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原意是,使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聪明人不敢随意有所作为,施行无为政策,天下就会太平。
试想此论,是老子的理想世界,这种信念已经走过了几千年,无数信仰者用行动与生命去奋斗去实践,这一点,老子和马克思是想通的,难道,马克思读过【道德经】?目前,德国人的大多数家庭都拥有一部【道德经】,这倒是事实。
理想终归是理想,有的会实现,有的永远在路上。
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将王者等同圣人,将百姓视作顺民?
圣人有标准,无比稀缺,只供在圣坛上;
百姓有底线,七情六欲,苟活于红尘里。
单从字面看,无为,只会没了规矩,方不成方、圆不是圆。无为,稻谷顺风而长,野草跟着泛滥成小民之伤。益虫成群结队、害虫铺天盖地;清风随意进门、苍蝇悍然入窗。
无为,柳下惠还能坐怀不乱?
如果老子是被供在神坛上的,我以为,以上对无为的理解,应该不是他的本意。
圣人只会约束统治者,普惠天下苍生。
明朝嘉靖皇帝,无为而治二十几年,不上朝、不见子。当时虽然涌现出了民族抗日英雄戚继光、刚正不阿海刚峰。但还是造成宦官乱政、太监横行、奸党狠毒、严氏窃国、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抗日前线无粮草,后方百姓殍满地。
这是老子无为的本意吗?
如果从表象的方面思考老子的无为:
善会大善、恶会更恶。
百姓无知无欲无求,比绵羊还温顺,那么,强权者真的会以“仁”去对待百姓吗?会不会霸道欺凌更加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我不相信这是老子的本意。
那么,如果又从抽象的角度或感性的一面去解读老子的无为:
当我有意赏花的时候,花还是花,她仅仅呈现的是表象。
当我无意观花的时候,花已非花,她打动我的不是花的本身,而是隐含的寓意。
这也是我领悟老子的无为所暗藏的玄机,又或许是我有意识地读着【道德经】的文字,但无意中听到老子的弦外之音: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01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