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小霞(万泉小学校长)
父母照料好自己的婚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母亲和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不一样,他们的教育作用也不一样。那么,在家庭中间如果我们选择了婚姻,选择了孩子,就要尽最大努力给孩子创造完整、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
教养方式、夫妻关系的和谐在家庭教育中是第一位的。我们年轻的妈妈一有孩子,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忽略了丈夫的感受,或者丈夫只顾养家而忽略了妻子的感受,这个时候对孩子的教育是极不利的。良好夫妻关系是未来孩子的生活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随时会被他们录下来储存在大脑中,将来的时候效仿。遇到问题怎么解决呢?潜意识调度出来告诉他这么解决,是发脾气还是和颜悦色地交谈沟通,父母给他们储存的是什么,他们的内存就是什么,很难改变。因此,原生家庭父母的夫妻关系非常非常重要。
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照料好自己的婚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个性、人格、人际、情绪、恋爱、事业发展轨迹,如果出现了问题不及时调整,一旦对孩子形成不良影响,这个孩子长大后很难调理。
2、林卫民(北外附校校长)
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捍卫教师应有的尊严
一个教师的专业优秀,并不意味着他必须时时优秀、事事优秀、样样优秀、所有人都觉得他优秀。对于教师的具体的教学方法、策略、过程行为,需要有哪些地方应当作些改善的,欢迎家长提意见和建议,教师也会采纳合理化的建议,并不断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向着更加卓越的方向发展。
学校不能仅凭某些家长的观点、意见,就可以随意调整教师的。学校如果仅凭“某点、某些不满意”立即临时调整教师,整个学校的秩序就会大乱,最后伤害的还是学生的发展。
一所专业学校的成熟度,首先表现在它的专业自尊和自信,以及基于学校现实的判断力,选择一所学校应该信任这所学校。家校形成“合金”,孩子的教育才能获得更大更多的成功。
感谢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和帮助,有些问题可以讨论,有些建议可以采纳,但是,个别家长提出必须更换某个教师的请求,或必须由某个教师来执教某个班的要求,学校不予采纳。
无论如何,“依法办学,尊重教师依法执教”的态度,是一所学校的办学底线,办学者必须要像捍卫自己的生命一样,坚定地加以捍卫。
3、李烈(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国务院参事;现北京市正泽学校校长)
小学教育不能一味强调“个性”发展
小学教育不能一味的只强调“个性”发展,必须兼顾共性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在个性与共性两者的辩证统一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由一,源于对此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把握。
小学阶段虽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个性,存在着个别的差异性,但他/她首先是一个小学阶段的儿童,有着此阶段儿童发展的共同需要和基本共性特征,即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这种共性特征和个别差异共同构成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理由二,基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大基本价值取向。
教育既要强调个人价值和个体的能动性,满足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要强调社会价值,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理由三,基于小学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和意义。
小学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要兼顾儿童的个性发展与社会性发展,既要关注个体在天赋能力、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独特性,尊重其差异性,也要完成社会交往、道德品质、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基本素养的共性要求。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这两方面的和谐健康发展。
4、尹超(北大附小校长)
人生最重要的秘密经验就是“人的力量”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送别你们,就像母亲送别自己长大成人的儿女。尽管内心充满眷恋,但更充满了期待与深情的祝福。
第一,做为校长,我希望母校留给你们的不仅仅是美好童年的回忆,更希望给你们传递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这种文化、这种精神能永远陪伴你们的左右,伴随你们的一生——那就是一生有追求,一生有梦想,一生都不迷失方向;一生都能够快乐地学习和工作,以阳光灿烂的心态迎接一切的困难和挑战。
第二,希望你们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优秀,更希望你们真诚善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包容欣赏他人……
第三,希望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住我们的八字校风——“快乐、进取、儒雅、大气”。这不仅是母校的校风,更是我们要铺就的人生底色,是我们要一生坚守的品质!
孩子们,人的一生最重要的秘密经验就是“人的力量”——每个人在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的同时,都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使自己成为更好的人的能力!
