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泥巴路、砖瓦房,赤脚跳过的方格子,翻过的竹篱笆。一起勾肩搭背上下课的铃声,放风筝奔跑过的清风……别了,远去了,消逝了,不见了。我们生长的故乡,如今,也不过是闲暇探望追忆的远方。
国庆长假刚过,回到工作的地方,细数起这些年的时光,发现归家的日子,实在太少。
小时候上学前,家是每天待着的地方,一日三餐,嬉戏玩耍,睡觉休息,和小朋友打架受欺负,看到闪电打雷下雨,家是避难所,是防空洞,是全世界最平安的地方。
念小学,家是连接一天学习的线,早出午归,午出晚归。再大些初中,学校在乡镇上,一星期才能回家一次。之后高中,寄宿制,一个月回家一次。最后大学,三个月甚至半年,才想起要归家。
儿大不中留,成了成长轨迹的方舟。我们不断成长,学的越多,眼界越开阔,离家却越来越远。在高楼大厦的城市里奋斗,每日忙于奔波,能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而慢慢的,这个钢筋水泥的都市,成了我们梦寐立足的新家,离开远走出来的生我们长我们的地方,因为亲人的寄托,变成暂时难以割舍的牵挂。而未来的未来,终将变成闲聊时,嘴上挂起的一抹惆怅。
人生的归途,到底在哪?被都市吸引,有着更广阔天地的异乡,用它的新鲜和繁华,绑住了无数游子。他们无地无房,无亲人无乡邻。单枪匹马,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组建家庭,创造别样人生。而从前偏远的家乡,慢慢修起了高速,铁路,一大批城里人,把它当作自然好风光,去呼吸好空气,去欣赏原始的石头村落,感受农家风味。在城市里厌倦了的大学生们,却走进了那些被人告别后的村庄,去开发它的价值,发展绿色旅游。
最后的最后,离开家乡的我们,被流年,淹没在都市霓虹里的一角。而故乡,终将成为我们回不去的地方。
如果说旅游,是从一个人的故乡,去另一个人的故乡。那么人生,何尝不是从一个人的生活,走向另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之所以勇敢,忙碌,心之所向,不过是体验生命的不同。称不上哪一种好,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一点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