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的内容来源于薛兆丰在“得到”APP上开设的在线经济学课堂《薛兆丰的经济学课》。
“我的愿望是,每个中国人都能体验经济学带来的乐趣,具备经济学的思维。”薛兆丰在本书扉页中这样写道。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这句印在书封上的话,更明白吐露了薛兆丰授课讲义的用意。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采用大量鲜活的事例,较为系统地讲解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框架结构】
作者说,“人类面临着四大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制度安排,无一不是为了适应这四种基本约束而衍生出来的。”
本书的框架结构与这四大基本约束大体对应。
全书共10章118讲。
其中第1—5章,主题分别为“稀缺”“成本”“需求”“价格“”权利”,对应的是“东西不够”的基本约束。
第6-7章,主题分别为“耐心”“供应”,讲的是引入时间维度后,选择、需求、价格、权利的变化,对应的是“时间有限”的基本约束。
第8-9章,主题分别是“信息不对称”“合作”,对应的是“互相依赖”的基本约束。
第10章,主题是“协调”,讲的是众人如何彼此影响,对应的是“需要协调”的基本约束。
【阅读感受】
1.假设之学
经济学是假设之学。
作者在本书的后记《何为地道的经济学思维》中讲了个讥讽经济学家的笑话。在一孤岛上要打开食物罐头,物理学家说我能算出打开这个罐头需要多大的力;化学家说我能制作些火药把它炸开;经济学家说,假定我有一把罐头刀,我就能把这个罐头打开。“这就是经济学家的本事,别人是提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经济学家只会假定问题已经解决了”。
作者说,经济学家太喜欢假设,但在讨论现实问题的时侯,有些问题、有些条件,我们永远不能假设它们不存在。因为事实上它们是时刻在起作用的。 比如,竞争是有成本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对新的情况作出应变和调整,是需要时间的。
但从某种角度说,经济学就是假设之学。
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是理性的””这一认识基础之上的。它假设人是理性的。每个人都想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利益。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说经济学是建立在人性自私的基础上的。它假设人是自私的。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
对此,我曾深信不疑。至少,当年我攻读经济学本科时,就是这样将这两个假设前提视为理所当然的事而照章全收的。
而薛兆丰说,人本理性、人本自私都不能作为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因为人不一定是理性的,人也不完全是自私的。那么经济学这栋大厦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才最稳固呢?答案是:稀缺。因为稀缺是一个基本事实,是人类始终面临的基本约束。
在此,我先不论谁对谁错。我只想说,视角变了,假设变了,前提、基石、推理、结论等自然也都会相应变化。经济学这栋大厦也因此突然间有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味道。
2.运用之学
经济学是运用之学。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之所以被推崇,特别是经济学“小白”们爱看。因为作者在这本书里首先讲的不是术语、图表、概念,而是通过故事和实例,把复杂原理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说清楚,告诉读者经济学基本的方法论。
在每一讲之后,作者都设了一道思考题,相当于课后作业。比如,你能不能举一个身边的例子,给那些不知道科斯定律是什么意思的人,解释什么是科斯定律?
在思考并试图回答这些题目的时侯,我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学习浮于表面,不求甚解。看似很浅显的东西,好像都懂了,但真要让我用自己的、简洁明了的语言来阐述或举例来说明,我还真讲不清讲不透,并且往往也找不到生动有力的事例。
二是解答执著对错,人云亦云。答题后,我会下意识地问自己:我答对了吗?在哪可以看到答案呢?说到底,我还是习惯并且囿限于有标准答案的答题式学习方式。
薛兆丰说,“经济学其实并不难学,因为它的原理都很简单。经济学的难,是难在运用上;难在一刻不忘随时随地的去使用它;难在客观地评价周围的事物,将自己的利益和情绪从中剥离出来”。
想想薛兆丰在《奇葩说》上对每个辩题都能从经济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和解读,说得头头是道,让人口服心服,不正是随时随地加以运用的示范吗?
做制度上的因果分析,看看不同的制度、不同的约定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这样的分析才是经济学关注的重点。
能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日常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才算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吧。
3.人性之学
经济学是人性之学。
经济学研究的人的世界,必然会受到人性的影响。这其中,有两点是我感兴趣的:
一是经济学研究的是陌生人的互动规律。
薛兆丰说,“经济学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原因在于它是以研究陌生人的互动规律为己任的学问。人的认知和判断,至今主要还是靠直觉和短距离的人际关系来驱动,但人的身体和际遇,却早已置于大规模的陌生人的精妙协作之中。”
比如,以“钱”竞争是目前最合理的社会竞争方式。按照出钱的高低来竞争,造成社会无谓的损失是最小的。由于竞争而消耗的资源是最少的,带给社会发展的速度是最快的。但这里仅仅说的是社会这个大层面,如果降维到小圈子人的竞争,作者认为“认人”比“认钱”更可取。
比如,小圈子讲爱心,讲同情;大世界靠市场、靠规则。不要在家庭、朋友圈里斤斤计较,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
二是经济学关心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
美好愿望不一定带来美好结果。好人好心不一定干好事。经济学家不是研究“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的问题,而是研究社会中那些事与愿违的事。例如,政府制定最低工资制度,但穷人最后的生活更加糟糕;政府颁布保护濒危动物的法律,但这些动物的数量却越来越少……经济学家关心的是那些出于良好的愿望而制定的经济政策会产生哪些有害的后果?
【写在最后】
想要学好、会用经济学,首先要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颠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常识和思维定式。
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运用。随时随地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