5、翟小宁(人大附中校长)
人大附中倡导生命舒展的教育,
要让每个学生健康美好,眼睛炯炯有神
人大附中的教育使命是“立德树人,为国育才”。首先要从人的发展出发,来探索教育的问题,来思考教育的使命。教育是为了人的,具体说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学生是中心,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以爱与关怀之水浇灌学生,学生成长,学校才能成长,国家才能发展。所以人大附中所有的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人,都是学生。
人的发展有一个前提,即要舒展。所以我特别倡导“舒展生命的教育”,我们要不断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要让孩子们过得幸福愉快,要让他有时间和空间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研究一些自己喜欢的学问,要让他有充足的睡眠,要让他的眼睛炯炯有神,要让他的身体健康而美好。我们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地发展。教育是爱的事业,爱与尊重、爱与关怀,就像教育的甘霖,雨降而万物同润。爱的阳光、爱的甘霖泽及到每个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顺着天性和个性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追求。
6、李希贵(十一学校校长)
高中毕业,我们需要问自己的10个问题
在毕业季前夕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你们,我在想,你们这个时候到底需要什么,我想在这个重要转折期我们都需要自我定位、自我追问,这就是今天我的题目,我们需要问自己的10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思考:
第一个问题,2035年我在哪里,我在做什么?
第二个问题,我的职业理想真的是我的最爱吗?哪些学科的学习让我感到兴奋?这两者是关联的吗?
第三个问题,哪些不良习惯影响了我的成功?我是否开始培养改变这些习惯的习惯?
第四个问题,我有没有为挫败做准备?
第五个问题,我有没有心中的英雄,我因为什么而崇拜他们?
第六个问题,我学会如何对待不同的观点吗?
第七个问题,我会成为我曾经讨厌的那种人吗?
第八个问题,我是否学会了和自己曾经的朋友理性“分手”?
第九个问题,我是否应该考虑组建“个人董事会”?
第十个问题,高中三年,我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
7、王殿军(清华附中校长)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强化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于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演艺圈的天价片酬和阴阳合同、娱乐选秀节目批量造星、“流量小生”一夜暴富、网络红人靠打赏日进斗金,这些社会不良风气和乱象,如同雾霾一般无孔不入,侵蚀学生的心灵,扭曲其价值观念,助长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
我们应当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他们相信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破解;让他们自觉将日常生活与理想追求紧密结合,在劳动创造中实现远大理想和个人目标,树立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劳动获取财富、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思想观念。
有人认为,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让学生到农田或工厂干体力活儿,这是一种片面的、落后于时代的看法。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劳动教育的目标具有多维性,包括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技术素养)、劳动思维(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7个方面。劳动教育还具有融通性,是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基础,对于其他四育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概括起来就是“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8、马景林(北京四中校长)
真正的好教育,
是能让学生自由呼吸,且呼吸自在自如的教育
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门孤立的科学,与许多科学已经密不可分,例如心理学、哲学、学习科学、脑科学等等。实现与达成教育目标的手段方法也不再单一,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手段之外,心理学等其他科学的手段、方式也引入到了教育过程中,助力教育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之前就与教育产生关联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近些年又获得了很大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影响到我们的教育。如今,人工智能已经从以图灵测试为代表的第一次浪潮,和以语音识别为代表的第二次人工智能浪潮,发展到深度学习与大数据携手的第三次浪潮。人们已经开始担忧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挑战,霍金甚至发出“完全人工智能的研发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这样的警示。
