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禅让的帝位。
一般帝位的交割不都是在帝王的大殿举行吗,为什么尧禅让帝位会在庙里,司马大人还特别说明在文祖庙呢?
那就先来看文祖。太史公曰,文祖,尧大祖也。文祖也是地名,就在章丘市的文祖镇,那可是个村村有故事、处处有传说的远古村落。我们不妨到那里去探访文祖的传说。
1 追溯文祖庙
在尧的时代,如今的章丘文祖就有了村庄。那地方三面环山,一面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显然是一块宝地,难免招人惦记。
当时就有一南一北两个部落,你来我往打了十几年的仗,想要争夺这块地的控制权。老百姓不堪其苦,纷纷弃庄而逃。白天躲在山里,晚上不打仗的时候再下山种地、收庄稼。长此以往,原有的村庄已经墙倒屋塌,一片狼藉。而且两个部落也招架不住常年征战,自己元气大伤没捞到半点好处不说,还面临被其他部落吞并的危险。
于是,双方就想握手言和,又抹不开面子,还怕自己吃亏,便派特使向帝尧求助,并且声明愿意加入尧的部落联盟。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尧欣然接受他们的申请,派舜来处理这件事。舜那个时候不是正在参与外事活动嘛,正好,就来试试身手。
舜在双方文官的陪同下,一连几天只管游玩。每到两郎山就凝神仰望,看完了,就回营地休息。大家不解其意啊,实在忍不住就请教这边界之事该如何处理。舜就等他们开口呢。舜说,你们看啊,这两郎山峰顶上耸立着石人和石马,上苍已经预示了,以此处为界才能让士兵收起兵刃,让战马卸下马鞍,还老百姓太平日子。众官员一听,个个拍手叫好,终于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
为了彰显这是帝尧的功德,舜立了块界碑,并刻上了尧的名字。你看,人家舜多会来事。老百姓也感念帝尧的恩情,大兴土木修建了文祖庙,庙前匾额就写着“尧文德之祖庙”。
也就这是在这座庙前,帝尧禅让,舜接受帝位。你看看,这多有意义呀!
既然舜已经接任帝位,尧是不是就可以安心颐养天年了呢?
且慢,到这里太史公这样写道: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这是要扶上马再送一程啊。尧为了帝位和天下苍生,也真是煞费苦心。
到这里补充一下背景知识,先说说天意、天子和天命这件事。
2 谈谈天的事
前面提到舜在文祖确定两个部落的边界时就打着上苍预示的旗号,现在尧命舜代行天子的政事,也说要来观察上天的意志。
那么,上天有什么意志呢?
以唯物的眼光来看,天空就是地球周围的广大空间。可是在古代,上天那可是天地的主宰者,是自然与道法的实体代表,必须依自然行事,不可无法无天。道德经里讲,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说文解字里说,天,人之顶也,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天,至高无上,从一大也。
如果至高无上的天都有这个意思,都认可了,那天底下的芸芸众生还怎么可能有意见呢,大家怕是顺应天命还来及不呢。当然,也偶尔会出个例外,前一阵子哪吒在动画电影里不就顺应时代的潮流,喊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誓言吗。可是在古代,顺天应人的思想可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帝王家也就借天说事,称自己是天子,大家都应该好好听话。舜借着上天的预示,顺利确定了两个部落在文祖的边界,大家正瞌睡找枕头呢,看着公平就行了。顺便就坡下驴,乐得消停。帝尧借着观天命,就是要看看舜在这个职位上干得怎么样,老百姓会不会有意见,联盟之外的其他诸侯会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3 舜的表现
舜那就得干出政绩来呀。他是怎么做的呢?
舜观天象以定准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实际位置及其运行,并据此判断政事的得失。祭天地四时,名山大川,还有各路神仙,以求天下太平。择吉日接见四方诸侯君长,颁发执掌的瑞信。从二月到十一月都忙个不停。既要召见东方的诸侯,校定四时节气和月份大小,统一音律和度量衡,修订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甚至还规定了进见时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所执的瑞玉,卿、大夫和士初见面时执礼的规格。然后又巡视南方,西方,北方,归来再到尧的祖庙和父庙去祭拜,并敬献一头牛做礼,礼数极其周全。
这里要特别说说四时节气。《礼记·孔子闲居》记载,天有四时,春夏秋冬。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二十四个点,每一点就叫一个节气,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农民借助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藏循环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节气的校定功不可没。
再回来继续说舜。
舜每五年到各地巡视一次。其间四年各方诸侯君长来朝见时,舜又一一告诫他们治国的要领,并给他们明确业绩考核指标,政绩突出者,则赐车服。在政事方面,舜把天下分为十二州,分而治之。在水利方面,舜疏通各地的河道,以利农事。在刑事管理上,舜规定了典刑、五刑、官刑,教刑还有赎刑。毕竟刑罚对人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所以,舜强调执行刑罚要特别慎重。
4 新的考验
就在舜忙得四脚朝天的时候,他的政敌还不死心。
讙兜又向尧引荐共工。尧说不行。可是讙兜趁着尧退休在家仍试着让共工去做工师。那共工必须不能胜任,太史公说共工果淫辟。讙兜何许人也?他是帝尧跟前一位大臣,在帝尧最初征询意见的时候,就极力推荐共工来着。
诸侯也不闲着,这时候又跑来向尧推举鲧,还想让鯀治理洪水。尧说不行。可是诸侯还是再三请求再试用一次。那显然必须不行。太史公说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
这个时候三苗氏族在江淮、荆州等地多次作乱,真是一刻也不消停啊。
在这种情况下,尧就要看看舜当如何。
要不怎么说舜有政治智慧呢。太史公写道: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结果,四个人都受到了处罚,并且使天下人都心悦诚服。
看到这里不由想起一部电视剧里的小故事。说是一个门外汉要挑战棋坛高手,而且要挑战两位。结果他还赢了。你猜怎么着,他同时和这两位高手下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自己不伤一根神经,两位高手却绞尽脑汁,甘拜下风。
言归正传。天下人心悦诚服,帝尧自然乐见其成。
5 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终于到了最后抉择的时候了。
尧称老居家避让帝位,命令舜代行天子的政事,把他推荐给上天来考验,总共二十八年。尧知道儿子丹朱不是当帝王的材料,就采取这种权变的方法把帝位授给舜。太史公总结说: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看看,帝尧是多么大公无私啊!
尧辟位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丧期,四方莫举乐,以思尧。这样一位伟大的帝王离世,谁又能不悲痛呢!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可是诸侯朝见都去找舜,有争执诉讼的也去找舜,甚至歌颂政绩的也只歌颂舜。这时候,舜才说,好吧,看来这是天意了。于是回到京都登天子位,终于成为名正言顺的帝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