚至某句话这些方面,都会习惯性地留下刻板印象。
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最省事的方式,通过贴标签来管理信息和了解别人。值得注意的是,贴标签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就产生了初步的认知偏差。
(2)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就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互动】比如有两个人,男对女说:“我爱你,可我已经结婚了,也有小孩了。”
女的回答说:“我不管,这不影响我们在一起。”
作为听众,你是不是很自然地认为男的在搞婚外情?
这时进来一个孩子说:“别玩了,爸,妈。该起床了。”
这就是首因效应的影响,我们先接触到的信息,会更容易影响我们的判断,导致我们被表面现象蒙蔽双眼。首因效益之所以会引起认知偏差,就在于认知是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而对别人做出判断的。
(3)验证性偏差
最后一个特点:验证性偏差。也就是我们通常会找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信息,忽略证明自己错误的证据而引起的认知偏差。
【举例】比如我们想确定一个人是否外向,擅长社交。外向的人会这么问:“如果聚会要你来活跃气氛,你会做些什么?”内向的人可能这么提问:“喧闹聚会的哪些方面让你讨厌?”
两种提问方式是假设在对方喜欢或者讨厌聚会的前提来提出的,这样,由于提问者的思路不同,被调查的人所给的答案,往往更能证实自己预期的想法,而忽略了对立的情况。
总结一下,我们开始一段新关系,通常会仓促地给别人贴上标签、先入为主地做出判断,导致相遇的第一刻就可能发生了认知错误。然后,通过验证性策略对新信息的择取,就加深了这种认知的误解,从而塑造出有偏差的印象。
即使后来跟朋友接触多了,发现了朋友的新特点,但第一印象还是会无形中持续地影响着我们的评价。所以,我们不能太信任自己的第一感觉,要随时调整自己对别人的认知,才能更加客观地发展人际关系。
3.伴侣的期望偏差
社会认知偏差不仅体现在第一印象,还体现在伴侣的相互认知上。我们对爱人的满意程度取决于爱人接近自己理想中的程度,但得到的跟期望值总是有差距的。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难以理解对方的行为或者感受,其实就是认知偏差引起的。引起这样的偏差有两种原因:
(1)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我们意识不到在对方身上观察到的行为其实是自己引起的。
【举例】比如在吵架的时候,如果一方想:“她真唠叨,听着真烦躁”,另一方可能这样想:“他脾气这么暴躁,应该学习怎么控制自己”。这两个人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给对方,其实根本没意识到彼此身上的问题。
所以应该怎么做呢?有意识地去努力了解对方的观点,从自己身上找问题,那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就会减少,或者更保险的方法是,做好心理假定:无论是多亲密的伴侣,对方也无法完全真正理解自己所有行为的动机。
(2)自利偏差
就是一句话:对功劳过分的自居,对失败苍白的推辞。(还挺押韵)
【举例】来看一个例子。强哥是翠花的男朋友,有次强哥想给翠花一个生日惊喜,就提前做好攻略,准备带她一起周末自驾游。但是周六公司召开紧急会议,还没来得及告诉翠花,他就把这个活动取消了,只是晚上简单吃了个饭。
结果,翠花就生闷气了,自己生日,男朋友怎么都不好好表现一下?强哥却不是这么想的,自己虽然没给到翠花惊喜,但感觉还是良好的:毕竟有颗为对方着想的心。
为什么两个人想法出现了差距呢?这就是自利偏差引起的。翠花只能通过强哥的行为来评价他,又不会读心术怎么知道他原来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人能意识到别人存在自利偏差,但意识不到自己也存在。这是因为,即使自己的善良意图没有实现的情况下,还看重自己有这份心,而判断别人则只是依据别人的行为,完全无视他们的意图。
所以,不同视角使得自己能更好地开脱错误,而不会同样的原谅朋友或者爱人所犯的错误。
人们对爱人的满意程度取决于爱人接近自己理想中的程度,感觉满意的夫妻会认为伴侣的缺点是局部的瑕疵,远不如他们的优点有影响力;而新婚的夫妻如果发现伴侣不如当初想像的那么美好,那不满的情绪会日益增加。
【小结】 社会认知偏差,是我们根据现象做出的判断引起的误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印象偏差和伴侣期望偏差。
我们对于印象的确立过于仓促,对伴侣的形象过于理想化,都能引起认知偏差。所以我们不仅要客观对待第一印象的作用,还要接纳自己的伴侣并不完美的形象。
如果人们了解了伴侣的各方面情况,还能多站在对方的视角考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减少行动者/观察者效应,弱化自利偏差,这样就对亲密关系十分有益。
二、怎么削弱认知偏差的影响
通过前面的解释,了解了什么原因引起了我们的认知偏差差,那么该如何削弱别人对自己的认知偏差呢?