在教育的技术不断发展并不断拓宽领域的背景下,在科学技术已经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我们的所有教育行为离不开技术丰富与进步的大背景,但教育归根到底是以“人”为主体的,只有真正唤醒人的“生命自觉”的教育才真正具有生命力。真正的“好教育”,是能够让学生自由呼吸,且呼吸自在自如的教育,而我们老师的任务,只是帮助同学们实现自主、健康呼吸的目标。
9、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
养育孩子,家长需学会“底线思维”
现在家长整天盯住不放的是什么?是学科学习,是考试成绩。把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生命成长窄化到学科,又窄化到分数。
有多少家长运用底线思维想过:我这样培养的孩子考了高分,上了好大学,但是他还有不断进取的追求吗?他将来独立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道德水平、身心素质都具备吗?这些本来是孩子长大之后最重要的东西,却成了我们家长最不重视的东西。
再看儿童的个性发展,我们家长是否在观察、发现、挖掘自己孩子的潜能,让他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呢?我们看周围有多少孩子在兴趣浓厚地坚持一种爱好?有多少孩子能有自由钻研的快乐时空?太少了。
10、陈立华(朝阳实验小学校长)
二孩家庭,大宝是最好的榜样
同胞关系对人一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它会在童年和青春期,向人提供复杂的社会情感和认知变化时所需要的支持和亲密感。
父母把大宝树立为二宝的良好榜样,让大宝明白:你很重要,这个家庭是需要你的,作为弟弟妹妹的榜样更是不可或缺。
如何让大宝成为榜样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呢?家长的肯定、鼓励和循循善诱是十分重要的。要引导大宝去帮助弟弟(妹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两个宝贝有足够长的相处时间,并在大宝表现好时充分给予言语上的肯定夸奖和适当的奖励:如亲吻、拥抱、心仪已久的玩具等等。
11、陆云泉(一零一中学校长)
教育的本质是成全与唤醒,生活是教育唯一主题
教育,是为了人一生的生活,能使得人更加完善,从而有高尚的行动。教育,就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以及丰富高贵的灵魂。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生活是教育的唯一主题。
一零一中学在智慧课堂的设计当中,首先把人放在核心的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一零一中学设计推进“生态�智慧”课堂课程构建时,也是从人本身出发,关注“四个H”:
头脑(Head)。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学生的头脑更加智慧。
心灵(Heart)。教育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展。对一个学生来讲,需要学会关爱别人,学会洞察和分享、合作与包容,以及处理生活中的冲突。比如,近年来发生的校园欺凌现象比较多,反映了今天的孩子需要不断培养冲突处理方面的能力。
双手(Hand)。如果教育不能给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的双手更加灵活,教育就存在很大的缺失。一零一中学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探究,包括劳动能力的培养,以及给予别人的能力。
健康(Health)。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和生活方式是否健康,以及学生的做人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12、李晓辉(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
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一定不能在资源争抢上下工夫
集团化办学,如何提升成员校的办学水平,如何保证核心校资源不被稀释,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育均衡?
一所学校可能生源是最关键的,比如说现在均衡化,我们初中也是就近入学。那么师资的优势怎么发挥,这跟管理有关系。但是这个是站在哪个角度呢?是学校的角度,其实核心是资源,现在的教育均衡本质上讲是教育资源的均衡。比如清华北大一年在北京就招那么多人,教育不管多均衡,这个学校办得多好,你办得好了,你清华北大多了,意味着别人的就少了。
如果我们把集团化办学水平提高,变成资源的重新分配,老百姓还不能满意。要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就一定不能在资源的争抢上下工夫。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我一直认为追求应试的最大的问题在于,让应试失败的人以失败的身份走向社会。教育是让人成长、让人成功的,教育不是告诉你不行。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他在成长,你对他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13、钮小桦(北京二中校长)
什么才是名校之“名”
大家都在探讨什么叫名校?应该有什么?咱们现在说的名校概念实际上就是比升学率高,老百姓认可,因为我进这个学校可以上好大学。我认为它有很多因素促进它名校之“名”。一是名师,二是名学科。我们看一个学校里边有名师,比如正高级等等,但是有名学科吗?你能拿出这个学科在全市、全国是响当当的,而且不断有教研成果出来,引领教育的发展、课程的改革?
