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压制个性的行为均为专制,而不论名称是什么。-----约翰.穆勒《论自由》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个人是否从众的关键是:当你脱离群体时,你的行为和信念是否依然不变。
顺从:由外部力量施压而违心的从众行为。顺从主要是为了得到奖励或者逃避惩罚。
服从:我们的顺从行为是由明确的命令所引起的。
接纳:发自内心真诚的从众行为。
二:经典的从众和服从研究
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易受暗示性,比如打哈欠。变色龙效应,指的是个体会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口音乃至呼吸的频率和情绪。
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小小的压力下就有从众行为。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等
研究表明:1、与受害者的情感距离:距离削弱责任。将受害者个性化能拉近情感。2、权威的接近性与正当性:权威在空间上的接近会增加服从率;权威是正当合理的也会增加服从率
3、机构的权威性:有机构作为背景的权威易发挥社会权力。
4、群体影响的释放效应,环境的影响和情境的力量。
三:预测从众的因素
1、群体规模:规模较小的群体就可以引发较大的效应。
2、一致性:如果示范行为或信念前后不一致,从众行为会减少
3、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力越大。
4、地位:服从实验中地位低的人比地位高的人更愿意服从研究者的命令。
5、公开的反应:当人们的反应是公开的,人们越容易从众。
6、事先承诺:对某一行为和信念做出事先承诺,人们更可能坚持承诺,而不从众。
四:影响从众的原因
1、规范影响:来源于我们想获得别人的喜欢。规范影响指的是个体要与群体保持一致以免遭拒绝,获得人们的赞赏或接纳。有时偏离群体的巨大代价会使人违心的附和群体,或至少压抑自己的反对性意见。对社会形象的关注常常容易产生规范影响。
2、信息影响:来源于我们想正确行事的渴望。信息影响来自于他人提供的事实证据,遇到困难的决策任务时从众度也很高,这反应了信息影响的力度。
五:从众的个体差异
1、人格:所有的心理事件都取决于个体的状态同时也取决于环境,尽管他们的相对影响在不同情况下会有差异。
2、文化:与个人主义国家的人相比,集体主义国家(珍视和谐,人际关系有助于定义自我)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做出反应。虽然不从众有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大家群策群力才能在危机时一起渡过。
3、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允许扮演它的人有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但是任何角色都有某些方面必须表现出来。角色扮演也可以成为积极的力量,有意扮演新角色并服从它的规范,人们有时候能改变自己,或者对角色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同身受。
同理心。
六: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
我们不是被动的机器,任由外力推动,我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采取行动,不受强加于自身的力量影响。
1、逆反:企图限制个体的自由通常会引起事与愿违的反从众行为。
2、坚持独特性:把自己视为独特的个体,即所谓的自发性自我概念。
七:后记
做自己的事,质疑权威、如果觉得对就去做、跟着幸福走、不要从众、自我反思、坦诚的面对自己、勇于承担责任。
我做我的事,你做你的事
我的生活不必符合你的期望
你的生活也不必符合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