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说话,却没有声音。眼皮儿撑出了一条细线,看不见里面的光。嘴巴颤巍巍地张着,唇形微微变动。我贴近她的唇,浓重的陈腐之气里夹杂着若有似无的丝丝甜腥,像是正在沤肥的土地,又仿佛是青草正在春天生长。
刚读到乔叶老师的《宝水》,就被细腻的描写所吸引,用发不出来声音的话语,和眼皮撑出来的一条细线,用拉家常般的亲切将虚弱的老人写得栩栩如生。
这个老人就是《宝水》中的女主人公青萍梦到的奶奶,她对奶奶的感情既爱得深切,又怨得无解,这要从青萍的老家福田庄说起。
悲伤是无法忘却的回忆
青萍怨恨奶奶,因父亲命丧于帮老家七娘的儿子送婚车途中。这让青萍对老家,对于热心的奶奶都产生了愤恨。
在她看来,如果不是奶奶为了“维人”,自己也不会失去父亲。怀着对奶奶和家乡的怨恨,她极力排斥与家乡的联系,以为这样就割裂了自己与家乡的联系。
父亲去世后,青萍的生活像乔叶老师笔下所写“深渊一般的黑暗,深渊一般的温暖”,极度匮乏安全感。
就如同她的淡如水的婚姻一样,青萍嫁给了医生豫新,并不是因为他的条件有多好,只是感觉丈夫的家庭关系极为简单,也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关系,不用背什么亲情债。
青萍的婚姻完全是遵循了“合适和简单”,并没有炽热的爱。婚后,她关闭了自己的“心门”,从不对丈夫说过去的事,也不倾诉心里话。
丈夫对青萍也尊重有加,温柔体贴,但缺乏激情的婚姻,让他们虽然结婚多年,但并没有精神上的同频和灵魂的碰撞,如死水微澜。
她常常在看似岁月静好的生活中失眠和苦闷,即便是身为医生丈夫的豫新也无法根治她的失眠。
后来青萍的丈夫也去世了,她的失眠更严重了,尝试了无数的方法:吃各种安眠药,游泳健身,选择徒步到精疲力尽都无济于事。
乔叶老师在《宝水》中是这样写的:
若是明天出门,我今晚八点就会吞下安眠药,洗漱完毕,兢兢业业地上床卧着,像母鸡孵蛋似的,巴望着能顺利地孵出一点儿毛茸茸的睡意。能睡着一会儿算是运气好,睡不着就是分内。
熬,是青萍应对失眠唯一的办法。她越想睡,越睡不着。尝试了各种办法,从《三字经》读到《世界简史》,从一只绵羊数到上千只绵羊,不仅没有一点困意,反而更加精神。
漫漫长夜,只能靠打盹儿来续命,在打盹的片刻,青萍还会梦到虚脱的奶奶、丈夫、父亲等已经离世的人。
更多时候,青萍分不清哪些是梦境,哪些是现实,只觉得身体越来越被透支。
这是青萍内心不可说的悲伤,既有对亲人的怀念,也有对曾怨恨奶奶的内疚。
当悲伤逆流成河时,就造就了悲催的生活和无言的寂寞。
热气腾腾,才是生活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青萍的生活因为失眠被折磨得不成样,但她的失眠又略有不同,书中这样写:
父亲去世时犹如翻江倒海,岩浆涌动。奶奶去世时是寒彻刺骨,似冰河蜿蜒潜行。这回却恍若静水深流,荒芜至不知所终。
父亲去世时的失眠,是难过和悲伤,是痛失亲人的难过与痛苦,如岩浆迸发;对奶奶的去世,青萍既有震惊,也有自责;对于丈夫的去世,则失去了主心骨的无助,即便没有过热恋,但也有亲情相依相偎。
青萍不怕自己垮掉,更不怕死。怕只怕,自己倒下了苦的是母亲和女儿。为了她们,她得活着,而且还要好好活。
所以,在被老原邀请去宝水村照看民宿时,青萍欣然答应。不曾想,去了宝水村之后,她不仅治好了失眠,还治愈了自己千疮百孔的心。