大家常说一句话,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在二中提出这个道理,即学科建设的时候不光有同事,还要有知音,更多人能说到一块去,那么你这个学科建设和这个教研组发展一定兴旺发达,一定能够传承。如果有名的老师退休了,好的经验能传承吗?因此,一定形成一个学科,乃至名学科,有点像现在大学“双一流”。为什么提出大学双一流?因为光有名教授不成,还要有名专业。
比如一个学生特别喜欢文科,尽管你是名校,但是你文科是不是很有名?这也是学生理性思考的。今后学生更多的是选择专业,因为这些学校在这些学科是见长、有名,所以选择这些学校。
14、沈杰(首师大附中校长)
守正出新,办为每个孩子负责任的教育
教育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不允许犯颠覆性的错误。教育改革更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我们要考虑教育改革风险的控制,要办为每个孩子负责任的教育。因此,首师大附中的改革很谨慎,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分多个阶段向前推进。我们的改革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实施的几年时间里,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和现实的考验,目前越来越趋于成熟,也得到了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认可。首师大附中立足国情和校情,守正出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进行精细的管理和细致的指导,使学生拥有集体的归属感,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四三二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是学校近年来改进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改革内容涉及课程设置、管理体制、育人模式、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是首师大附中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其中的“四”是指四修课程体系;“三”是指三维管理体制;“二”是指两项育人原则;“一”是指 “让每一位学生都成德达才”的 一个核心目标。
15、李有毅(北京十二中校长)
教育始于“合”,发展于“分”,最终走向合作
追踪教育发展史,应该说,教育始于“合”。无论哪个时代,一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是从家庭开始的。教育发展于“分”,分化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都是教育分化的动力。教育最终又将走向合作。虽然学校取替家庭成为教育的主渠道,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育的进步。但是,学校存在于社会之中,学生同时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之中学习和生活。家庭、学校、社会只有走向合作,才能产生教育的综合作用。如果将三者割裂开来,只关注单独的教育,就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不负责任。
家校社同携手,共担教育责任,应该是我们的共识。北京十二中教育集团在探索共育的过程中,提出了FSC家校社共育的1-3-9体系,围绕“育人”这一核心目标,家庭(F)、学校(S)、社区(C)三大共育主体,实现九大要素的整合,即经费、设施、人力、优势、机制、研究、协作、课程、创意,最终达到共育效果。
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始终坚守的是北京十二中的教育初心,即育人为本,培养真的追求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培养具有正气、志气、勇气、灵气、和气、雅气、底气、大气优质品质的大写的人。
16、夏青峰(北京中学校长)
信任孩子,是教育的起点
士为知己者死,亲其师、信其道,信任,往往比控制更有力量。理想的学校,教师的功能定位应该是什么?我们确定了四个词语:信任、发现、支持、引导,这是北京中学的教风。信任,我们放在了第一位。信任孩子,是教育的起点。没有了信任,学校就会不断地折腾孩子。
信任孩子,就要切实地把孩子放到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置身于成长的问题矛盾之中,自己讨论规则,变规定为约定,在约定的讨论与执行过程中,诚信、负责等品格自然会得到培养;信任孩子,就要把学习的机会还给孩子。基于支持的学习理论,建立以尊重和信任为主要特征的人文教育环境,支持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我们的校园是安全且充满关怀的:教师们都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容错空间大,学生们通过不断地进行尝试、参与、思考与探究,在与同伴反复的讨论、争执、试误、调整、纠错中,逐步他们能逼近正确的方向。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学生们会很欢快、热情洋溢,他们作为学习者的思维已被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就成为了可能。
17、刘飞(芳草地国际学校校长)
减负,不妨在“增”和“变”上做文章
减负的问题必须整体思考,如果一味地减减减,恐怕效果也不大。既然不好减,我们就换一种思维方式——“增”和“变”。要想消除一块地的荒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种上庄稼,就这么简单。
首先,把作业变成课业,这么一变的话,作业的范围就扩大了。把一时变成多时,把一地变成多地,把一人变成多人,把一科变成多科,从一维变成多维,作业的形式、内容和主体不一样了,课业负担就可能就会减轻一些。
其次,把封闭的课堂变成一个开放的课堂。尊重学生的思维表达,紧紧抓住关键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科的价值。芳草地国际学校在学科价值方面尤其关注以下四点:爱不爱学习,会不会合作,能不能发现(创新),有没有用处。
