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天水师范学院培训,陕西师范大学博导贺卫东教授谈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西安名师田玲老师也讲了《作文教学教、学、评一体化》,通过学习反思,我也有了一点感悟,想记录下来,以期提高自己的写作、教学水平,也是为了响应赵校长“领读,一刻也不能停”的号召。
记得贺教授开始讲座之前给所有培训的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作?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写作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记录生活以及生活中的思考和感悟,第二是为了传情达意。而贺教授将写作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表达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二是表现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三是和别人交流的过程;四是表达情感的过程;五是运用语言文字来创造新意义的行为。听完贺教授的讲解,我觉得我的理解狭隘了,关乎世界,关乎用文字来创造新意义的行为,我的认知显得非常狭隘。这让我想起了赵校长创建领读者不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影响一大批人,进而创造新意义的行为吗?这更让我想到了天水师范大学郭昭第教授在给我们培训时说到的一句话:人一定要活明白,所谓活明白,就是要活出自己的格局。记得郭教授的课件上有一行醒目的大字,给我的触动很大:“教育最悲哀的现状,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拼命教书,却不教学生读书。”而我所认知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进而通过写作表现出来,这才是深入、透彻的阅读。贺教授认为写作的基本心理过程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我的理解是写作是你用眼睛观察事物以后产生了自己的感受,通过对这种感受加以分析加工,进而提炼出自己观点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到刘勰所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探讨写作,一定要说说写作教学。西安的名师田玲老师认为,作文教学要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我深以为然。但是回顾我的教学,似乎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注重了教,但,教了,学了,会了吗?值得认真反思。田玲老师认为:作文教学应该包括三个阶段,初始阶段老师应该撰写下水作文,后来应该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再到后来应该给学生搭建写作的支架,鼓励学生自主评阅。回顾我的教学,也时常指导学生以模仿为主,给学生搭建好写作的支架,让他们在支架内换上属于自己的内容,却很少尝试撰写下水作文,也不曾鼓励学生自主评阅。无论是自己的主动性,还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都不够到位,这也可能是我的学生没有爱上写作的主要原因。当下,需要做的是知错就改:我们认知里的学生素材的短缺,其实完全可以发挥“拿来主义”从课本就近取材,也可以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真实的感受生活积累素材,甚至任何一科老师讲的都可以是作文的素材;我们以为的,学生点评不是自己想要的,但事实是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写好点评的支架,这个支架可以是“我喜欢你达到哪些标准或者要求”,就如田玲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她的学生写的自主评阅里出现的内容“我的哪些方面写的真好,我很满意”“我的什么什么写得真棒,一定会令人刮目相待”“我做到了老师提的什么什么要求,进步很大”等等;我们所谓的教了学生不会,不过是你的“教”发生了,但学生的“学”并没有真实意义的发生,而“评”更没有做到和“教”“学”一体化;教与学的活动是疑问,是对立,是碰撞,而不是一味的认同……
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理念或者新的挑战时,起初都是以批判的态度来面对,等到我们想要了解的时候,别人已经了解的很深入了,等到我们想要践行的时候,别人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这就注定了,我们永远跨不过成功的底线。但,我们伟大的中国都可以后来者居上,我们只要行动起来,就会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