这就体现了印象管理策略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来试图改变别人对我们的印象,这就是印象管理策略。
有一个技巧是向别人选择性地披露自己真实的特性。比如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养猫,实际上自己喜欢狗,那你可以说自己喜欢动物,来慢慢拓展更多话题。
这样只表明自己的部分特性,有利于发现共同点,使得人际交往更有奖赏意义。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掺和着虚假信息,否则反而会令人反感。
印象管理的四种策略
印象管理策略具体有四个方面:
1.逢迎讨好
这种一般适用于想要讨好的人,伴侣之间、亲子之间或者朋友之间都能可以使用。逢迎讨好顾名思义,就是寻求他人接纳和喜欢,具体做法可以通过帮忙、夸赞、谈及共识来让自己改善别人眼中的印象。但不能表现的过于反常,否则别人会认为自己图谋不轨,就会适得其反。这种策略在亲密关系中最普遍,只要不是明显的操控性质或虚假行为,一般能得到别人良好回应。
2.自我推销
这种一般适用于职场,多见于面试建立第一印象的情景。通过描述自己的成就、颇为策略地展示自己才能,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形象以及证明自己的能力。
3.令人讨厌的两种之一:恐吓
恐吓常见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场景,如校园霸凌、社会冲突等。通过把自己描绘成无情、危险和凶恶的形象,希望别人顺从自己。这样的行为令人反感,会使人避开。
4.恳求
恳求也是不受欢迎的策略之一。让自己看上去显得无助,以求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例如,人们声称自己“一天辛苦工作”感觉“太累了”而不能洗碗,就是恳求的策略。
我们大多数时候会避免使用恐吓或者恳求这两种策略,但常常会不自觉的使用上。如果你有过让伴侣知道你对某件事情很生气或者很伤心,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分别用到了恐吓和恳求策略。
亲密关系中的印象管理
亲密关系中,我们的印象管理又有什么特点呢?又该注意什么呢?下面三点就谈到。
其一,相比陌生人,我们更不在意亲密伴侣面前呈现的形象。
【互动】比如,你跟新朋友初次约会前所花的时间,会比约见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所花的时间更多吗?
相信不会的。原因是,我们知道他们已经喜欢我们了,所以没必要再营造迷人形象来赢得更多赞许。或者觉得自己的印象在他们心中已经难以改变,所以也不想做无谓的挣扎。也有可能单纯我们变懒了,想无拘无束的在已经了解和喜欢我们的人身边放松。
其二,亲密关系建立以后,我们通常煞费苦心地为自己的好友营造讨人喜欢的公众形象。这是因为,关系越亲近,我们就把朋友的形象当成自己的,然后进行美化。
其三,人们管理印象的动机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重要的作用。
自我监控能力高的人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各种情景下的不同规范,比如,面对严肃的人说正经的话;面对幽默的人又能插科打诨;在酒桌上说场面话;在朋友底下说掏心话……
而自我监控能力低的人不太在乎社会规范,缺少变通,会在不同的情景中保持相同的形象。
所以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印象管理,可以不用太过于表现自我的特性,约束好自己基本的行为规范就好,在真正朋友面前做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开心的。前提是注意分清亲密关系是不是达到你期望的程度,这样才好避免一些尴尬的情况发生。
最后总结一下,通过印象管理策略在人际交往中重塑自己的形象,从而改变别人对自己的印象。那印象管理的四种策略分别时:逢迎讨好、自我推销、恐吓和恳求。其中前两种可以让我们塑造更好的形象,后两种反而令人讨厌,要注意避免。
对待亲密关系的印象管理有三个特点:
1.相比陌生人,我们更不在意亲密伴侣面前呈现的形象
2.把朋友的形象当成自己的来美化
3.个体差异导致管理印象的动机不同
最后,要完全消除别人的认知偏差是不现实的,重点是我们知道应该怎么改善别人对我们的认知,从而影响他们做出好的判断。同样,我们也要将伴侣往好的地方想,目的是促进我们的亲密关系,而不是损害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