第三,在课程方面要着力。我们要把学校课程建构好、实施好。学校课程的建构,不一定打破学科界限就好一一只要有分科考试,分科教学就不会取消。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要努力把握住学科课程的本质,同时要借鉴国外主题教学方式,软化学科边界。
最后一点就是考试一定要变。 考试永远不会过时,关键是考什么、怎么考。所以,要想减负,用好考试这个指挥棒将十分关键。
18、刘可钦(中关村三小校长)
有审美眼光,教育才能做出味道
做了多年的教育之后,才体会出“教育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真正含义。“求”不是简单地从A点出发就一定能够顺利到达B点,因为,从此岸到彼岸的旅途中,不仅存在多种途径,而且每一条途径中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人的成长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
这就需要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理性、感性、悟性三者并用。理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事实与逻辑是否符合客观真理,然后才能“晓之以理”;感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审视感觉与形象是否带来了美感,这样才能“动之以情”;而悟性,指的是心与心的交融,是换位思考,是共同担当,是“抚之于心”。唯有真、善、美、爱协同并重,才能最终实现“导之以行”的教育效果。
追求完美,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典型心态,这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只有追求完美才能够产生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有追求完美的理想与标准,同时又不要一味苛求身边的人们必须完美,这样就有了一个富有张力的调整空间,一个适宜生长的土壤。
19、张建芬(海淀区七一小学校长)
做心灵静美的好少年
同学们,你们即将升入初中,成为一名中学生。在此,我想提出几点叮咛:
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善良的本性。未来你们的人生将会被各种选择填满,请记住,善良永远比聪明更重要。请用一颗善良的心与这个世界相处。
希望你们常怀感恩之心,用爱来回报生命中与你有过交集的那些人,那些树,那些花,那间教室,那张课桌。记住那些人的笑脸,记住他们的模样,记住你们曾经一起哭过笑过奔跑过的操场。记住他人给你的仁爱与关怀。
希望你们铭记,将来无论你身处何方,都曾是七一人。希望你们铭记七一品质,做一名胸怀天下,志在四方,博学多才,谦逊有礼的“七一学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今天的典礼不是庆祝“结束”,而是宣布“开始”,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要“心中有梦”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希望你们“梦系祖国”,成为“志存高远、内涵丰富、心灵静美”的新时代好少年。
20、管杰(北京十八中校长)
家庭教育应该从倾听开始
家庭教育应该从倾听开始,因为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孩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在上面“做样式”,而应顺其势而引导之培养之。因此,教育绝不能只根据成人的意愿,而要首先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先天禀性,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否则就会失去教育的前提和根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通过倾听来了解孩子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不断变化,从而根据变化适时调整培养孩子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家长要认识到,既然我们的孩子属于“未来人”,“未来人”是与“现代人”不同的,孩子的“荒诞”中往往包裹着合理,家长不能用“小孩子懂什么”一棒子打死,拒绝倾听。
在成长共同体中,我们要抛弃浮躁和功利,静下心来,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认识,掌握正确的方法,一定会听到孩子生命拔节的声音。
21、林乐光(北京九中校长)
持久学习力的提升,是未来持续竞争力的基础
现代公民的竞争力来自学习力,持久学习力的培养,是九中的特色,与九中校标中的“9”的含义之一——“久”是一致的。善于学习的现代公民,尤其要关注持久学习力的提升,这是未来持续竞争力的基础。
作为现代公民,要有领袖风范。通过模拟联合国课程、社团组织课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等领导力课程的学习,学生成为自信、正直、进取、开放的创新人才,他们将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领导者,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是现代公民的内在气质。我们通过“国内游学”,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通过“京西古道文化”课程,促进学生对家乡、社区的热爱;通过“传统节日进校园”活动,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现代公民将是世界公民,他们与世界的距离是如此之近。他们要心怀祖国,放眼世界。既要尊重和理解国外的优秀文化,也要弘扬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通过“国际游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文化交流。
22、于会祥(育英学校校长)
教育理念学习,应谨防“乱花渐欲迷人眼”
今年是我们育校建校七十周年。从2011年到2018年的七年,是学校七十年发展的十分之一。秉承历史,我们创造了海淀乃至北京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的辉煌和奇迹,现在我们又站在育校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
