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论语公冶长篇》
5.6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今译】:孔子说:“大道难行,干脆乘着桴去海外吧,子路可以跟随我一同去。”子路听到夫子这样说,非常高。孔子说:“由啊!勇敢超过我,可惜我没有木材制作出海的工具呀。”论语学记 第97篇
【学记】:透过这段字数不多的对话,迎面而来的画面感,圣人的浪漫主义色彩,不失幽默且动人。
夫子眼看当时周室正统逐渐被诸侯国所背弃,礼乐混乱,仁道难行,不由暗自伤感,真想离开这片既让让人充满无限情感,又难以行道的土地。愿乘着那木筏,带上子路漂向远方的九夷之地,或许哪里可以传道。圣人之叹,在无可奈何中彰显了夫子对于理想的坚定和仁道的执着。无论沧海桑田,我这颗道心永不磨灭。有点不太善于思考的子路听说老师要带他去远游,高兴的不得了,笑容满面,恨不能马上就出发。夫子被子路这样可爱的表现完全给逗乐了,于是笑着说:“由啊!你的勇敢了完全超过了我,可惜我没有准备好做木排的材料呀!”凭这一句,便将夫子的机智和幽默活泼泼地映射于纸上。
子路在论语中一共出现过41次,从这个数字上足以看出,子路的举足轻重。而这41次中,子路的每次出场几乎都能给我们带来与众不同的气息,他虽然不太善于观察和思考,但他有着一颗敢怒敢言,直勇坚定的信心。
这次,夫子的一句感叹,却被子路完全当真了,猜想一下,夫子在看到子路的神情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圣人之心,我等凡夫,无法测度,但夫子说“无所取材”的时候一定是笑着的,他的笑充满慈祥,释然与欣慰并存。
真切的被夫子感动,被子路感动!
【感悟】:圣人从不以师者自居,他与弟子之间相处的情景最值得学习,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应该如此相交才好!快乐和处境无关!
【注释】:夫子叹道不能行,生携子路浮海之想。子路不解圣意,欲成行,夫子故戏言。此圣人与弟子之真情场面,彰显平凡、情重,感人之至深矣。
道难行于世
圣人意欲辞
子路不解旨
喜乐生于此
作者: 王鹏翔,传统文化爱好者,习诵经典,体味快乐人生,此《学记》仅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恳请仁者教诲。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孔子伤道不行,言欲乘桴浮海。海上风波险恶,岂可乘桴于游,孔子之言,盖深叹吾道之不行,即所谓济无舟楫也。子路勇决,故谓其能从己,子路闻孔子称赏及已而喜。
子路以孔子之言为突然,孔子美其勇于义,而讥其不能裁度于事理。惟乘桴浮海,本为托辞,何忽正言以讥子路?
此章辞旨深意,寄慨甚遥。戏笑婉转,极文章之妙趣。两千五百年前圣门师弟子心胸音貌如在人耳目前。
《论语讲要》:孔子不能行道于鲁,乃周游列国,亦不能行,遂有此言。意谓乘桴于海虽危险,然为行道无所顾虑。门人中有能从我之勇者,其为仲由与。子路闻此言,喜之。孔乃曰,由勇过于我,不合中道,然而,再取如子路此种人材亦无矣。
《论语正义》:夫子本欲行道于鲁,鲁不能竟其用,乃去而之他国,最后乃如楚,则以楚虽蛮夷,而与中国通已久,其时昭王又贤,叶公好士,故遂如楚以翼其用,则是望道之行也。至楚,又不见用,始不得已而欲浮海居九夷,史记世家虽未载“浮海”及“居九夷”二语,为在周游之后,然以意见之当是也。其欲浮海居九夷,仍为行道,由汉志注译之。则非遁世幽隐,但为世外之想可知,即其后浮海居九夷,皆不果行,然亦见夫子忧道之切,未尝一日忘诸怀矣。
郑曰:“子路信夫子欲行,故言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者,无所取于桴材。以子路不解微言,故戏之耳。一曰子路闻孔子欲浮海,不复顾望,故孔子叹其勇曰过我。无所取哉,言唯取于己。”
夫子浮海,是不得已之思,其势亦不能行,子路信为实然,则以解夫子微言故也。
子路伉直,不解微言,故夫子但言“无所取材为桴”以戏之,所以深悟之也。
《论语集注》:程子曰:“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子路勇于义,故谓其能从己,皆假设之耳。子路以为实然,而喜夫子之与己,故夫子美其勇,而讥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义也。”
《论语义疏》:孔安国曰:“喜于己俱行也。”
一曰:“子路闻孔子欲乘桴海便喜,不复顾望,故孔子叹其勇曰过我。无所复取哉,言唯取于己也。”
又一家云:“孔子为道不行为譬,言我道之不行,如乘小桴入于巨海,终无济理也。非唯我独如此,凡门徒徒我者道皆不行,亦并由我故也,子路闻我道“由”,便谓“由”是其名,故便喜也。孔子不欲指斥其不解微旨,故微戏曰‘汝好勇过我,我无所更去桴材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