宝水村在怀川东北的大山坳里,村里水泥路不是很宽敞,又经常被晾晒的麦子点一半空间。
读到这里,很容易想起家乡农忙的场景,家家户户门前都晾晒着麦子,特有的麦香味沁人心脾。
同样,对于青萍来说,回宝水村生活,也是选择对自己另一种救赎,她一直在刻意抗拒着家乡,以为只要切断与它的联系,那些伤痕就不会被撕裂着疼。
然而,骗得了别人,却骗不过自己的心。在对家乡的纠结与挣扎中,变成了一夜夜的寝食难安。
俗话话:解铃还须系铃人。
青萍选择回宝水村,是出于对过去对乡土人情恩怨的主动和解。或者说对于宝水村的爱与感情,是想弥补对奶奶歉意的弥补和投射。
当青萍用一种全新的态度,再去看待乡村时,那些目之所及的“枯枝败叶”变成了“隐隐绿意”。
当一个人的心境发生变化时,所看到同一种事物,也不尽相同。
生活是一种选择,它既可以热气腾腾,充满希望,也可以怨天尤人,恶性循环。
尤其是当青萍得知,九奶有可能是奶奶出嫁前的小姐妹时,她顿时泪流满面,这时的眼泪既是激动,也是对奶奶的思念与歉疚之情。
察觉即疗愈。
青萍察觉到了过去自己对乡村的误解,对奶奶无厘头的怨恨,回归乡村,既放下了过去,也放过了自己。
人生实苦,但悦纳了过去,接受了每个人都会犯错的现实,转身那一刻就是热气腾腾的生活。
接纳,让生活充满微光
在乔叶老师《宝水》中,有很多乡村生活的场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叙述从从第一章“冬——春”、第二章“春——夏”、第三章“夏——秋”到第四章“秋——冬”,用一年四季的更迭,以青萍的视角,再现了细碎又温情的乡村生活。
春天,有漆桃花、野杏花、山茱萸在怒放着,灯台草和荠菜也绿意盎然;
夏天,只见月季花柔美,指甲花娇艳,山茶花唯美,核桃花翠绿,泡桐花浅紫;
秋天,摘柿子,采菊花,在收获的季节中,一切都欣欣然;
而到了冬天,杀猪宰羊,吃水席,准备着过年。
这也是我记忆中的乡村生活,也是青萍在宝水村的见闻感受。在平淡的乡村生活中,她见证了乡村的变化。
从秀梅、雪梅、香梅为了宣传宝水的风土人情,克服心理关和羞涩,组建“女团”来拍摄短视频吸粉,助力于宝水的文旅发展。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宝水村的女性也不甘落伍,从保守传统逐渐学会用自媒体这个工具,让更多的风土人情以及宝水好物快速出圈。
只有爱得深沉,才能如此用心和紧跟时代。
同样,在读《宝水》时,能感受乔叶老师的耐心与认真,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看似淡然,实则精雕细琢,比如:
“有烂砖,没烂墙”;“眼不好,心不瞎”;“脏水洗得净萝卜”;“桌面下的理,摸摸恁的良心”。
句句通俗朴实,却字字箴言,干脆利索。
写在最后
“在更高的天空,有鸟在飞。在更深的山谷,有风吹过。而在更深的地下,有水正流。”
读到这段话,我眼前会浮现山谷里的清风,潺潺的清泉,鸟儿掠过蓝天,而此时的青萍呼吸着混杂着泥土的空气,这是大地的博爱,也是接纳生命后的豁达与释怀。
一年时光匆匆而过,青萍在宝水村治好了久治不愈的失眠,也与老原热烈的相爱。她更从容,更笃定地迎接新生活。
《宝水》最后结束于九奶的喜丧,而此时的青萍也平和接纳了九奶的离去。从容面对生或死,然后继续热气腾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