这次七十年校庆,我们对学校的历史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梳理总结,客观的说这还很不够,尤其是对一线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工作中有价值的宝贵经验梳理总结提升不够。第一,我们的学生九年一贯十二年一体,我们初中招收的住宿班的学生还没有毕业生,就是说,我们这几年优异的办学质量是在就近入学的生源的基础上取得的。老师们一定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值得总结提炼和传承。这些来自于实践中的经验弥足珍贵,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因此,我们要继续减少行政会议、整合一些会议,舍得花时间做这方面的工作。第二,现在关于基础教育的理念、理论、经验很多,我们要学习、借鉴、吸收,但是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要理性的分析这些理念、理论、经验诞生的土壤、气候等等是不是适合育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不能盲目学习吸收,浪费大家的时间,搞不好,就成了“新的折腾”。这一点非常重要。
23、何石明(丰台二中校长)
培养尚品的中国人
尚品就是高尚的品质。尚品教育就是崇尚教育本真,重视过程,强调唤醒人生命潜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体格健康、人格健全、品格高尚”的中国人。尚品教育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尚品本质上是素质教育,尊重人的成长规律,重视人文的环境,减轻师生的负担,提升教育的品质,真正让教育成为美丽而绵长的过程。
尚品教育在丰台二中这片厚土上实践,主要体现四方面:人文规范的管理;重视体验的课程;减负提质的教学;通达大气的德育。
24、曾军良(北京实验学校校长)
新时代的教师要做精神高贵、理想宏大的播种者
教师高贵品格要经历三方面的炼成:
看到美好。首先要看到生活的美好。教师要能用运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到生活中进步、积极、美好的一面。教师要胸中如日月,思想澄明眼晴亮丽。教育是培英育才、塑造灵魂的美好事业,美好的事业要用美好的色彩、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景象去描绘。其次,要看到学生的美好。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家庭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在他们身上寄托万千美好的希望。美好的生命要用美好的思想、美好的情感、美好的精神去培养。
充满信心。要充满信心,要对教育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信心。古罗马哲人西塞罗说:“信心就是抱着足可确信的希望与信赖,奔赴伟大荣誉之路的感情。”
教师只有将学生视为可塑造、可成栋梁、可迈向卓越之人,才会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耐心细致地去雕琢他,塑造他,也才会由此产生无私奉献精神。“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教师有了信心便能化解一切,战胜一切。有信心的教师才能教出有信心的学生。
简化生活。教育是沉潜的事业、容不得轻浮暴躁、急功近利。教师要静以养心,做到身心表里纤尘不染,不要为那些无所谓的附加物平添烦恼,平添苦累。
25、曹彦彦(大峪中学校长)
未来已来,传统教学需实现六大超越
未来以迅雷不急掩耳的速度,忽然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都在猝不及防中成为未来世界的孤岛。去年深圳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式上路,春晚直播无人驾驶汽车驶入港珠澳大桥,今天上海开放真实道路测试智能互联网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于是传统司机蓦然间被旧时代滞留。
有远见的教师们都会有这样的担忧:即使学生们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仍然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六大超越:超越基础技能、超越传统学科、超越彼此割裂的各学科、超越区域性观念、超越对学术内容的掌握、超越既定内容。
26、宋茂盛(门头沟区育园小学校长)
读好书做好人,做闪光的自己
六年前你们懵懵懂懂,怀揣着许多梦想在家长的引领下走进了学校,从此开始跟随老师学习知识,习得本领,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助人、学会了立志,也尝到了一些人生成长的酸甜苦辣。
为了让你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学校开设了毕业课程,如滑雪课、游学课、心理调适等。特别是在基地实践活动中,你们徒步十公里冒着酷暑到马栏,没有一个同学掉队。这些课程和活动让你们不断增强团队意识,拥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必将对你们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作为母校的校长,我给同学们提几点希望,就是我们的校训:读好书,做好人,立大志,报祖国。要热爱读书,让读书一直伴随我们的一生。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有长度、有高度、有宽度、有厚度;努力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六年,在学校“立志教育”的引领下,你们学习了许多名人伟人的事迹,我再给你们推荐两个人:一个是猎人海力布,他为了救全村百姓,不惜自己变成了石头;还有一位是养鹤姑娘徐秀娟,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不惜自己陷进沼泽地,再也没有上来。记住:做一个好人,一个大写的人远比分数更重要。
27、范胜武(21世纪国际学校校长)
办学的最佳途径,是让老师们专注地上好每堂课
高效能的管理者必须要树立效率意识,开展每件工作,都要找到最佳的实施途径。
八年前,我刚调到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任职校长时,为了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我颇费了一番功夫。那时,一时半会儿给老师们涨不了薪水,于是学校为老师们提高伙食标准、订制工装、发放手机、电脑等,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给老师们尊重和体面。这样,老师们就会更加尽心尽力地上好每堂课。
开会对于许多单位来说是常有之事,有的单位开会频率高,会议冗长、低效,职员们深受开会之苦。在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我们一月只开一次全校大会,每次会议一个半小时,环节合理,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每次会议都开得有意义、高效。
当然,我们也走过歧路,学校曾经不仅给每个管理干部,还给每个老师规定了招生任务。其实,老师站好讲台就是最好的招生方式。后来,我们每年做统计,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的孩子有80%是本校家长介绍而来的。我想,家长们不仅把自家的孩子放到我们学校,还介绍亲朋好友的孩子来,原因只有一个——我们老师的课上得好,我们的教育让孩子们收获大。这就是我们办学的最佳途径——让老师们专注地上好每堂课。
28、徐向东(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校长)
做最好的自己没有捷径,需要一生的努力
做最好的自己没有捷径,需要一生的努力。虽然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人先天的差异存在是客观的现实,但后天的努力同样会给每一个有理想、肯拼搏的人生带来同样的精彩。只有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从每件小事做起的人才能大概率地将理想变成现实。通过投机取得短暂辉煌必将像泡沫一样破碎,使你的人生变得苍凉。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不断积极向上,学无止境。永远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学习永远在路上。不同的阶段为自己设定不同的目标,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使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开阔的视野使自己变得更加地谦逊豁达,从而更好地发现别人的优长取长补短。新的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脑科学发展与创新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开放与多元。新技术的革命激励着我们不断创新,从而使自己有不断追求的新目标而不断奋进。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严谨。一丝不苟是对人对事的精神。不愧对他人,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从小养成严谨的习惯。平时作业、听讲、考试争取满分都是对做事严谨的表现与培养。虽然严谨的作风会使你的学习生活变得不那么轻松,但严谨的习惯会给你和周围的人带来安全温暖,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严谨,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29、王教凯(人大附中经开实验学校校长)
每个同学既要异想天开,又要脚踏实地
我希望在新学期里,每个同学都去寻找自己的兴趣。一个学期之后,问问自己对哪个学科或是哪个方面的学习有兴趣,这是我给每一个同学留的一份作业。
我希望在新学期里,每个同学都去培养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既要异想天开,又要脚踏实地。我们要敢想——善于思考不盲从,敢说——善于表达不谬说,敢做——善于实践不畏惧,敢当——善于担当不退缩。
我希望在我们的校园里,创新应该成为一种文化,创新教育应该得到弘扬,创新品质应该得到激励,创新精神应该得以培养,创新性思维应该得以发挥。这里,应该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未来应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学校将在十二年一贯制课程改革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改革,我们要进一步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幸福与发展。
值此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让我们以更加高远的境界、开阔的胸襟、神圣的使命感,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创建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未来教育,实现更加美好的教育理想。
30、朱郁(海淀区培星小学校长)
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很多,但最持久、最扎实有效的一定是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和源头活水,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不读书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更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们未来生活和工作奠基。我们的教育是在为不可预测的未来培养社会的栋梁。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站在正中央的教育理念,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来落实,这需要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践行。教师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而读书与思考就是教师登高望远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